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第一份哲学实习,它还好吗?

庐中新秀、艾若 思庐哲学 2022-01-17

(这里有一份哲学实习指南,请查收!👇)




“有时候我会有一种幻觉

——我居然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近一年前我在小日记里记录下的冲动,在今日却真真切切地通过自己和思庐的大家一点点转化为现实,令我感慨万分。或许在许多人眼中,思庐这一段实习经历或许只是人生中普通的三个月而已,但于我而言,这算得上是漫漫长路上的起点。此刻,我站在起点处,回顾过去的一个半月,曾经的预期已变为过去的一砖一瓦,曾经的想象正落地为现实的文字……这种感觉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梦想成真”。

——哲普热点组 米尔



还记得几个月前思庐哲学发布的「庐中新秀Ⅱ期」招募文章(点击查看庐中新秀项目介绍👈)吗?


怀揣着一些初步想法,我们向哲学系学生发出了一封带着两个问题的邀请函:


“学哲学,毕业之后能做什么?”

“哲学如何撒向互联网”



从7月11日发布推送后开始招募,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份优秀的履历和充满热情与思想的个人陈述。


经过层层筛选,15位来自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索恩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实习生分为记事访谈类、对谈沙龙类、 哲普热点类、哲学学术类、哲普新形式类五个项目组,在8月17日正式开展实习。


3个月的实习期如今已经过半,这些哲学系的实习生们,他们做了什么?在想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哲学不浮于天际,更触及人间点滴”


说出这句话的是江逾,她来自哲普热点组」——项目的前半段最勤奋的一组,记得组长在第一次开会时就定了要拿“优秀项目组”的目标。依托思庐旗下新的账号「四线段」,他们专注于以哲学视角进行社会热点分析,这一个半月中读者们看到思庐发布的“哲评时事”和节日推送多半出自这个小组的四个成员(点击查看👇):


他脱掉的,是“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因向蜗牛撒盐被拘捕?从普通人到“狂徒”的一线之差


当哲学家吃月饼时他们在想什么?


他们开会积极且高效,合作起来默契而灵活。如果问他们,四个人的线上交流怎么保证如此顺畅?


每周我们组会开一次例会,同时也有灵活安排的附加会议,讨论文章。我们写作文章比较灵活,组员随时提出“动议”——感兴趣的话题,有兴趣的组员也可以加入、一同主笔,后期,其他组员会提出修改意见。

——哲普热点组 江逾



好的领导者也很重要,组长柳彦辰给人的印象鲜明,他对项目组的定位和任务有着清晰的认识:


庐中新秀实习项目的哲普热点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是在于抓住当下时事热点事件,针对时事热点事件进行学术性,观念性的分析,从而实现一种观点的表达。本组项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对当下的热点事件保留持续性的关注,做到实施捕捉,快速整理并编写,随后发送。这对于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哲普热点组 柳彦辰



(滑动查看工作日志)








组内的另一个组员镜水,她不仅积极地完成手头上的项目工作,也热衷于与读者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到在思庐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她甚至用上了“撕扯”一词:


加入思庐项目组一个多月来最大的体会其实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传达哲学深度思维的渴望以及受众接受程度和喜好之间的张力。毕竟人的大脑并不非常喜欢这些耗费脑细胞的思考活动,而我们恰恰是想要吸引一些人,去尝试这些短期痛苦而长期愉悦的思考。而这之间必然会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所发出去的每一个文字,都会在这种张力之中来回撕扯。

——哲普热点组 镜水



哲学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何以可能?追逐热点是将哲学“拉下神坛”吗?她也许会这样回答:


被困在经验洞穴中的人并非没有理性的能力和天赋,而只是需要一个帮助他走出洞穴的契机。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思考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同时,我相信人具有天生的形而上学或者说理性的冲动,不满足于浑浑噩噩的生活,总想要追求一个叫做意义的东西,而满足人们这些理性的冲动,给那些想要走出经验洞穴的人提供一个契机,在我看来就是哲学传播最大的价值。

——哲普热点组 镜水



“我们准备去哲学前沿看看风景了”


“哲学学术组”的两位(现为三位)成员做的工作和其他实习生有些不同,他们不仅要完成基础性工作、制作推送;更重要的是,在导师刘皓滢的指导下,他们将从零开始筹备一个新公众号「哲学前沿philontier」。在第一次组会里,包括两位实习生、导师、合作伙伴、思庐运营成员在内的五个人都需要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哲学前沿?」


创建一个公众号不难,创建一个哲学的公众号也有章式可循,可是一个怎样的公众号才配得上「哲学前沿」这个名字呢?学术,真的能够下沉到社交媒体中传播吗?


一个完美的答案或许存在于某个可能世界中,而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努力正尝试给出一种回答。目前,「哲学前沿」公众号已经正式上线并发布了包括成员主笔文章在内的四篇推送(点击查看👇):


发刊词 | 什么是哲学前沿?


将学术下沉:哲学前沿Philontier发刊词


你会从两个维度理解表述吗?


