查看原文
其他

谢林的《世界时代》:上帝创世与宇宙大爆炸

王俊 思庐哲学 2023-04-03


《自由的深渊》是一部文本解读的著作,齐泽克在该书中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谢林的《世界时代》(Ages ofthe World),它短小精悍,但异常难读。


如果缺少对德国古典哲学和拉康精神分析哲学的了解,阅读《自由的深渊》将是非常困难的,会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是,如果对德国古典哲学和拉康精神分析哲学有足够的了解,在阅读《自由的深渊》时,就会感受到齐泽克哲学所特有的魅力。


《自由的深渊》之所以特别难读,首先源于齐泽克需要解释的文本——谢林的《世界时代》——的特异与艰深。《世界时代》是谢林晚年的一本未竟之作。


依照他起初的计划,这本著作的主题是思考时间的起源,思考自由之谜,充足理由律中止之谜,或者说,思考创世之谜;也就是说,它要在世界的源头上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我们从哪里来和我们将到哪里去”的问题,并且,这种思考是纯哲学思辨的,它把问题推到了世界出现之前,或者说,时间开始之前。


众所周知,时间问题向来是哲学上最为艰难的问题,用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说法是,“你不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联系到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十一卷中的时间思考,我们可以说,谢林的《世界时代》是与之一脉相承的,即从上帝创世的角度,从永恒与时间关系的角度思考时间之谜和自由之谜。


但是,与奥古斯丁纯然的《圣经》立场不同,谢林把问题远远地推到了《圣经》之外,推到了现代科学所倡导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边缘。


在现代科学中,“宇宙大爆炸”理论被很多科学家所接受,成为自然科学圈中解释宇宙起源最有影响的理论。


依据霍金(S. Hawking)在《万有理论》中的提示,“宇宙大爆炸理论”在现代科学上源于牛顿的引力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这两种理论,宇宙都不可能是静态的,因为如果宇宙是静态的,它就会在引力作用下塌缩。


但是,囿于他们两人的静态偏好,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否定一个动态的宇宙。可是,随着弗里德曼模型的提出,随着多普勒效应(光谱红移现象)的发现,随着哈勃发现星系飘移,一种静态的宇宙观被彻底推翻,我们的宇宙被证实为一个膨胀着的宇宙。


膨胀着的宇宙说明,这个宇宙必定有个开端,也就是说,唯有从一个点开始,宇宙才可能膨胀,因此,科学家们就提出了奇点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从一个能量极大的点——奇点——开始膨胀的,也就是说,宇宙产生于一个能量极大的奇点。


然而,这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即宇宙是通过原始奇点的一次大爆炸开始的,这个大爆炸还没有结束,它一直延续着,这就是现在科学家观察到的宇宙膨胀现象。


当然,与现代科学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不同,谢林的探索是纯哲学思辨的,或者说,是纯粹在头脑中进行的。


但是,令人惊异的是,他得出的结论与现代科学的结论惊人地相似,这似乎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人类精神与宇宙物质的神秘相似与相通:在精神的尽头,人们发现了物质;在物质的尽头,人们找到了精神。


或者用霍金的话说,“膨胀的宇宙并不排斥造物主,但它对造物主完成其使命的时间设定了限制。”(《万有理论》,第15页


谢林《世界时代》的出发点是,上帝为何要创造一个世界?或者说,创造世界之前上帝是怎样的?通过这一追问,谢林发现,世界的出现,或者说,宇宙的产生,存在着内在的困难。


依照基督教的创世理论,上帝是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但是,这一说法值得追问,因为,如果基督教的创世理论是成立的,那么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上帝自身是不是虚无的?如果上帝自身不是虚无的,那么,他如何存在?也就是说,作为世界存在根据的上帝,他是否存在?如果他不存在,他何以成为存在的根据?如果他存在,他又是如何存在的?


因此,上帝创世的前提是必须解释上帝自身的存在。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根据律之谜,充足理由律之谜,或者说,时间之谜、自由之谜,因为这涉及自由意志问题。

依据基督教,上帝是万有之有,是“自有永有”(I am who I am)。(《出埃及记》,3:14)


因此,创世之前的上帝不能是虚无,他必定是存在的,但是,他又不可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因为这时还没有世界,没有物质。


那么,他如何存在呢?谢林的解答是,他以意志(will)的形式,或以力(force)的形式存在,在世界出现之前,这些力或意志在做“自我封闭的本能旋转运动”(self-enclosed rotary motion of drives),这就是所谓“神圣的疯狂”(Divine fury)。


上帝之所以创造世界,乃在于力之间的斗争或意志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由于他想摆脱这些力或意志的盲目冲突,才发出了声音,这声音就是《圣经》中所谓的道(Word)。


