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建设高质量全民精神富有的县域?|之江策

章秀英 戴元章 之江策 2023-03-14

导  读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牢牢把握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要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既是实现全民精神富有的关键点,也是缩小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差距的难点所在。推进县域精神富有,需要明确目标体系,激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精神富有的积极性,立足县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凝练文化品牌,通过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构筑精神家园,以软硬结合的道德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文明素养,以数字化赋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党建引领机制、工作专班机制、社会协同机制、监督评价机制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提供保障,形成目标明晰-推进有序-评价监管及时的闭环管控体系,为如何推进县域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样本及方案。


正  文

(约6000字)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仅要促进全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推进全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德清县将精神富有作为创建县域共同富裕示范的最亮底色,明确打造“理想信念强、道德品行美、文化生活优、社会风尚好”的全民精神富有的县域样本,聚力解决全民精神富有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县域全民精神富有“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如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红色组团”引领全民共建共同富裕,“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驻馆作家”营造社会良好阅读风尚,“民间设奖”激发草根参与道德治理的积极性等,这些创新实践对贯彻落实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对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县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实践启示。


德清县打造县域全民精神富有先行地的“八大”举措

1.打造“德”文化品牌,构筑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长久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德清将“人有德行,如水之清”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德文化”品牌,建立德清城市品牌实验室,引入专家团队进行系统打造,目前该名片已成为全国首个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县域品牌;投入1亿元建设县级AI赋能融媒体中心,通过自媒体、新闻媒体、文艺巡演、美术创作、道德论坛等方式宣传“德文化”;将“德文化”融入传统民俗活动,以“游子文化节”为龙头,“新市蚕花庙会”“浙北乾龙灯会”“防风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传承“德文化”;将“德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以文化礼堂、文化校园、文化车间、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践行“德文化”,在传播践行“德文化”中记住乡愁,共筑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

2.激发民间道德力量,发挥道德榜样示范效应。引导培育“民间设奖”平台,由群众自发设立79项“道德草根奖”,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借力数字化扩大影响力,以“百姓设奖、奖励百姓”方式,有效激发民间道德力量;持续推进“最美工人”“最美社工”“最美教师”“最美民政人”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丰富道德模范类型,形成道德模范的群体效应。通过县域新闻媒体开设《善行德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栏目宣传模范事迹,设立全国首家公民道德教育馆展览模范事迹,利用融媒体发展优势,打造“线上”道德馆,创作文艺精品弘扬模范事迹,通过以小人物的道德风采及其感人事迹感召人们,发挥道德榜样示范效应、全面改进社会道德风尚。

3.奖善罚恶,形塑“德者有得”义利文化。积极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出台《德清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联合奖惩协同机制,运用“线上平台”、诚信积分制、红黑名单和信用修复机制等“数字化”手段,对诚信失信行为实施奖惩和教育。开展“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讲道德·更受益”道德信贷工程,“讲道德·更和谐”和谐医患关系创建活动,将“讲诚信、重品德”价值导向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探索建立“道德银行”,以适度物质激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德者有得”理念深入人心。

4.构建“五化”志愿服务活动模式,营造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以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数字化、全域化推进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领导机制、考评机制,出台《德清县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运用公益积分激励志愿服务行为;整合党政与社会组织资源,孵化、扶持“医路同行365”“爱出者爱返”等120项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德文化学院”“长三角志愿服务培训中心”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构建线上线下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和线上志愿服务管理模式;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志愿服务组织,聚焦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瞄准就医、出行、救灾等群众急事难事提供帮助,营造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5.实施“三文明”创建工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民生导向,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全链条的责任体系;依托城市大脑,加强对交通秩序、渣土车辆、环境卫生、违章建筑等智慧化监管;采用网格化管理和专项整治,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统筹“数字乡村一张图”,研发启动全国首个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智能监管系统——“德清·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出台移风易俗实施细则,创建文明乡镇。弘扬“德清嫂好家风”,开展“文明家庭”创评工作,组织讲家风故事大赛、家庭情景剧比赛、家风文化节等活动,深化文明家庭细胞创建。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在参与中引导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6.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构建“15分钟文体服务圈”,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体设施全覆盖: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打造“最乡土”、“最融洽”、“最重孝”等89家主题型文化礼堂,建成多条文化礼堂示范带;积极推进“瓷之源”“珠之源”等 “源文化”博物馆群建设;新建县非遗馆、改建县文化馆、优化提升德清大剧院,谋划推进“德享美好”十大标识性项目,使之成为具有审美品味、艺术气息、文化内涵,充满科技感的新型文化地标。打造“我们‘德’系列服务品牌”,在民宿、社区、图书馆、员工书屋、景区书屋、农村文化礼堂举办运动会、村晚等多场文体活动;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推进文旅、体旅、农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产品,壮大夜游经济,促进居民文旅消费,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7.遍布城乡的悦读悦享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与文明素养。构建以县图书馆为基础,以镇(街道)特色分馆为主线的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全县建成图书分馆15家,“我们 ‘德’书屋”190多个,打造“15分钟阅读圈”;率先试点开展“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微改革,推动形成公益阅读服务点和经营性实体互融互通的生动局面;通过“书香进军营”“民宿+书屋”、企业读书角等方式,构建纵横互联的公共图书服务模式,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阅读设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首创“驻馆作家”项目,由著名作家、学者以开讲座、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加强阅读引领,发挥名人效应,涵育“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全民阅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精神富裕启智增慧。

