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照书养大的孩子却染上网瘾,教育专家妈妈做了个决定……

Summer夏景 谷雨星球 2022-11-22

中国家庭苦网络游戏久矣!

孩子沉迷游戏是世界性的难题。不过,到底是游戏毁了孩子,还是游戏也只是“背锅侠”?

专家常说,沉迷网游的孩子背后,站着不负责任的家长。很多人也以为,孩子染上网瘾跟父母忽视分不开。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留德教育专家、全网百万+热文作者杨捷老师有一个乐观开朗、从不用父母操心的儿子。她讲究科学育儿,养育过程中对孩子充分信任。

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初一那年,儿子还是深陷网游不能自拔。逃课逃学打游戏,深夜充值升级,成绩一落千丈。

陪着儿子戒网瘾的两年里,她愤怒、失望、辗转反侧,明是按照育儿书说的100%信任孩子,到底是哪儿出了错?

■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杨老师,育有一儿一女,对教育充满热情,温柔又坚定。

在查阅大量资料,并接触了无数网瘾家庭后,杨老师意识到:

“青春期孩子沉迷网游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的Bug,包括不爱学习、叛逆、拖拉、躺平等常见问题根源都是一样的。父母只有避开一些坑,才能走出迷雾,对症下药。”

■近三个小时分享里,金句太多,我是特别推荐每大家看/听完整版,下拉文末解锁。


#01

 无条件信任后 

 儿子却染上网瘾 

我在德国读的是教育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儿子在德国出生,小学时全家回到了上海。

我特别信任儿子,他小时候顽皮,只要是合理的原因,我都站在他那一边,有时候还会帮他瞒着老师。我们之间信任纽带很紧密,他从小就很独立,会照顾弟弟妹妹,也会照顾长辈。初中的时候他想住校,我也就同意了。

专业的育儿理论上不就是这么说的吗?——边界地相信孩子,他们本自具足。

直到现实扇了我一个大大的耳光。

初一下学期,老师打来电话,说儿子作业都没写。我问他,说是因为作业太简单了,我信了。但上了培训班大半年后,成绩仍无起色,连最擅长的数学都大滑坡。

儿子说“培训班太无聊了”,我依然相信他,还找来好老师来“开小灶”,有家长说“我女儿看到你儿子上课偷偷在桌子下在游戏。”我也没信。

暑假去参加夏令营,老师打电话说他一去厕所就是一小时,我说呆那么久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老师说肯定在打游戏,我还说不可能,我儿子从不打游戏。

我根本没想到儿子“利用”了我的信任,背后藏着网游这么大的“炸雷”。

■202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西安市,19岁以下网民高达15.6%。

直到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查了查了银行流水,发现儿子的一些消费都是在半夜,一切的蛛丝马迹都联系起来了,脑海里警铃大作。儿子也还小,一问就承认了,但还是没说实话,说刚开始玩没多久。

我还是选择相信他,想还没沉迷就很好办,他保证再也不玩了,他先回家住,上学用老人机,到晚上我把WiFi关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多久我发现他根本不是刚开始玩,他还花钱买了新手机,已经上瘾了。

这一次爸爸特别生气,砸了电脑,还第一次打了他,鼻血都打出来了。我特别难过,我无条件信任儿子错了吗?如果我多点警觉,也不至于忽视了前面的种种信号,等成瘾才发现。

👇美国精神病医生格葛尔伯格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

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自查

只要满足以上十条中的五条,就可以诊断患有网络成瘾精神障碍。


①上网后总是不忘网事

②不满足上网时间 

③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④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⑤总是借助网络缓解压力 

⑥视上网比学业更重要 

⑦为上网不惜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 

⑧不惜支付巨额网费 

⑨不愿向亲友吐露频频上网的真相 

⑩下网后有焦虑、失落感


#02

 患上网瘾是大脑发育的bug

 家长过分信任是掩耳盗铃 

戒掉网瘾,是一场没有胜算的硬仗。

我也很痛苦,一直想为什么兴趣广泛、阳光的儿子会变成这样呢?我查了大量资料,读了很多书,终于理清楚了原因。

一件事情要上瘾是有机制的,需要经过几个环节,从触发,行动,奖励,快感到强化行动等。

从脑科学发育来看,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大脑逐步发育完善,多巴胺分泌旺盛,一旦受到了奖励反应也非常及时。一旦大脑的“享乐区”产生了快感后,就会形成神经闭环,强化这种快感。游戏设计里的奖励制度特别能吸引青少年,并让其沉迷。

