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illiam,一名沉迷自学的高中生。即将过去的2023年,被称作是人工智能时代AI元年。比尔盖茨在年度展望里提到,他平生见识过两次印象深刻、革命性的技术演示,其中一次是80年代Windows系统的诞生,一次则是2023年与OpenAI的会面:我大为惊诧地目睹了ChatGPT在AP生物考试中的60道选择题的考试中,答对了其中的59道,并出色地写下了考试中六个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我们请了一位外部专家为考试打分,GPT得到了满分5分,相当于在大学水平的生物课程中得到A或A+。
毋庸置疑,AI已经在一点点改变学习性质和教育模式。没想到的是,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自学者,我却在学校的考试里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William在谷雨星球首发的两篇文章被《青年文章》和《读者》转载,AI对教育的影响深受大家的关注。
第一篇👉围观05后高中生用AI省下十几万,只想感慨后生可畏;
第二篇👉05后中学生靠AI自学当学霸的攻略
先说下自学背景,对我来说,上课是很痛苦的事。80%以上的高中课堂我都在睡觉或开小差,原因也很简单:这不是老师教得不好的问题,我在上海一梯队的国际高中上海领科就读,老师的平均教学能力并不差,问题出在我自己的学习方式上。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靠自己去掌控自己学习节奏与习惯的人。我喜欢发散性的就知识点进行联想(有的时候表现为发呆),喜欢不计时间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喜欢先抛出问题,再探索相关知识的「问题导向学习法」。然而,目前国内课堂上都是线性的讲授,学生是被动学习,作业也是进行不断的重复。更有意思的是,我在自学备考升学必备的A Level考试时,有个意外的发现:要想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光靠自学学懂所有知识点,远远不够。举个例子,下图是我在AL化学考试前刷到的一道题,学过课本知识的同学都能较为轻松的回答:只要给这三种物质的酸性排个序,解释下原因,就能拿下前两分。不过当我打开这张卷子的答案册时,赫然写着一个我未曾设想的得分点。没错,要在这道题中得到满分,学生还得很多余的再写一遍酸性的定义:一个物质越酸,越能提供质子。简单来说,对于其中的很多题目,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其背后的所有知识点。但是要想考出高分,就得重新学一遍「如何用正确的措辞与框架答题」。我不得不在校外找了一位化学老师,恶补这些内容。老师给了我一份几十页的资料,上面整理了上百个曾经出现在考卷上的所有考点和得分点,我花了一天时间硬是都背了下来。我就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打印机器,正以极高的效率往试卷上喷着墨水。如今想想那场景还是很好笑的,笑着笑着,又觉得笑不起来了。难道,老师存在的意义仅仅只是那份几十页的考点列表?难道,考试就是学生学完知识点后,再去习得把知识点填到试卷上的学问吗?错的并非需要考出好成绩申请大学的学生,也非希望学生能考出成绩的老师,错的甚至可能并非衡量学生的那把标尺——学校要求学生拥有关于事实性知识的精确记忆,却忽视着学生对于知识点与其间连接是否已透彻理解;学校希望学生能够达到解题技巧上的精湛,而常忽视着学生脑海中发散联想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不一定能考出顶尖的成绩,因为没有人划考点。当考出好成绩成为学习的目标,学生反而难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就像学习答题技巧,的确对我没什么实质上的提升。我原本以为这是体制内才会这样,没想到转到体制外也是如此。■一本我最近很喜欢的书,里面详细论述了这种矛盾:过度追求成绩,反而会难以取得学术上的成功。在AI自学越发被人重视的当下,自学考察的并不是知识性的掌握,而是自主性,并没有那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线上工具这么多,补习机构也越开越多的原因。我相信各位家长都能多少体会过,要让孩子坚持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有多难。上小学,我妈当初为了让我长高,要求我每天去楼下跳五百个绳。但我没一次是认真跳完五百个的,基象征性跳几下再溜达几圈,最后兴高采烈地上来交差了事。当你要在他宝贵的课余时间中扣出一两小时自学,他定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与你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设法逃避。更何况,对于高效的自学,一台电脑或平板是肯定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与人斗其乐无穷,为了喜欢的游戏、漫画、小说与父母斗智斗勇,乖乖听你的话自学?不存在的!自学最大的收获,实际上在于能帮助我们锻炼解决问题、时间规划等各项能力,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大学教育与终身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不难想到,这些宝贵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直面挑战时,才有可能被锻炼到。如果学生只是「被动自学」,那只会事倍功半。综上所述,一句话:长期自学的前提,是孩子当前愿意主动学习。自学能帮助已经拥有积极性的孩子实现「从一到十」,最难的反而是从零到一的第一步。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最难的一步。■我平时自学时的页面,左:可汗学院的课程页面;中:Khanmigo,基于GPT-4的大语言模型;右:Remnote, 一个自带单词卡功能的笔记软件(还有其他自学资源、干货很多,下一篇文章专门分享)