8.“德文化”引领文化精品创作,促进人民群众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以“德文化”品牌引领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以德清县的抗日英雄、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一批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文艺作品,例如纪录片《重读抗战家书—褚定候:背水一站 视死如归》、微电影《德清若水》、现代越剧《德清嫂》、数字电影《守》、长篇报告文学《一百年的暗与光》,采用明星班与草根班双轨运作模式,让影视作品既走进国家大剧院也登上乡村小舞台;布局作家村、编剧村、美术村、摄影村、书画村等新业态,邀请著名作家、书画家,深入德清山水古迹,考察采风、进行创作,产生了著名作家张抗抗的《我的德清外婆家》、何建明的《德清清地流》及潘向黎《莫干茶 莫干水》等文学作品,陆严少的《上柏山居图》、费新我的《德清大桥图》等书画作品,这些具有原创性、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展现德清人文之美、山水之美,增强了人民群众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激发了精神富有最深层的力量。


德清县打造全民精神富有县域先行地的推进机制

1.党建引领机制。将打造全民精神富有的县域样本作为德清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亮底色,增强党员干部对推进县域精神富有重要性认识,凝聚党员群众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识。通过党建联盟组成“红色组团”,选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组织引领。利用党的执政优势,汇聚资源要素,以土地改革引领深化“两进两回”,吸引返乡人才创新创业,引入乡村策划运营师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引入城市文艺人才帮扶乡村艺术振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实现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和资源引领。

2.专班工作机制。德清明确政府在推进县域精神富有中的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和积极谋划,围绕打造“红色根脉传承地、道德价值标杆地、源文化展示地、文化生活富足地、文明实践示范地、文化智融共享地”的“6个地”,以项目化形式明确18项具体任务。构建专班工作机制,按照省市架构,进行内部流程再造,打破原来的部室界限,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精神富有”专项小组,实体化开展工作,由专班统筹协调县域精神富有工作。通过绩效考核与评估,夯实专班成员的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流程细化、责任到人,围绕推进县域全民精神富有的目标,上下一条心,高效执行、全力推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3.社会协同机制。为了破解精神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程度低、民间力量薄弱等问题,激发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全面精神富有的动能。构建社会协同的责任分担机制,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协会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组建起覆盖县、镇、村三级共1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积分激励机制,打响了“德清嫂”“德小青”“第一响应人”“清禾公益”等一批志愿组织品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精神富有创建实践。探索市场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模式,创新开展“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微改革,引进新华书店入驻农家书屋,由村集体提供场地、新华书店进行运营管理,形成农家书屋服务提升、新华书店市场拓展、村集体增收的多赢局面。支持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社会组织参与村庄乡风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参与风俗治理、公益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政策优惠、经济激励、社会动员、市场竞争等方式激励市场、社会和公民的合作愿望,引导其参与共建共享全民精神富有的公益文化活动。

4.监督评估机制。从“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文化生活、社会风尚”四个维度,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研制发布全国首个《县域精神富有评价指南》,构建精神富有指标体系,探索将测评延伸至镇(街道)层面,通过定性和定量赋分,分等级评定县域、镇(街道)精神富有各领域的实现程度,将测评结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聚焦精神富有33项评价指标,建立“以数据自动沉淀为主、人工采集为辅”的精神富有信息采录感知网,不断提升评价的实时性、精准性,通过评价结果可视化呈现、智能化分析,科学研判全民精神富有建设成效,监控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服务品质度、公众满意度,依据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共政策,针对“短板”和“弱项”创新举措,优化实践路径。