■这本书讲述了青春期大脑的变化。

青春期还有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孩子们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开始发育,这个阶段孩子的核心任务就是独立,远离父母,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小伙伴。

而如果现实生活中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而网络却替他完成了,在这场拔河里网络赢了,他肯定会寄情于网络。

青春期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选择背后都有动机,或是渴望,或是恐惧。

心理学家陈默老师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好的,当他们选择不要“好”了,背后得藏着多深的害怕和孤独?

转变了思维后,我忽然理解了儿子。

他沉迷打游戏时,也正是我最忙的阶段,白天忙工作,下班接送小女儿去打球,回来就八九点了,两人几乎没交流。加上我常常把关心转变成担心:“因为担心你,妈妈都要累死了。”哪怕满心关爱也表露得满目狰狞。

才11岁的他不想打扰我,但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承担这样的压力,潜意识里选择淡出我们的视线,去网络找支撑,加上不受控就沉迷了。

除了信任,我没给初入青春期的他任何的支持和关注,信任成为了我偷懒的借口。

我第一次心平气和去跟他聊了聊,我问他是不是妈妈哪儿没做对?儿子许久没出声,良久说,妈妈,你还爱我吗?

我听后一下泄了气,知道自己终于找对了方向,在网瘾斗争中看到了希望。有几个非常有用的经验跟可以分享下。

  • 1、与孩子达成共识,父母不是推开他,而是帮助他

当时全家开了个家庭会议,表明态度,我当着儿子的面承认我跟爸爸的失责,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坏的不是游戏,而是成瘾。

这个过程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

我累的时候也想责怪他,为什么答应好的事情又犯了?但立好规矩后督促他执行,让他感受到我陪着他解决上瘾的问题,而不是逼迫他放弃游戏。

  • 2、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游戏里渴望的成就感和人际关系。

那两年里,只要儿子在家,我们就一定会一起吃饭。我把他所有学科培训班全部取消了,周末一起打网球、爬山、看电影、吃喝玩乐。

每个孩子沉溺虚拟世界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王者荣耀里选的角色要么是自己的人格特质,要么就是向往的特质。我发现儿子喜欢的就是睿智、有文采、爱分享的角色。

■对这代孩子来说,电竞是他们的“女排精神”。

然他在现实世界里发现了类似新的兴趣点。初二时,他参加了一个关于电竞的演讲比赛拿了个奖。 他还参加了一个创业项目,管着比他还大的大学生哥哥们。

  • 3、让爸爸参与进来

父子关系是很奇妙的,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亲的尊重,哪怕别人再怎么说,只要爸爸相信他,就充满了能力。于是,我让爸爸经常关注他、鼓励他,进行男人间的对话。

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初中孩子还比较容易“挽回”,加之我们亲子关系基础牢靠。点点滴滴的关爱,两年后我慢慢发现,那个开朗、阳光、爱分享的儿子又回来了。

他现在电子产品自由,偶尔会打游戏,这是社交也是兴趣,但不上瘾,不沉迷,有时候打完就卸载了。

■这部讲述父子关系的电影非常好看。


#03

 青春期问题根源是一样的 

 家长和孩子得做“同伙”  

回顾网瘾斗争史,我最想分享的是:

在小初过渡阶段父母们一定要多加留心,找到孩子背后的动机,到底是恐惧什么,又在渴望什么?

