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捍卫女性堕胎权,不能光靠“键盘式”保护。

星河 思庐哲学 2022-12-11
作者:星河

来源:“四线段”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6月24日裁定,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并将堕胎的合法性问题留给了各州应对。



这项裁决意味着:

即使是被强奸导致怀孕的,也必须把孩子生下来!

即使身体原因需要中止妊娠也不行!

只要怀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生孩子。


1973年,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作出裁决:“妇女终止妊娠(堕胎)的权利受到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隐私权的保护,该修正案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自此,美国妇女合法堕胎的权益得到了保护,

女人的子宫,终于可以自己做主。


还不到半个世纪,美国女性的权力就被收走了,

感觉这项权力不像是赋予的,倒像是“租”来的。

目前,不管任何原因的堕胎在拥有3100多万美国人的8个州已然成了非法行为。


随后,22个州紧跟脚步,准备立即禁止或大幅限制堕胎。

这一裁决颠覆了近50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先例,是一个罕见的逆转,直接挑战现代美国的「女性生育自主权」。

在当下的美国,堕胎早已不是所谓伦理或宗教问题,而是沦为了政客争夺权力的工具和博弈的筹码,女性基本的权益成为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此法案被推翻后,美国爆发了许多大规模游行活动,许多人走上街头为女性权利而斗争,支持和反对堕胎的人群之间状态十分胶着。



支持女性拥有堕胎权利的人认为,罗伊诉韦德案的推翻是美国历史的倒退,是对女性身体权利的剥夺,必须要坚决反对。

而反堕胎的人认为,人类的胎儿(在大多数情况下指人类胚胎)已经是一个人,因此有生命权。没有人可以剥夺婴儿的生命权,除了ta自己。



这让我想起,最近新闻报道的一对美国夫妻安德莉亚·普鲁登特和杰伊·韦尔德雷尔,他们前往马耳他度假。

怀孕16周的妻子,本想享受难得的产前蜜月,却不想意外从天而降!

旅行中,安德莉亚突然破了羊水,又因大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

几小时后,胎盘部分脱落,体内羊水流失,4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没办法继续存活,唯一能做的就是——堕胎。



结果,夫妻二人却被告知不能做流产手术。

因为马耳他是全欧唯一一个完全禁止堕胎的国家。


任何人,包括怀孕者,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流产,一经定罪,将获刑18个月到3年的时间。

如果医护人员协助流产,将面临最高4年的牢狱之灾,且永久禁止行医......

这对夫妻真心求生不得,求死更难。

因为胎儿是脑死亡,但有心跳,被当地判断为活婴,所以不准堕胎。

除非胎儿心跳停了,否则不允许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

此时,母亲的生命已经受到严重威胁但也只能挺着……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留在马耳他等着感染和慢性死亡,要么坐飞机回美国。

可是,安德莉亚的脐带伸出了宫颈,随时可能面临感染败血症的风险,而且可能会大出血,坐飞机等同于送死。

夫妻二人虽然已经向马耳他卫生部申请了豁免,但至今仍没有下文。

马耳他卫生部无动于衷,返回美国又不实际,二人就在如此焦灼的状态下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反对堕胎,表面上看似保护胎儿,很像正义之举,但当孕妇的生命健康都无法保护时,又何谈胎儿?

值得注意的是,推翻罗诉韦德案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一共有9人,其中7人均为男性。

而上街游行捍卫女性堕胎权利的人则多为女性。

由此,不免引出又一番关于男女权利问题的讨论,「女性主义」又一次成为热议话题。



在哲学史上,有不少知名学者都对「女性主义」发表过看法,甚至有的还做出了相关系列的理论。

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者,比如福柯、拉康、波伏娃等。

那么,在看待女性话题时,不同性别的学者又是持有怎样的观点呢?


(1)福柯——对身体的重新认知

福柯对女性主义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身体概念的重新认知上。



在《主体与权力》一文中,福柯明确表示:

“我的目的是创建出一种历史,这种历史有多种不同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在我们的文化中,人被塑造成各种主体。我的工作就是分析将人变成主体的三种客体化模式”。

其中,福柯分析了主体的权力构成,即人成为存在于一系列“正常”标准之中的主体。

这是18世纪以“国家理性”为核心的生命权力机制建构的结果。


他相信性别并非身体的内在自然属性,而是特定权力关系的产物,这一观点显然与“社会性别”,甚至巴特勒的“性别表演”(“性”是一种客观实在,而“性别”则是社会文化诠释下的产物)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许多女性主义学者也热衷于利用福柯的“反本质论”身体概念,解释女性压迫问题。

