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专业到哲学,是走了条弯路吗?

冬夏 思庐哲学 2023-04-03

“其实我和朋友们都不太懂,你为什么要转专业到哲学?”“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有人想转专业到哲学?我们很多人都想出你却想进?”在最初确定要转专业到哲学及刚进入到哲学专业,这些是我经常被问的问题。


而在别人问我这些问题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疑惑甚至是夹杂着小小的嘲讽。面对家人们,每每交流起我的专业,大家的脸上似乎都写满了无可奈何。毕竟我曾经的专业也不错,我学得也可以,在那上面可以觉察到我还有些天赋。另外,转专业到哲学在我那时候意味着要再留级一年,相当于我会念5年的大学。所以,我可以理解大家的疑惑。


虽然我会注意到身边人有关这方面的态度和言论,但我确实很少在意。因为,有时我自己也难以想清楚我为什么要转专业到哲学?但我清楚的是转专业到哲学虽有遗憾,但我不后悔。虽然在如今我自己的眼里看来转专业到哲学是走了条弯路,但这条弯路我觉得走得值。过去的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在哲学专业的学习与生活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在同其他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们交流后,发现大家不论当初想转到哲学专业的原因为何,对于当初的抉择是不后悔的,至多是有遗憾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哲学专业的学习,大家对哲学、对自己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了新的理解。


初衷


在我的学校、在我们转专业的时候,转专业不仅意味着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意味着你要“牺牲”一年的大学时光,至少对大多专业如此。


此外,众所周知,哲学专业在大众眼中更多是“冷门”、“高深”的存在。如果你听到一个同学转专业到经管、新闻等专业或许不会奇怪,但一听到转专业到哲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疑惑。那么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让我们纵使要“牺牲”一年的时间也要义无反顾的转向这个“冷门”、就业出路相对狭窄的哲学专业呢?是因为我们太过理想吗?


对于转专业到哲学专业的原因,每个人的初衷或许都不同。在同转专业到哲学的朋友们交流下,我发现我们都具有的相似的特质,那便是对生活及自我的审视,及对世界保有好奇和疑惑。在抉择时候,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并在深思熟虑后为之践行。



于我而言,转专业到哲学更多因为那时的自己是敢想敢做的。在高中的时候我便对哲学很感兴趣,不过最后还是出于哲学专业可能不太好就业、父母可能也会不太喜欢等等的因素的考虑,结合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报考了语言相关的专业。


在进入那个专业前,我是满怀期待的,我认为从语言中我也可以了解一国的文化与思想,有所收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虽然确实我可以从语言的学习中了解很多有趣的文化,了解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语言的学习对我而言至少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是有些枯燥的。


我更喜欢思想性的,可以令我常去思考的学科。语言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对我而言没有很大必要当作专业去学习,可以当做兴趣和与世界沟通的工具。


同时在我看来哲学与艺术、与文学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可以通过哲学的学习掌握更多看世界的方式,我喜欢观察与思考。



当然,纵使是有着这样的初衷,转专业到哲学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前是与父母、朋友的多次沟通,如今想来挺感谢他们的。因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做的事如果不能去做,总是停留于空想,会很遗憾且耗费精力的。


玛玛卡卡也有相似的感受:坚持下来一定要转专业,如果最后没有转成功的话大概会是非常长时间的遗憾,也会对学习的状态有影响”,有些事也许就是要去经历。


我们的学校转专业的“战线”有些长,在最终结果出来前总是有种什么也做不下去的感觉,原专业也难以学进去,转专业考试也很难用心去准备,对未来也会有所憧憬。


虽然知道转专业到哲学是相对容易的,但总是会担心“如果我没有转成功怎么办?那我的准备是不是白费了?自己的专业也学得不好……”,总之更多是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谈及转专业到哲学最主要的原因,小马谈到:“转专业的话,就是高中就想学哲学,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报成,当时在高中嘛,就是突然像觉醒一样,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觉得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周围的世界,就是感受不到自己是自己,也不明白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规则,觉得我没有自我,觉得一切都是被操控的,是没有自由的,我是为别人而活的,进而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世界与我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就是有种很迷茫的感觉,想要到什么地方找到答案,但是又不想找到答案,可能哲学思考的过程就是目的本身吧,于我而言。然后开始自己寻找哲学相关的书籍,开始了解哲学,就很感兴趣。”


