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却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公元1079年4月,苏轼谢表中“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等字眼,被当时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拿来弹劾苏轼在抨击新法,讥讽皇帝。

一心变法的神宗皇帝大怒,下令把苏轼打入大牢,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在苏轼诗中疯狂抠字眼罗织罪名的御史官员中有一位叫舒亶(dǎn)。

舒亶,出生于鱼米之乡的浙江慈溪,才华出众,24岁那年试礼部第一,高中状元,之后出任临海县尉。

有状元背景初入仕途的他,却因为看不惯属下不孝,就愤怒地将下属下令处死,自己也留下“一锋不断奸凶首,千古焉知将相材”的诗句辞职还乡,断送大好前途。

舒亶被重新启用后,接受了一项非常的任命,就是出使西夏。

当时宋和西夏刚刚打完仗,虽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这种任务要想出色的完成,还是很考验官员的能力的。

舒亶接到任务后丝毫不惧,谢绝了军方派遣的护卫好意,一人单骑匹马独闯虎穴龙潭。

舒亶在西夏君臣咄咄逼人,甚至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情况下,仍然不卑不亢、神色自若,不为所惧,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看到这里,我们至少知道舒亶这人疾恶如仇,英勇无畏,就是有点激进,这也不奇怪,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有点脾气也很正常。

如果没有后来的“乌台诗案”这件事,舒亶的知名度可能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很差,至少不会成为后世文人的眼中的奸臣、无耻宵小之辈。但历史没有如果,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大搞变法后,舒亶是坚定不移的改革派。

面对文坛领袖苏轼,舒亶等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苏轼影响力太大了,为了变法派的利益,这才一手搞出了“乌台诗案”。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话用在残酷政治斗争中也很贴切,前一刻你还在置别人于死地,下一刻没准就轮到自己了。

舒亶并没有陷入党争,也没在变法中迷失自我,但政治上往往会身不由己。

公元1083年,舒亶舍弃党派利益,上书弹劾变法派主脑人物张商英无才无能徇私舞弊之事,之后奏朝廷钱粮等事,与尚书省产生矛盾后被弹劾罢官。

这一次罢官返乡一直到十年后神宗去世,哲宗继位,赋闲在家的舒亶得以复官回朝。

十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当他回到京城,早已是物非人也非,舒亶望着眼前大雪,面对世事变迁,有感于世事,挥笔写下了一首词。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公度”是谁,我们已不得而知,反正不是黄公度,因为黄公度出生时,舒亶早已经去世。

词的上半阕主要写景,写登楼所见,景中含情,通过萧瑟的秋景,分飞的双燕引出词人这个倚栏怅望的失意者。楼下池塘荷花早已凋落,尽显衰败,抬眼远远望去,一片苍茫,水天相接。此时正值黄昏,萧瑟秋风起,吹动水面波浪翻涌,带来丝丝寒意。我独上小楼,久久地倚靠着东边的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词的下阕抒情,直抒词人孤独难耐念远怀友之情。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人的一生呀,有太多难以消逝的烦恼,尊前之欢,更是少得可怜,不如抛弃浮华,你我尽情享受每一次饮酒之乐。只是如今风雪相隔,奈何不能同醉。

这里“雪满长安道”一则喻仕途充满险阻,二是表明与好友风雪隔绝,难通音信。

词的最后一句,贴切的运用南北朝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典故,表达友人也会登上高台想我念我,为我折下江南早发之梅,寄给我江南的一抹春色的温暖深情。

明明是我在长安登楼想你,却从对方着笔,说对方想我,这种写法也就是所谓的“对写”,在古诗词经常用到。

比如杜甫的《月夜》中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舒亶这首词虽然心境是比较凄凉的,但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语言清婉雅丽,营造的意境也一流,也受到后世文人的好评,并且也入选了《宋词三百首》。

舒亶此次启用后受命出征,他勤政爱民,善于用兵,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自己死在军中,朝廷追封其为龙图阁大学士,但因为“乌台诗案”一事,还是被后世骂了千年。

抛开舒亶为人,他的词还是写得非常好的,特别是这首《虞美人》更是惊艳了时光。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李白十分优美的一首诗,短短20字意境如画,美不胜收

他被誉为“万古之良相”,却被活活贬死,死前写下最绝望的登高诗

黄庭坚最唯美的夏夜诗,美到令人心醉,惊艳了整个夏天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