福柯关于主体是由知识—权力机制所建构的理论,能够直接为女性主义用来说明:性别也是一个被现代权力机制建构的产物。


(2)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

马克思提出与阶级斗争、劳动分工、异化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与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分析女性问题的独特视角,它承袭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女性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女性主义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改造、补充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最终形成了注重革命性与实践性的「左翼女性主义流派」。


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

在这个意义上说,女性的历史性的失败不只是女性的失败,也是男性的失败。

这是因为虽然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但是男女两性都丧失了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生活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但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批判父权制;而且在批判阶级分工及劳动异化的同时,更强调批判性别分工及女性异化。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异化更甚于一般意义上人的异化:

海迪·哈特曼认为女性的低下地位及异化根源于“性别分工”。

性别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机制,它维护男性对女性的优势,因为它坚持在劳动力市场中对女性实行较低的工资,低工资使得女性依赖男人。“

贾格尔认为当今女性异化是全面的,需要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慨念进行修改,因为女性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被异化了,这种异化采取了特殊的性别形式。

女性的生活条件不仅由统治阶级,而且还是由男性决定的。女性在男性那里是性的对象,身体是物品。

女性克服异化的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看来就是要: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让家务劳动也参与市场化获得市场价值。

可以说,马克思的理论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点。


(3)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主义的中流砥柱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哲学家,她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理论著作,被称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经典作品」。



波伏娃《第二性》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成为后来国内外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理论支点。

她在书中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首先,女性是他者,女性是被动的,往往陷入内在性而无法超越。

其次,体现“女性价值”的“女性气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再次,女性是不自由的,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必须能筹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由。

《第二性》的女性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较多地应用于哲学、文学、传播学研究女性主义文本,并也逐渐开始运用于跨学科涉及的女性问题探讨,对女性思想解放、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伊诉韦德案只是男女问题在美国的一个缩影,当然在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也会表现的异常尖锐。

比如关于男女权利、男女关系的讨论总是能引发广泛争议,“女司机”、“普信男”、“家庭主妇”等等词汇的出现和运用,往往饱含一定程度上的贬义。

就拿“家庭主妇”来说,对于现代职场妈妈而言,她们面临的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的困境,但这并非仅是女性的困境,其实也是家庭的困境。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情感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霍克·希尔德研究发现:

在传统与现代两种照料理想的分裂中,两性都在付出沉重的情感代价。

对女性而言,最大的伤害不是延长的工作、母职惩罚的恶性循环,而是她们在爱中背负着对丈夫的怨恨,同时煞费苦心地“自我说服”。

男性也并非全然的赢家,他们承受着来自妻子的怨恨,丧失婚姻的情感。

显然,对家庭的照料不只是一个性别问题,更是一个为了小家庭、甚至是背后几代人的照顾。


然而,男女双方在网络上的讨论尝尝剑拔弩张,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认识到一件事:

性别只是生理带给你不容拒绝划分,但不是选择站队的理由。

一味支持或者反对都得不到共赢的结果,在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依然是:理性的讨论和交流。

或许偏见和不公真的很难消除,但即使如此也永远不要走向极端。

坚持学习和探索,理解世界的多元与缺陷,星河相信广博的知识会带给你更加丰盈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戴蓓芬.“关心自己”的主体——福柯晚期伦理思想及其女性主义应用[J].伦理学研究,2020(04):95-101.DOI:10.15995/j.cnki.llxyj.2020.04.014.

[2]汪怀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下女大学生的性别境遇研究——基于“性骚扰”事件的反思[J].兰州学刊,2021(07):111-119.

[3]陈肖利.新世纪以来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性主义理论的国内传播——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01):137-


「四线段」创立于2020年,是思庐哲学旗下的子品牌,专注于社会问题的分析。

正如柏拉图“四线段比喻”所言,我们的世界存在可感世界与可知世界的区分,而「四线段」想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便是“用可知世界的方式带大家透视可感世界”「四线段」期望能够通过一些全新的方式引导大众凝视洞穴之外,还世界以清晰
「四线段」会持续推出社会问题分析类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作者:星河
排版:莫一
审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 对女性来说,做母亲是一种“惩罚”吗?

● 因向蜗牛撒盐被拘捕?从普通人到“狂徒”的一线之差

● 他脱掉的,是“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 哲学生们如何谈论“婚姻是否必要”?

● 对人类绝望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爱死机》

 雪糕刺客究竟“刺伤”了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哲学前沿philontier”!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