回顾备考的那段时间,给我收获最多的并非考前的背诵与冲刺,而是自学过程中的探索与积累。时间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控力……这些能力在充满日程表与监督的学校生活中难以被锻炼到,但在大学与将来的人生旅程中是无比必要的。往深里说,自学的过程,实是一个对内探索、寻求启发的过程:当我有了选择,我就会开始思考自己要学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当我开始运用主动性,我就会开始思考自己要怎么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思考与探索,才能加速孵化学生的内驱力与勇气——这些是我身边大部分学生都普遍缺乏的力量。可惜,大部分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进行自学的时间与自由。我相信,绝大部分学校早已意识到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自控力与内驱力的普遍匮乏。但他们往往是用课表、监督与考试带来的外驱力来掩盖这些问题。然而,这样的做法虽然高效,却也让在校自学变得难以实现。他们已做好探索自我的准备,拥有出色的自学才能,却被困于课表与教室之中,被剥夺了探索自我、畅游知识之海的空间与时间。他们中不乏有人具备改变这个世界的野心,不乏有人具备足以撼动某个学界的潜质;更有不少人已明白了自己是谁,从哪来,又要到哪去。他们是未来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材料科学家、政客、哲学家与实干家,他们也是曾伴我身边的朋友。可惜的是,若没有家庭助力,这些「猛虎幼崽」只能被关在笼子中,成为标准化的样子。写到这里,我很想对我的学校(与那时的学术主管)说一声谢谢。在充分了解我的情况与成绩后,他们批准了我转向自学的请求,允许我从大部分枯燥的课堂中脱身而出。可惜的是,我们绝大多数的高中教育环境,无法很好地帮助这些自学比上课更有成效的学生。毕竟,开展自学需要足够的自由。无论是时间上的自由,还是空间上的自由,还有思想上的自由。在还稚嫩的我看来,我也有理解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国内学得这么好,却难以出顶尖科学家?或许在未来,一种新的高中教育模式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构想的一样:
一个学生社区,一个大图书馆,一个自由而充满资源的地方。
在那里,学习作为一个随时随地的可选项存在。在那里,考试与大学申请不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的中点。驱动我们的,依然会有来自考试与GPA的压力,但更根本上,会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世界,提升自己的渴望。2023年被称为AI元年,比尔盖茨说,未来之路将在2024年迎来转折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工智能正在塑造未来。教育也是如此,从「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的转变,到新型教育形态的出现,新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大学招考模式的变化,求职能力圈的变化,都会成为新的转机。■马斯克回复网友,“SpaceX和特斯拉都发现了,过去几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明显下降,为此,他将办一所理工科大学,已经在启动中了。
对于国内的我们来说,对于创新教育的接纳程度,或许花的时间要更久一些。我很喜欢《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它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一种可能性:沿着当前的道路勇攀高峰,我们会培养一批具有强大学术素养、超凡竞争力与空洞内心的精英。他们会是他人视角上的强者,会是一批看似光鲜亮丽的绵羊。而在另一边,当我们放开对于「我/我的孩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执着,随着内心所指在教育路上前进,未来便是完全未知的。这或许让人心慌,但孩子的内心定会走向丰盈。后者,便是自学的内核与起点。我忽然想起一句英文谚语,它曾被挂在我初中的宿舍楼外墙上,虽现实中的它已被雨水冲刷地泛白,但在我的心中,它从未褪色: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可惜的是,连我这样一个自学的高中生都感受到了一些问题,教育者们或许更有切肤的体会:不管体制内外,我个人亲历的教育正在追逐成绩而忽视真知,追求产出而忽视动力,追求平庸的精英而忽视丰盈的怪才。更可惜的是,AI时代的转折点已经到来,留给我们去改变的时间,也不多了。■chatgpt4考试通过率基本达到 80%以上,提升非常快。William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在路上的孙同学」
——谷雨星球本周直播——
听听孩子们的真心话本周日我们邀请了 Tania刚刚上岸 TOP10西北大学生物系到底如何激发热情和求知?
我们是谁?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关注&星标谷雨星球做内卷下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