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海峰:我们为什么离不开高考?

刘海峰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2023-12-16



我们为什么离不开高考?


 刘海峰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再次向我们走来。近期高考新闻充满了媒体空间,许多中学“高考誓师大会”的激情呐喊,家长通过各种方式烧高香祈求孩子得高分,网络上各种为考生减压的心理辅导策略,自媒体中各种临阵磨枪的冲刺攻略或押题锦囊,穿旗袍的送考母亲祈望孩子“旗开得胜”,穿马甲的送考父亲寓意孩子“马到成功”……

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考组考工作。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导各地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公安部等部门再度强调将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部署高考交通安全工作、全力护航高考出行,各地组织爱心助考送考……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一切为高考让路,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高考的气息。

高考无小事。高考是教育领域最敏感最复杂的事情,而且没有“之一”。高考是中国多数青少年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步骤,是受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高考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曾经在一个中学大门口外面挂出的标语口号,它既是一般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的看法,也是主管教育和高考的高层领导的看法。




为什么高考会成为一场盛大的年度社会仪式?

因为高考十分重要,它是应届考生寒窗苦读十年后成败在此一举的考试战场,是高中教师辛勤三载后检验教学成效的兴衰记录,是考生家长牵肠挂肚休戚与共的人生关口,是中学校长用心管理拼命竞争的荣辱簿,是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显示政绩的另类“GDP”。通过高考升入理想的大学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奋斗目标,也成为中学和地方集体追求的对象。高考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只要是关于高考的改革政策或相关事件,向来都会牵动全社会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因为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不仅是一个考试古国,而且是一个考试大国。其他西方国家的大学招考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只是引起小范围的关注,只是一种部分人关心的话题。然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政治,变成了声势浩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重大社会活动,变成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

虽然实行统一高考制度有其局限与消极影响,多年来也有不少人批评高考,甚至提出要废止高考,但高考为什么还是受到绝大多数国人的拥护?我们为什么离不开高考?

这是因为高考是适应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因为我们需要高考。具体而言,高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或功能。

高考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助推器。高考具有以考促学的强大功能,能够保证高校新生的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恢复高考的1977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的语文试卷有这样的一道2分的填充题:“《红楼梦》的作者是         ,他是         朝的著名小说家。”如果是现在,大概连小学高年级学生都能答这道题,但是经过“文革”的破坏,1977年的高考就会出这么浅显的题,因为就是有不少考生答不上来。然而,恢复高考两三年后,高考试题的难度已大大增加,知识青年的文化水平得到迅速的恢复和提高。恢复高考,让“文革”期间盛行的“读书无用论”一扫而空,大家都开始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考试制度通过才学来选拔人才,会导致形成青少年一心向学的风尚。

高考是防止人情泛滥的筛选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关系与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选举人才中的弄虚作假,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晋代的葛洪就已提出要严格实行贡举之制。后来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科举制的出现。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以刚性的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将有才学者筛选出来,避免人情泛滥,避免社会陷入无序竞争,因此才会在中国长期实行。

高考是改善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恢复高考的时候,失而复得的中国人就意识到参加高考具有一种神圣的感觉,45年前痛定思痛的知识青年明白不必看领导脸色、不必托关系走后门,前途命运不再操决于他人、高考提供的公平竞争机会是多么难得。多年来的实施,高考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维护教育公平的公约数。一年一度的高考全民动员,让千百万青少年经历高考公平竞争的洗礼,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已经成为多数中国青少年的成人礼。

高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科举时代,茅屋可能出公卿,“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因此人们都明白“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的道理。高考时代,寒门可能出贵子,大家也看到周围不少学子不是靠父辈的身份或关系得以升学,而是靠自身的努力,刻苦攻读来改变命运。因此高考能催人奋进、培养一种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并成为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主渠道,在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科举时代乡试促进全省的精英的区域流动、会试促进全国精英的区域流动类似,高考还有促进区域流动的功能。

借用引申的抽象含义,可以说高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国之重器”。

今年是中国高考制度建立70周年。高考是利弊并存的选拔性考试,70年中国高考史上也有过反复和中断,但总体看来,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对中国教育和社会而言利大于弊,是我们离不开的重大存在。

在高考制度建立70年的时刻,瞻前顾后,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相信高考制度只要不断改进,必将在选拔合适人才、保障教育公平、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更多精彩阅读:

  1. 李木洲:疫情下的高考生需要更多样的关怀

  2. 高考70年||刘海峰:没有1952,就没有1977

  3. 高考70年 | 1952-2022:高考制度的历史记忆

  4. 朱沛沛 刘海峰 || 高考70年:高考制度的创立与新时代变革

  5. 刘海峰, 苑津山—高校考试招生改革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6. 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再思考

  7. 罗立祝 || 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目标、现状与展望

  8. 佳作推荐 || 高考:在教育与社会之间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