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Echo。今天是大年初四,转眼年过去了一半。
我们在除夕夜准备了300个红包封面,瞬间就领完了。应呼声,今天又追加订购了200个,还没有领到的读者们可以扫码领取,用美美的红包封面,迎来新气象!
逢年过节,亲戚家人最常聊起的,莫过于追忆求学往事和工作历程。每每这时,我都会感慨,自己是何等悲壮地走过了一番曲折血泪史。高中时的我明明热爱语文不喜数学,却因为读理科好拿分好就业就选了理科,而后一条道走到黑,抓瞎读了个完全读不会的“测控技术与仪器”,费劲跨校跨专业转到“工商管理”,研究生又跨学科考回了高中就感兴趣的心理学。人生有几个十年?而我却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回到高中就已经萌芽的志趣方向,这还不算我毕业五六年间,“跳蚤”似地体验不同工作。我常想,如果我能早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会不会就不一样?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恐他走上自己老路的担忧更是萦绕不去。源自心理学的“测评”的科学算命,在这些年来,真的能为我们指明方向,预知并改变孩子的未来吗?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测评多达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谷雨独家制图,
Abby第一次带儿子做测评是在两年前,孩子当时在读7年级。小学一向是优等生的儿子,进入初中后偏差行为很多,常被班主任打电话来“告状”,让她很头痛。“我们上的是上海数一数二的民办学校,又赶上了最鸡血的时代,双减前光奥数和英语补习班就四个。”她说他们也是幸运的,孩子能跟上节奏,通过小升初继续考进了上海第一梯队的民办初中,这所学校相对宽松些,然而新问题随之而来。“孩子一下子就松掉了,他觉得小学生活太变态了,又到了青春期,他被压抑的个性好像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儿子一些列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如不准时交作业、手机不离身、不允许家长监管……2020年初又经历疫情网课,儿子的学习状态越来越不好,亲子冲突加剧,Abby越发抓狂,她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不了解儿子。从小陪着长大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他与自己和先生的性格如此不一样?Abby给儿子做的第一次测评叫DPA(Dynamics Personality Assessment,动态性格测试),是班主任介绍的,学校刚好为老师引进了测评的培训服务,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一次做完,母子俩人都觉得“很准”,也第一次发现原来人的行为是能被预知的。后来也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不同测评工具,如八大智能测评、九型人格等,都大差不差。相比Abby因为孩子的“偏差行为”寻求更了解孩子的解决方案不同,柚有为儿子寻找测评的目标更显“实际”。学科、专业,这是摆在无论体制内外,所有家庭事关孩子升学非常现实的问题。在遇见儿子高中“理工科”还是“人文艺术”的学科方向抉择时,柚有通过她一位生涯教育专家朋友介绍的专业发展测评,解读了孩子更深层次的潜能和优势。通过几次测评后,最终建议她儿子将专业精准定位在理工科的应用数学上,而将热爱的艺术作为一项业余爱好去发展。在为了解孩子性格和天赋上,杭州布妈接触的测评就更多了,近几年差不多就做了5个。孩子读五年级时就做了语培机构老师推荐的“指纹天赋测评”。她清楚记得,测评师让其助理带着一个电脑,采集了他儿子的指纹,就出来一份详细的测评报告。再后来,她还接触过 FDA“性格色彩测试”、升学机构的软实力测评,孩子在学校也做过最近被谷爱凌带动大火的MBTI性格类型测评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跟三个家长聊完,我们就已经听到了9个不同的测评工具的名字了。先不论科学性,着实都给家长们带来了帮助。Abby逐步接受儿子的真实性格,调整自己的教养行为和期待,亲子关系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焦虑指数慢慢也降了下来。布妈也觉得越来越了解孩子,影响许多取舍的决策。而持有国际教练认证的“专家型妈妈”柚有,虽然测评做得不多,但她对各种测评如数家珍,试图探索出内部的原理。“测评”这个词,源自心理学界的测量Psychometrics。