每个人的0到6岁,是父母替孩子在写着脚本,6到12岁,父母陪着孩子修改着脚本,而12岁-18岁,就是孩子们开始掌控人生主导权的时候了,开始排演着自己的人生脚本,充满着不确定

青春期的很多问题,比如叛逆、沉迷游戏、不说话、不爱学习等,根源都是一样的,就是孩子们要完成自己的“独立”的任务。

如果把人生想成一条奔腾入海的长河,青春期就是出海口。

孩子们有“独立”的任务必须在这个阶段完成,偏偏这个时候还是中高考的关键时期,家长心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要七想八想。

若成年人不能及时转变角色,一定会出现亲子问题,产生冲突。

冲突下,有的孩子叛逆,停下来啥也不干,选择躺平。有的孩子忍耐着顺应父母的安排,被迫成为一个“乖小孩”,危险只多不少。

我身边发生过一个很唏嘘的故事。

小Z患上网瘾后,严厉的爸爸就严防死守,以命相逼,他顺从了。但考上大学后没有父母管,他变本加厉打游戏,被大学开除了。到这个时候,爸爸也没去深究他为什么爱玩游戏,就把他送去美国读大学,但网瘾问题没解决,他仍然疯狂打游戏,再度被劝退。

学校的电话打到爸爸办公室,爸爸当时压力也很大,当场猝死了。

小Z被亲戚们训斥不孝子,他反反复复哭着只说一句话:“我爸爸要我做的我都做了,我也去上大学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

在我接触过的孩子里,这样想的不少。

父母都觉得自己是无条件爱孩子,其实这种爱上附加了很多条件,需要他优秀,需要他听话,需要他做特定的事情。

这世界上唯一不求回报,只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有句话说的是,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来报恩的。

这些没办法达到家长期望的孩子,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报答父母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力量。他们会想,“爸爸妈妈都对我这么好,我考不上好大学,我成绩不够好,我不知道用什么还?” 

青春期荷尔蒙冲动之下,有的孩子就会走极端,甚至选择把命还给父母

■根据腾讯谷雨实验室调查,青少年自杀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家庭矛盾。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信任的同伙。
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愿意跟爸妈聊天,聊天是建立信任的根基。跟青春期孩子沟通是有方法的。
1、再厉害的家长,学会「认怂」 
很多家长在管教小孩的时候,老把孩子当员工,想着这么多人都能管好,还管不好一个小孩吗?就在言语上使用祈使句和命令句,这就是身份的错位。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你赢了,孩子就输了。

我们面对孩子唯一的身份就是父母,不要想着指导他们、赢过他们,适度认怂,必要时示弱。

我在帮助儿子戒网瘾的时候就会示弱,跟他说妈妈想帮你,但妈妈不懂电子产品,你能不能想一想如何帮你?儿子的责任心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2、 Yes and……学会「闭嘴」

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第一反应一定是Yes,and……千万别抛建议,不然小孩会想又让我听你的?

儿子说妈妈我最近刷到了一个游戏up主特别厉害,是北大毕业的,我就说真的啊,北大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个时候加一句要不你要努力上个北大,天就聊死了。

有不同意见的话,也先说yes,“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我倒是有点没想到””,再阐述你的观点,不要否定和指责孩子,点到即可。


3、父母有多真诚,孩子有多真实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跟我说的是不是实话?

好朋友的孩子初三选择走职业电竞路线,父母说我很支持孩子的,但一聊天就说儿子还是要备战下中考,儿子一听就沉默了。妈妈就很焦虑,说我这么支持他,他为什么还是不理我呢?

孩子跟我说,他能感受到爸妈还在等他撞上南墙回家的那一天,并不是真正支持他,他也拗着一股劲。

所以,别老猜孩子什么时候在说谎,你怎么想的孩子都知道。

只有你真正真实了,他才会对你真实。


「加我领杨老师谈学习习惯养成内部资料
&抢杨老师快闪群名额」 



 「谷雨星球」

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

用过来人经专家验抱团养娃

EP1:我做了牛娃妈该做的一切,也没养出牛娃

EP2:当三个儿子的妈妈,宾大沃顿妈有法宝 

EP3:3岁寄宿、放弃藤校的他,怎么样了?

EP4:哈佛妈“卧底”藤校家长群,揭名校录取真相

EP3:双减下择校之路怎么走?22年学校老法师分析

 

「扫码解锁版

关注「谷雨星球」,一起抱团养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