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进步提高效率,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



既然科技一直在进步,机器在不断地取代人工,但为什么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忙?


事实上,二战之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很多国家的劳动时间确实开始缩短。但奇怪的是,这种趋势在上世纪末出现了逆转。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员工的劳动时间都突然开始增加。


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美国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以上。劳动者只需一半时间,就能创造出40年前的全部财富。按理8小时工作制将缩减成4小时,现实却恰恰相反。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居然迎来了“过劳时代”,工作时间每天还增加了2个小时左右。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迎来了“过劳时代”,并领跑全球。


不久之后,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后来居上,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比如说,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每周工作时长,都超过了45小时,比发达国家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日本都要长。而在中国大陆,过劳问题同样严重。有数据称,有超过30%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有近10%的人超过60小时。

我们发明的工具,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的,但是越往后,却发现越阻碍效率。过去,我们给领导或客户作报告,往往只要准备一份简单的手稿。但随着PPT的面市,我们开始把它作为重要的工具。原本只要花一小时就能完成的手稿,现在我们可能要花一天时间来做PPT。


在影片《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每天只要干一件事——把螺丝拧紧。而这样的事,连家庭主妇和小孩都会。所以工人进一步失去了议价权。也正是从那时起,工厂开始大量招聘女工和童工,他们每天可能要工作12小时,劳动强度大,薪水却很低。要么加班,要么失业,工人哪有什么选择。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电脑开始遍及工厂和写字楼。有些专家比小孩子还天真,他们断言:电脑象征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它消除了千篇一律的劳动,使我们都成了脑力劳动者。但后来他们却发现,那些整天敲键盘的女事务员,她们的工作和在工厂做组装一样单调乏味。

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把工人变成了廉价的低专业性劳动者。现在,电脑又把白领变成了廉价的低专业性劳动者。入职以后,公司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台电脑,表面上似乎是每人拥有了一台电脑,实际上是给每个电脑配了一个人。而如今爬在格子间里敲键盘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也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工作耗费所有的意志力和精力,一旦得其自由,欲望就容易放纵。这样的休息,不能算是休息,只能是很低级的感官刺激。每天忙忙碌碌,生活陷入了一种死循环。而这种忙碌,反过来又固化这种死循环。


无论如何努力,都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转,而无法脱离这种生活状态。他们越忙越穷。这就是贫民窟生活着的穷人日常的生活,和我们老一辈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无本质不同。有经济学家将这种生活状态称之为“贫穷代际循环”。




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校友原创、每日更新


精彩回顾  GDP落伍了,新经济时代如何评价城市竞争力?

同样放水,中美央行资产变化为何截然相反?

银行好日子结束了吗?大银行忙风控、小银行忙合并

九位省级首富破产的共同原因

房主一天降一万!卖房有多难?

当勾心斗角、精致利己成为影视主流...

BBC纪念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