德清县推进全民精神富有的经验与启示

1.返本开新的文化基因解码,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共筑精神家园。守护精神家园就是守护自身赖以存在的文化基因。以党建为引领,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以新闻播报、文艺巡演、美术创作、微电影展播、论坛宣讲等方式宣传地方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将地方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融入传统民俗活动、节庆活动中,融入到文化礼堂、校园、车间、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中,融入到城市和乡村景观中,融入到产业建设、社会治理、幸福美好家园建设中,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与践行。根植本土的文化觉醒和创新,能唤醒人民群众的文化记忆,激发地方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也因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本土风味,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共筑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

2.刚柔并济的道德协同治理,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培植道德沃土。中国自古有乐善好施的传统,政府要引导培育民间道德力量,放大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效应,以小人物的道德风采及其感人事迹感召人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整合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民间力量,打造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数字化、全域化的志愿服务模式,瞄准就医、出行、救灾等群众急事难事提供帮助,营造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运用“线上平台”、诚信积分制、红黑名单,信用修复机制等手段奖惩诚信失信行为。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创作文艺精品弘扬美德。以道德榜样感人事迹激发道德情感,以志愿服务践行道德行为,以文艺精品弘扬美德,是道德建设的“软机制”。红黑榜单规范社会诚信、公益积分制激励志愿服务、道德信贷以奖促德,是道德建设的“硬手段”。刚柔并济、协同治理,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培植道德沃土。

3.数字赋能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提供服务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德清通过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多规合一”等领域改革,全面并轨依附在户籍背后的差异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城乡一体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积极推进“文化智融共享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变革,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让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未来社区文化空间建设,打造“文E家”“邻里帮”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在线订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让城乡人民零距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高端智能绿色的产业体系,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夯实文明根基。自信自强,具有开放意识和奋斗精神是人的现代化显著标志,也是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明根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现代化是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使然。个体现代意识和改革精神是在发展高端智能绿色的产业中,在市场经济磨练中生成与强化。高端智能绿色的产业体系还为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推进全域数字治理提供理念支撑和物质基础。城市大脑和“数字乡村一张图”助力美丽家园建设,人民群众在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中养成生态文明意识,在基层民主实践中增强民主法治意识,在参与数字治理中增强数字素养,为人的现代化夯实文明根基。

5.闭环管控的精神富有评价激励机制,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提供制度支持。德清围绕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体系,深入推进文体活动、教育培训、便民阅读等民生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品质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消费等诉求。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诉求迭代升级,改革也应精准化精细化。坚持强化服务的共享性、个性化,以“敞开门,广纳言”,拓宽了社会参与渠道,围绕农家书屋功能优化、文化礼堂改造提升等事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领域,推出一批落点准、收效快的“微改革”,着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更便捷、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同时,以定量化指标评价、以数字化的监控平台监测评估全民精神富有建设成效,以奖善罚恶的激励机制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打造文明风尚,为推进全民精神富有提供制度保障。


作      者:章秀英 戴元章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题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9YJA710059)阶段性成果。

学术贡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学术热点话题,也是富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国内学界近两年来围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内涵、内容、价值遵循、实践路径开展了较为深入探讨,这些成果主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视角进行理论剖析,但对县域层面如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案例探讨较为欠缺,使得实践路径研究缺乏操作化、具体化。德清以打造县域精神富有示范地为目标,推进全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享誉国内。本文通过对德清样本的跟踪调查与分析,从构筑精神家园、推进道德治理、数字赋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支撑和制度支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县域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从党建引领、专班工作、社会协同、闭环管控等方面探讨了推进全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富有建设理论。

章秀英,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分会副会长,在《政治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来篇,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戴元章,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往期回顾-

全过程人民民主,浙江如何创新?|之江策
一图了解党代会精髓|之江策
青年说:我看浙江新征程|之江策
基层政协协商结构如何优化?—以温州“民生议事堂”为例|之江策
之江策|蔡昉:促进社会性流动是打造共建共享型社会的关键
之江策|关于法治浙江的金名片,这儿有几个关键词……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