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佛系妈妈:女儿琴棋书画一样没学,今年被加州伯克利录取
今年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大名校录取率创下新低。而作为美国公立大学“旗舰店”的加州大学,申请人数更是超过了25万人!其中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的录取竞争,尤为“惨烈”。
但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有一位小县城普高的学生却收获了加州伯克利等多个美国名校的录取;而她还是无SAT、无高大上活动、无大城市名校背景的“三无”人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位准伯克利新生妈妈的讲述。
01
我们家在包邮区的一个小县城,我和先生都是本地人,几十年一直都在老家生活、工作。
小县城的好处就是安逸。现在我也会经常看网上北京、上海“鸡血妈妈”的故事,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无论是时间、资源、金钱——和我们相比,真的是两个平行世界。
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这里不鸡血。事实上,我所在的单位,本地“最高学府”——县中,就是当地“鸡血”精华所在。
我从大学毕业就进了学校做英语老师,教了20多年的书,现在依旧在一线上课、做班主任。
从我自己在这个县中读书到现在当老师,这前后30多年,我总体感觉体制内的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为了高考这个目标,谁也不敢松懈一分钟。
这种成长和工作环境下,也把我变成坚定的“分数至上”者。
而我对“分数至上”的长久自信,是源于自我们县中几十年来走出的学生。
我们县中每年有不少学生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录取,他们中也有人在大学毕业后去哈佛、斯坦福、剑桥之类读研究生。如果把他们成长轨迹做一个汇总,总体的趋势还是绝大部分名校学霸毕业后,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
这也影响到我对女儿的教育理念上。女儿从小到大,我们天天给她“洗脑”的是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北大清华”。女儿的成绩我们一直盯得很紧,如有松懈,我们肯定会及时找她“谈话”。
此外,我们从来没有给她报过一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仅有一次的课外兴趣班就是游泳班,不过上了几次课之后,女儿不想游了。我和孩子爸爸觉得不想游就算了,不能勉为其难。
我们本地并没有什么择校,女儿就这样一路体制内的公立学校读上来,最后也考上了县中这个本地“最高学府”。
02
2018年女儿中考结束,我们全家去了美国玩了一圈,参观了哈佛、MIT等不少大学。因为北大、清华国内名校我们之前就带孩子去参观过,所以想着让她看看美国的名牌大学,能更好激发她高中读书的动力。
美国一圈走完,女儿的动力是被激发出来一点,不过方向给激“偏”了。回来后,她就跟我说自己想去美国上大学。
我们在长远的规划上,是有让女儿出去留学的想法,但是希望她先在国内上个好大学,以后再去国外读研究生。
现在女儿提出要去国外上大学,我们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而且当时马上高一开学,也不可能一下子改换跑道啊。于是女儿还是正常去上普高了。
高一那个寒假,我们县搞了一个活动,跟美国的一个高中学校做交流,组织了几十个我们这里的学生去美国高中,上了2个星期的课。
我女儿也去了。虽然只有2个星期,但是美国学校给女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来之后,更加坚定了要去美国大学读书的决心。
为此我们开了好几天的家庭会议,分析各种利弊,最后决定支持女儿的想法。
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好的国际学校,当时我们也考虑过是不是把女儿转到上海的国际学校去,也特意去看过几个学校。最后各种因素权衡下来,决定还是留在学校不转了,以普高学生的身份申请美国大学。
03
我自己虽然是中学英语老师,但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这件事情上,我基本上没帮什么忙。因为那些出国考试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惭愧。
唯一能帮忙的,是把我那些现在在国外留学的、以前的学生介绍给我女儿,让他们给我女儿讲讲过来人的经验、传道解惑。所幸,女儿跟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们聊的都很好,也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包括最后女儿的文书,他们给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在下决心出国之前,英语算是女儿的特长。我们也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她看一些英语的报刊杂志,还有动画片、电视剧,基础还是有一些的。
所以一开始准备TOEFL,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在那背单词。2019年底,高二那个寒假,她“裸考”了一把TOEFL,92分。