在心理测量学界中一般如此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上的测量包括了访谈、问卷、实验等,不过今天我们讨论的“测评”,狭义上来说是一个问卷或量表。编制标准化测评量表,往往需要上百万份的测试数据。我们不需要去研究它具体是怎么出来的,因为专业术语太多,比较直接简单的方式,可以看看测评提供方,是否能够给出量表研发的历程、样本量、信度和效度等基本信息。正是足够科学的研发过程,可能才足以称得上是“科学算命”。■入门盖洛普必读之书,目前还有特别针对孩子的盖洛普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虽然也经常使用在青少年身上,但针对性仍然不够强。拿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试来说,其由美国优势心理学之父Donald O. Clifton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研发,多次迭代后成为目前全球在广泛运用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据官网数据显示,累计已经有2700多万人进行过盖洛普官网的付费测试。在国内一家主做DPA测评的生涯教育机构给我解读的测评报告中,也道明有800多万人次的计算机有效案例,400万人次有效性的研究与追踪。测评在国外应用非常广,目前国内本土测评不多。外来测评最大的问题就是量表的文化差异,很多问题对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而言,或许并不适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是为了应对二战期间退伍军人再就业的背景下研发出来的,所以用在青少年身上的针对性不强,更别说国内的孩子们了。(新加坡开发了几套针对不同学段孩子的本土化霍兰德测评)。这几年有一些本土量表出来,并慢慢应用教育领域,但仍然是少数。除了Abby给孩子做的DPA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发的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的潜能测试系统),它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研发出了一套针对中国孩子的测评系统。
国内大大小小的机构均有些自主研发的量表,但暂时因为没有标准化,目前被大规模推广的几乎没有。早在2014年开始,教育部就发布开展涯教育的相关指导意见,每所学校都务必配备一位生涯规划老师,开始大力推广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各个学校和机构也均在落地。大家都越来越有共识,孩子的学科和专业选择,顺应他们的兴趣、能力、优势和价值观,是最好的选择。■这本书汇集了上海多所公办、民办、国际学校的生涯教育研究与实践。生涯教育凭借其与孩子终身发展的天然联系,日益被提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今年,因为谷爱凌带火的MBTI,突然成为了大众炙手可热的社交时尚方式,大有赶超星座的商业潜力,无数博主由此年入百万。“测评”大有成为变现的流量密码,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不止MBTI,我在手机上随机搜的一个平台上,花了29.9元,做了一次盖洛普优势测试,该平台显示有723123人已参加测试,一算账,现金流水就达千万了。也有更便宜的打包销售。我在另一个平台支付了38元,买到14个测评工具的总包,平台显示已测人数都在六位数以上。比如MBTI官网有免费精简测试版,我购买的几十块总包里又包含在内,而有知乎网友说MBIT完整版官方测评需要500元左右。另外,官网显示,其实只有花费三万多认证的MBTI施测师,才有资格去测试完整版。同样,在盖洛普官网两个版本测试分别需要152元和380元,而它也在我买到的38元总包里。■三联生活周刊近期的封面故事同样关注到了MBTI,还采访了Joshua。谷雨独家天赋力测评老师Joshua说道,测评工具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官方流程最大区别在于,测评只是第一步,是正式进入自我探索的一个入口。一位盖洛普优势全球认证教练在他的知乎号上提出,类似流传的便宜测评很有可能是“山寨”的。再说说“科学性”,一些测评的质疑声从来也没有断过。MBTI仍因最初量表设计的主观性,颇受学术界诟病,认为其不够正统和科学,更因如今的娱乐化,大有挤进“大众趣味心理学”一列的趋势。比如FDA性格色彩测试,说是「心理学家」乐嘉创立,但曾被果壳网质疑其涉嫌抄袭两本著作《色彩密码》和《性格秘密》。其实无论首创者是谁,色彩性格说都与哲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有关,并没有现代心理学的实证基础。