对此玛玛卡卡同学也有自己的初衷。“主要是因为想学,感觉除哲学外,其他专业能教给我知识和能力,但不能解决我的一些疑问。虽然这样说有一点点中二。但就是不能解决对世界和根本处世原则的疑问。


就这样,我们带着对哲学的兴趣,在经过辗转多次的考虑后,义务反顾地奔向了向往的哲学专业。当然,转专业的过程是很坎坷和有些“煎熬”的,但这些在心心念念的目标前都是可以解决的。



不论如今的自己回顾过去,观念是否有所转变,曾经勇敢且坚定的自己终是值得拥抱和肯定的。


新专业


虽然我们在进入哲学专业前都对它有所期待,但想象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的在经历了至少是一年的哲学专业学习后又有了怎样的感受?比如与转专业前的期待是否有落差,对哲学是否有了新的理解?


对此问题,目前哲学专业大二在读的小马认为:“ 学习了一年的哲学,于我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哲学重要是“思”而后是学习知识,也就是相较而言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其实比学到知识更为重要。


其次是哲学这种批判,反思的思维模式让我在精神上变得更为独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要接收很多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我很明显的感受到我不再片面的完全相信某一种说法,而是会主动思考,“他基于什么样的立场和信息得出这样的观点,他的论证是否有矛盾,他的引用观点来源是否可靠”等等,而后综合事情的原貌,“让子弹飞一会”,再得出自己的结论。


再次,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方面,对于一件事情的思考会更为多元、多层次、多角度,就是什么事情都会更看开一点当做什么事情时,突然会想到某个哲学大家,尤其是中国哲学中的大家的某句话,豁然开朗,有一种更深层次明白这句话的感觉,这种快乐和成就感无与伦比。



最后,在学习哲学史的各家思想或者阅读哲学书籍时,真是痛并快乐的过程,经常是读到某个地方,突然就对某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拓展了一些思路,但是有些内容确实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够读懂一二,甚至看了好几遍依然还是云里雾里。


但是总体说来一年的哲学学习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会选择是快乐,当你发现你经常在思考的某些问题有很多智慧的人思考过,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又有这样一个专业专门研究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你又在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哲学世界里学习,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与转专业前对于哲学的期待是否有落差:这个其实没太多落差,我觉得对于哲学的学习更多在于自身的思考和阅读,我确实在哲学的学习和思考中有所收获,这就足够了,还有专业在研究这些很多人觉得没有意义,但我觉得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并且我也在这个专业学习,这已经让我觉得可以感恩了。


关于对哲学的新理解,要感谢一位老师,他说哲学的思考需要感性,在他说出这种观点前,我一直想会不会我的思考过于感性,好像对于哲学的学习需要完全理性才对,所以我对于哲学的学习一直有种担忧,后来我意识到,感性的思考才是哲学的来源,正是这样那样来自感性经验的感叹、惊异,对于想摆脱无知、追寻本质的欲望,才产生了哲学。


至少于我而言对于哲学的新的一点理解是哲学绝不可以摆脱感性,正是那种非常感性的生命体验让我产生了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进而踏入哲学学习的殿堂。


另外,学好英语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积累对于学好哲学专业是很重要的。



同样大二的玛玛卡卡认为:“感受就是还好。也是因为自己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想学哲学专业的,如愿以偿之后对方方面面都觉得满意,即使遇到一些小障碍也觉得无伤大雅。就咱们院来说的话,非常惊喜的是老师都很有热情,上课氛围很好。对哲学的理解是在深化,总体上和预想的差别不大。”


在谈及转专业后的哲学学习是否解答了在转专业前的疑惑和期待,玛玛卡卡说:“也许没那么快,但是在接近。我看到了很多别人的解释和原则,虽然我还不能或者不愿意把它们奉为我的信仰。即使最后我也不能真正得到答案,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确有所改变,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受到哲学的影响。”