TOEFL考完没多久,疫情就爆发了,出国的节奏都被打乱了。不过我们很快明确策略,彻底放弃SAT,力争有个好的TOEFL成绩。2020年上半年,我们给女儿找了TOEFL老师,一对一的网上补了薄弱环节。第二次就到了111,这是我们的最终成绩;也是我们提交的唯一考试成绩。
之后就是申请了。我之前提到过,我们一路放养上来,女儿没有琴棋书画任何特长。说实话,在女儿申请写文书,罗列活动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有点自责,要是当初给女儿培养点什么特长,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费劲了。
一定要说女儿要什么特点,可能是她看过很多书,也去过很多地方。我们从小给她灌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理念,从幼儿园开始,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出去旅游。现在高中毕业,我们全家一起去过全国20多个省份,十几个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爸爸也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他是学历史的,跟我在同一所学校做历史老师。每次我们出去之前,孩子爸爸先会给女儿“讲课”,让女儿提前预知所去城市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免走马观花。
而女儿最后的主文书,也是围绕她旅游的感悟而展开。
04
女儿整个申请的过程,我们全家都是跌跌撞撞过来的,中间也是各种担心和焦虑。但是结果还是比较理想,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好几个大学的offer。
回过头来,要问我们女儿的申请有什么经验,我想可以有这么几点:
美国大学招生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个人特色”。我女儿确实没有很多人高大上的活动和特长,也没参加过任何竞赛。而客观上,我们高一第二学期才开始着手准备出国,之后一年多的疫情,根本也没时间和机会去参与很多活动。但是我女儿最后的文书讲述了她在旅游中的感悟,我觉得还是很有思想深度的,包括在对专业选择的思考上。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考,这可能是我女儿最大的“特点”。
而至于特长,我觉得也不要太功利。女儿小的时候,我经受各种诱惑和焦虑,没有刻意培养琴棋书画之类特长,是因为我觉得这种兴趣要由她内心而发,而不是家长强加——这点我现在还这样认为。
现在申请结束,为了弥补自己琴棋书画的“遗憾”,女儿主动想去学跳舞,我们当然没意见。现在她跟一群大孩子还有成人一起每周聚会,一起跳得很开心,这才是最好的兴趣,也可以是一辈子的兴趣。
其次,在我女儿整个申请过程中,始终是她自己主导的。我们父母只是辅助的角色,不越位。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女儿的教育理念。只要她的大方向不出差错,其它事情我一直都很“佛系”,尊重她的选择,很多细节甚至都不闻不问。
申请一开始的时候,曾有那么一阵子,我还想插手,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事情我也帮不上忙。再仔细一想,她英语比我好,美国大学研究比我多,我还管什么呢?就放手好了。整个申请过程中,她自己进了不少QQ群、微信群,听各种讲座,和同学聊,我相信很多事情她都比我们更懂、做得更好!最后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最后,也是我对女儿说的,申请到大学不是最终目的,上大学之后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有学习和成长。美国大学的申请,除了那些文书让你去思考自己什么样的人、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事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是全方位锻炼了个人能力。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我女儿会主动在网上找全国各地的学生,寻求一些信息,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最后交到了不少朋友,交际沟通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人也变得更加的外向和自信,这个可能是大学申请最大的“意外收获”!
注:本文获作者授权发布
加入“美本申请交流群”,
分享最新美国大学申请资讯
添加小编入群,注明“2022er”
申请季
聚焦点
STEM国际学生激发美国学生学习兴趣 | 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来自何处 | 西部学校学霸被斯坦福录取 | 我劝过100多个家庭不要送孩子留学 | 拜登1万亿投科研 | 97%留学生认可美国为首选留学地 | 2020AI人才报告 | 教育让财富往社会顶部聚集
领资料
美国国家地理 | 30篇哈佛大学录取文书 | 近十年读者文摘 | 四大外刊合集 | SAT真题 | AP真题 | 托福真题 | 纽约客杂志 | 社会学网课 | AMC真题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