再如玄乎的指纹测评,我试图找到背后的学术背景,但都没有找到统一的口径。此外,现在大大小小教育机构都会提供五花八门的测评,但有量表的可能是少数,更大的可能性是,用看似科学的方式来促成其它业务的成交。而每年到了高考填志愿这个节骨眼上,爆出来的天价高考志愿规划师,单次收费就能上万。随着职业教育发展以来,生涯规划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风口行业,我时常在各大公号看到招募推广。我咨询了几家在公号投广告最多的公司,客服都告诉我,无需心理学背景,乃至无需学历证明,只要花几千块参加课程,大多都能拿到生涯规划师资格证。测评结果往往只提供一份标准化的“答案”,其实不是真正的你,而是根据样本统计的大数据定位出来的标准化参照,很容易出现“巴纳姆效应”,也很容易给自己打上标签。*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有经验的专业咨询师从不打标签,而是会教我们认识到一个人是怎么抓取世界的信息,又是如何处理信息,看到自己的天赋,也找到自己的盲点。柚有也告诉我们,测评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无需过度神话,真正值得依赖的是跟我们匹配的专业咨询师:“我遇到过不少小孩一点也不想做测评,那么专业咨询师也能通过观察和话语预判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引导对方找到冰山模型理论下最底层不易看见的自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学本硕毕业的Joshua的SOZO测评咨询体系。基于此,我时常在想,假设年少的我做了一次测评,或者遇见了一位咨询师,我的命运又会有何不同?我可能不会选理科,一开始就报读心理学。清晰了解自我后,我或许可以很好地规划初入社会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这个层面上,我非常相信,“科学算命”能够在可控范围内预示着一点将来。但教育没有A/B测试,没法做出一个可控的对比实验来给出答案。我也认识许多在中学阶段就确定自己梦想的人,进入大学或者就业后照样会经历迷茫期。毕竟,人生的「弯路」在某种意义上也从不代表不幸,这本身或许也是一种增加生命体验的历程,反而提升了一个人的幸福感受力,更加珍惜当下的拥有。而且,测评能否改变命运,更取决于其与不同性格的人产生的化学反应。就像Abby的孩子到后面已经不愿意再做测评,他用“孙悟空”和“哪吒”来形容自己,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柚有的孩子则对网上娱乐化的测评无感,觉得跟星座说无差,不太会影响他的选择;布妈的孩子则对研究自我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兴趣,未来想多了解心理学领域。但较之以往,我们只能靠撞到社会上、撞到墙壁上,就跟我一样,有着“痛”的领悟,才一步一步清楚认识自我,测评在当下可能是较为高效及科学的一条路径。如同柚有所说,青春期的时候,我们面对自我仿佛在看一个黑匣子,里面一团黑,测评就像撕开了黑匣子的一个小孔——虽然仍无法一窥全貌,但至少戳开了一个洞,透进了一点光,就能开启长达一生的自我探索的可能性。“每一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与潜能,所以按照潜能与实现的理论,唯当每个人都发现了属于他自己的天赋,完成了从潜能到实现的绽放过程,他的人生才可以说是幸福的。”■推荐喜欢哲学的家长们看周濂教授的这套书,浅显易懂,特别是周教授在写这本书时,经常拿他年幼女儿的行为做分析,所以对家长来说,更能产生共鸣。
所以,哪怕再贵的测评,绝不是一张一成不变的养育地图,而是一枚不断校对的指南针,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发展而流动。但愿意做测评、帮孩子找到靠谱咨询师的家长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她们愿意站在了解孩子的视角,在「自我」的黑匣子上,帮助孩子们一起戳开一个认识自我,探索自己和寻找幸福的小洞眼:在嘈杂的信息时代下,我们愿做一股清流,以#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8090教书匠、#星球上的00后、#数据报告和#前沿教育理论提高认知力和思辨力,缓解焦虑。同时,我们也提供一对一升学咨询,落地天赋成长的独家项目,让中产妈妈不焦虑,养育有志趣的孩子。#解锁独家谷雨播客卡
更多过来人真心话
还有独家私密分享群
在内卷时代抱团养娃
不让钱和孩子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