如果时间不存在……


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哲学学生们是什么样呢?崔轩铭会说自己“略有一些社恐”,他将这次实习经历描述为“不到泳池中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在项目开始之初,我确实有些茫然,因为这和我想的不大一样,虽然说我对学术前沿很感兴趣,也有志于未来走学术这条路,但从头开始做一个公众号、运营公众号,以新媒体的形式为学界提供最新的学术信息,确实触及到我的盲区,而长久以来缺乏当组长的经验更是让我感觉压力山大。


不过很幸运的是,遇到了亲切和蔼的皓滢老师、学术思考与软件制作都很精通的亓心同学,还有全程跟进参与、给出中肯意见的说怿和艾若,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也都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这给了轻微社恐的我极大的勇气。


我有时候会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偶尔犯错,大家都能很公正又委婉地指出,我也很乐意接受并改正,不管是谁的工作、工作完成得怎么样,每个人都会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赞美。在这段时间里每周一次的例会上,我们共同讨论公众号上线的前期准备,总结每周每个人的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这些在学业之外的活动让我慢慢学会掌握一些办公软件、懂得团队合作的一些技巧,也大大减缓了我对社交的恐惧。人们常说,不到泳池中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这段时间的实习也确实证明了很多事情只有亲手去做,才知道怎么做的道理,如果一直停留在思维中,便永远无法成为现实。

——哲学学术组 崔轩铭



确实,「哲学前沿」的筹备成员们似乎多多少少都有些“社恐”,群里的气氛常常算不上“热烈”,但是学术相关的趣事和公众号筹备有关的工作总是会让群里的消息忽然变得活泼起来:


(滑动查看工作日志)



另一位实习生亓心的认真程度和做事能力都令人钦佩,他点满了运营和写作的双重技能点,是「哲学前沿」上线的最佳助力。短短四十天的实习中,他完成的工作满满当当:



作为语词,「哲学前沿」描绘的是进行中的状态;作为公众号,「哲学前沿」的建设还将持续,实习期也许会结束,共同的事业却不会。或许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哲学前沿看看风景吗?


扫码申请
成为「哲学前沿philontier常驻作者」


“今晚要开会,先睡个午觉”


「哲普新形式组」的氛围一向比较轻松,面试的时候就充满欢声笑语,吉他声伴随着开嗓,动画掺杂着“脱口秀”,让人不禁好奇充满活力的他们将做出怎样的作品。谈及实习日常,孙禧瑞的日志显得有些“焦头烂额”


午觉起床,脑子里盘算着下午任务,是,今天又该开会了。咱们组做的是“哲普新形式”,又搞动画,又搞音乐。开会前,还得把视频再过一遍,上次说了,图片太糊,得换,句子太长,得短。找素材,耗神,剪辑,费时。但总的还是要干的,会上自己提出的方案,当然得干好了。哎呀!海德格尔的头像咋没了?

——哲普新形式组 孙禧瑞


可你要是仔细问她,她又会强调这份工作“平和、闲散”,让人想起这一组集体面试时的那种氛围:


这次实习相对而言,让人感觉平和、闲散,没有那种职场上的焦虑和压抑。即使是开会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乐趣,也就是,乐在其中,而绝不是像其他冗杂繁琐的形式主义会议那样无趣。

——哲普新形式组 孙禧瑞



(滑动查看工作日志)




他们在做什么?哲学普及能够有怎样的新形式?葱粒会这样说:


如今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离不开手机、被短视频侵袭而无暇思考的时代,“哲学传播”作为一股“清流”,希望大家刷视频欢呼大笑之时依然不忘保持一份清醒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当然也正是短视频的兴起,让大家眼中“晦涩”、“枯燥”的哲学更显几分“笨拙和不安”,如何把刻板印象中生涩的哲学与自媒体相结合,让现代人在轻松的视频中也能了解哲学思想,这是一份重要却不简单的工作。


这次“庐中新秀”项目的实习中,在与小伙伴们合作产出了“哲学新形式组”的第一个项目——“动画解读哲学”之后,让我切实体会到哲学借动画形式传播“变现”的可能性,感受到了哲学与不同艺术形式碰撞中产生的思想火花。

——哲普新形式组 葱粒



目前项目的进度条即将拉满,他们似乎正在构建一座巴别塔。至于工作难度?李砚明皓给出了一些“绝望之为希望”式的回答:


要做东西很简单,说干就干

但是要做好还是难的,加油!

——哲普新形式组 李砚明皓



“哲学的形而上将自身从

形而下生活中拨起”


哲学是天然拒绝“普及”的吗?我们该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哲学的魅力?所有庐中新秀的实习生都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哲学想要将自己的“阳春白雪”展现给没有了解过的人,其中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或者说,哲学的形而上本来就将自身从形而下的生活拔起,造成现在哲学普及自身的矛盾。每当我们尝试将哲学生活化、娱乐化时,就面临着不够严谨、不够学术(不够哲学)的思考。而如果一味追求“哲学味”就难以吸引缺乏哲学基础的普罗大众,遑论令他们参与进来了。这些困难需要更加长远的工作。

——哲普新形式组 婉婉



不止于此,「巴别塔」、哲学歌曲、哲学跨考生访谈、生活方式项目、爱情哲学沙龙......庐中新秀Ⅱ期项目仍然在进行,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我们将看到他们给出更多的关于「哲学普及」的答案。


哲学向前去,“庐中新秀”们也向前去。



采编:艾若排版:南山审核:永方美工/VI:小周



怎样对待贫困者才是道德的?

“娘炮”被批:谁在“规定”性别?为什么这所德国大学能培养出一流的哲学家?刘擎: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为什么斯宾诺莎拒绝做教师?



点击阅读原文共赴古希腊文明探险之旅!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