对于转专业后自己的改变,玛玛卡卡:“原来我其实比较,我的老师说我的感觉是孤独而且享受孤独。我也的确如此,而且认为在悲观和乐观取中道时偏向悲观一点会有好处。但是现在我可能有动摇。


我有很多事情想去做,包括很想学更多知识,想再多一些爱好,不像之前一样沉溺在一些郁闷的情绪中。即使理性的思考中我没有改变,但是每天的心情和行为的改变让我知道自己乐观积极了一些。


这样的改变我觉得很难,这不是自我劝说就能改变的,它必须是深刻又潜移默化地改变思想之后,才能从感性上体现出来。起码我是这样认为。我看到很多生活中感到不悦的人,在一些时候我想他们是过于闲逸或缺乏知识。乐观和悲观其实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要过乐观还是悲观的生活其实是可以选择的,不由境遇直接决定。



而我在经历过两年的哲学专业学习后,渐渐地真正喜欢上了哲学。它总会带给我不同的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


对于今后的发展,大家都有想在哲学专业读研的打算。一方面是出于兴趣,一方面也是为接近曾经想要转到哲学专业的初衷。玛玛卡卡说:“我想要考研,如果能力和条件允许的话还想要继续读博士,是否能在相关领域就业其实不是主要的目的,是由于想读下去,觉得读下去是在更接近原初想要的解释。”


对于这个新专业我们都是很喜欢的,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


后悔过吗?


换了一个新的专业,有了新的朋友和生活环境,又留级了一年。那么在这期间是否有后悔过?


曾在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小马认为:“可能有点文不对题,后悔当初没好好学高数,线代,大物,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有时候会后悔,是不是本科学理科,以后研究生学哲学会更有帮助,思路更开阔。总之就是学哲学不后悔,可能有些事做的后悔,比如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高数。”


玛玛卡卡:“没有,可能是开始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遇到应该后悔的机会也没把握住哈哈。我原来的专业很好,对人的塑造很有益处,老师平易近人,同学风趣友好,舍友关系融洽有遗憾,但不后悔生活本来就是在获得的时候失去一些东西。”



对于我来说,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喜欢哲学,自认为这是我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但是在面对如今竞争激烈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在了解了些就业市场的招聘需求后,会有些时刻后悔转专业到哲学。


同时我之前的同学都大四了,即将毕业,我会有些焦虑和浮躁。有时也会考虑要去跨专业考研。但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也没有回头的可能,也对哲学专业感兴趣,那么就不要想太多,把握好当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们虽有遗憾,但也是不后悔的。转专业到哲学虽是走了条弯路,但这条弯路上不一样的风景令我们不枉此行。


感悟


在转专业到哲学后,我对于原专业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不同语言环境下人们思维的差异性。我会很关注我曾经学习的语言的那个国家的发展,它的文学与艺术。看到和那个国家有感的零食、物品就很想买。也特别想多逛逛有那个国家特色的餐厅,甚至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去那个国家多旅行几次。


在我心中,曾经学习它的那个语言的国家像是我的第二个祖国,有时会有很梦幻的感觉,就是在看有关那个国家的视频和书籍时好似我曾经在那个国家生活过一样,那里承载了我的记忆。


这其实是一种既有些奇怪又有些感性的想法。如今在经历过不同专业的学习后,我发现,其实每一个专业都有它自己的魅力,有它的可学习之处。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回到大一下半年选择的分叉路口,我还会不会还选择转专业到哲学呢?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也许是心态的转变,我觉得如果我能在自己的专业中踏踏实实的学习这将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因为纵使它刚开始基础阶段的学习对我而言是枯燥的,但坚持学下去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有时候就是要坐得住“冷板凳”。


而对哲学的兴趣为什么不能先通过看有关哲学的书,听几节哲学的课先去检验呢?大一的时候确实也曾遭遇过很多否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但是虽然从困顿的情绪中走出很难,但要是坚持一下,减少些不必要的内耗,放小自己,是不是我就能更开心点?