也就是说,世界出现之前的上帝就是混沌,处于一种力或意志之盲目冲突和斗争的状态,这非常类似于“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它不是物质状态,而是一种能量状态,世界或宇宙的出现,只是这种混沌中能量——或者用谢林的话说,力或意志——相互冲突和斗争的结果。


然而,在这种意志或力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中,世界或宇宙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如何开始的,它的开端(Beginning)在哪儿?由于开端是个时间概念,因此,问世界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问时间是从哪里来的,故而,宇宙论的问题首先是个时间问题。


这个问题在希伯来经典《圣经》中表现得很明显,无论是旧约《创世记》的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还是新约《约翰福音》的第一句“太初有道”,首先提到的都是时间[起初,太初(in the beginning)]。也就是说,创世的问题,或者说,宇宙起源的问题,乃是如何从永恒到时间的问题。思庐edit


因为上帝是自有永有的,所以创世之前,或者说,时间产生之前,上帝作为存在于自身中的永恒而存在,时间是永恒的流溢,其前提是创世的出现。然而,谢林的问题是,上帝为何要创造这个世界?他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世界时代》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


从保存下来的《世界时代》的残篇来看,谢林并没有完成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或者说,这个任务注定是不可完成的。这一点谢林也清楚地意识到了,因为他知道,世界一旦被创造,创世行为便落入了永恒的过去,变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就此而言,寻找一个确切的开端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既然如此,谢林为何还要写《世界时代》?为何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去探索世界的开端或宇宙的起源呢?原因在于,这种追问中包含了人类自身的存在之谜,人类的意志之谜,人类的自由之谜,也就是说,追问世界的开端或宇宙的起源,乃是谢林追问人之谜的一种宇宙论迂回,这种追问最终指向的是德尔斐神庙的伟大箴言:认识你自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用《世界时代》中的一段文字为证:


如果存在一个永恒的开端,一个永恒的根据,那么,这就是事物不得不显现的方式。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的原初行为,先于所有的个人行为;但就在它被放进活跃的自由之后,这一行为沉入了无意识的黑夜。


这不是能发生一次、继而停止的行为;它是一种恒久的行为,一种永不终止的行为,最后,它绝不能再次被带到意识之前。


对于了解这一行为的人类来说,意识自身将不得不返回进虚无,返回进无边的自由,并将停止成为意识。这一行为一出现,继而立即沉回不可测量的深度之中;因此确切地说,自然获得了永恒。


同样,起初一被设置,继而被带到外部之物的那一意志,必须立即沉入无意识之中。唯有按照这一方式,开端——没有停止成为开端的开端,真正永恒的开端之开端——才是可能的。


因为的确如此的是,开端不能知道自身。那一行为一旦发生了,它就永恒地发生了。以某种方式将要真正开始的决断,不必被带回到意识;它不必被唤回,因为这将等于被带回。如果在做决定时,某人坚持重新检验其选择的权利,他就绝没有开始。(Schelling,Agesof the World,p.181-182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到,谢林探索宇宙之谜的真实目的在于理解人的决断行为,人的自由,而这些都不是人的理性意识可以明白知晓的,它们秘密地隐藏在人的自然之中,隐藏在无意识之中,隐藏在意志之中,就此而言,人之谜,乃是人的无意识之谜,人的意志之谜。


这个无意识既是意识的他者,又是它的根据,构成人们行为中的意志,策动着人的行为。因此,人们只有捕获了这个意识的他者,才能真正决定自己的行为,或者说,由于无意识对人行为的影响,人们经常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说,他并不完全是自由的,这典型地体现在精神病人身上。


只有完全捕获了无意识,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鉴于人的有限性,他无法将自己抓着头发提起来,因此,彻底地探索人的无意识并获得完全的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们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彻底的反思,执意于彻底的反思只会落入自由的深渊,无法做出任何行为,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


可是,这么一来,人们行为的责任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人们的行为不是完全自由的,不是完全自主的,他们又为何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任呢?或者说,善是如何可能的呢?在谢林的体系中,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谢林能很好地解释恶的问题,但不能很好地解释善的问题,对于善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他只有求助于《圣经》:除非有一个能完全捕获无意识的且仁爱至善的神,善才是可能的。


联系到基督教,耶稣就代表了这一形象,人们可以说,耶稣是完全明了人的无意识的,也因此,他才是神,所以在耶稣被钉十字架时,他才能对迫害他的人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为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


也因如此,谢林赋予《圣经》伦理性的本质,或者说,在他的理论中,人们只有从《圣经》出发,效仿耶稣基督,才有可能是善的,否则,这个世界将会是邪恶的深渊。



来源:《自由的深渊》(本文为节选)

原标题:译者导言:谢林的《世界时代》及齐泽克对它的拉康式解读

作者:王俊



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学术讨论的能力吗?拒绝盲目争吵,一文全面梳理代孕争议邓晓芒:西方文化凭什么成为当今的强势文化法国大学的哲学系本科生在学些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为自己想要的爱情拉票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