可是过去的时间是回不来的,过去的自己即使想到这些也做不到。有些事就是要亲身经历和体会,人生就是难免会走些弯路。



杂乱无章MessUp一个视频的主题:“大学选的只是专业,而不是以后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很好地概括了我目前对专业选择的理解。其实专业不是那么重要的,不要将眼光局限于专业。


但如果目前的你很想去做一件事,而且是有可能做成的,那我觉得就不要再犹豫了,大胆去做吧!不要想太多,有时哪怕是走些弯路也没关系,都是收获,“条条大路通罗马”便是如此。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很多有关选择的时刻,你有过很印象深刻地有关选择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你现在觉得那个选择是否给你带来了改变?是走了条弯路吗?


虽然不知道你的故事是什么,但我能确定的是,哲学也一定曾点亮过你的某个瞬间,也许是某本书、抑或只是一句话。


当一个哲学生开始怀疑哲学中,对于目前在宗教学读研的Mark来说,考研选择宗教学的过程在他看来也可以看作是一次“跨考”。“当时备考的一直是伦理学,改变的契机是读到了刘小枫老师的《沉重的肉身》。


在书的引言他讲了一个有关《圣经》的故事:


“我刚学英文时,不懂‘I am born’是什么意思……耶稣突然闯进人间,给麻风病人、妓女和弱小的人带来上帝的国。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event,就像it is born降临我。我的生命在主的怀抱里第二次被出生这种重生对像我这样弱小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在主的怀抱里重新被出生,我没有力气的生命就可能完全不同了。被主出生的生命,不带有要我成为某种理想的道德规定的人的命令。”当时的我迷失在对哲学的意义的寻找,在读到这个故事的这一刻,感觉迷茫的自己也在主的怀抱里重新被出生了。那一刻的答案:所有哲学的意义,都是对人和人的处境的关怀。读完这一篇,我就开始备考宗教学。”


哲学有没有给你带来过小小改变的时刻?无论是转专业还是跨考,或者只是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改变,都欢迎分享!


被访者:小马、玛玛卡卡、Mark(化名)

采访人、文案:冬夏

封面图:《小妇人》2019

配图:《汉娜·阿伦特》2012、《恋上哲学家》、《小妇人》2019、《垫底辣妹》、《伯德小姐》、《凪的新生活》、《刺猬的优雅》、《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招募




当一个哲学生开始怀疑哲学之后,这是庐中新秀「记事访谈类」项目组“成为西西弗”系列计划的第二篇推送。


「哲学系」似乎像一座围城,又像雾中的高山,无论是哲学系本科、转专业还是跨考的研究生,我们对这个专业的感受似乎各不相同:有人“身在此山中”而不能识其真面目,有人“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但哲学是这样特殊的一个专业,以至于当我们在选择它、怀疑它、定义它、感受它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寻找我们自己


如果你也被这两篇文章中描述的那些微妙而又真挚的自我探索所打动,如果你也正在此山中或想要进入这山中,如果你有与哲学系的故事想要与我们分享——


欢迎加入思庐哲学庐中新秀「记事访谈组」“成为西西弗”系列计划,成为一名受访者。


“成为西西弗”——意味着在虚无与荒谬时代中的英雄主义。在加缪笔下,西西弗推动石头,在永不止境的挣扎中坚守一种生命的力量;而哲学对于我们而言,则是逃出洞穴的引路灯塔,在重复与琐碎、多元与迷茫中的现代困境中追问存在与意义。


我们需要你:

  • 哲学专业就读/正在转专业/正在跨考
  • 愿意接受线上采访并分享自己与哲学系的故事
  • 接受以化名形式公开自己想要分享的经历

你将获得:
  • 成为本次“成为西西弗”系列计划的参与者
  • 一次真诚的采访与交流
  • 在思庐哲学平台公开分享自己的故事与观点的机会
  • 思庐哲学送出的一份纪念品

你可以通过微信号:zwm11887 联系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采编:艾若排版:南山审核:永方美工/VI:小周



我的第一份哲学实习,它还好吗?

他脱掉的,是“文明社会”的遮羞布萨特的背叛,加缪的醒悟陈嘉映:漫谈人工智能
如果时间不存在……



点击阅读原文共赴古希腊文明探险之旅!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