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前先听场音乐会,演出完和演员、主创来场轻松的派对,这是2月14日在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观看新戏《乱我心者》的流程。与寻常的看戏体验不同,观众参与完全程活动后,对演出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让观众深度参与到演出前后的时间,会有怎样的特别收获?”
2月14日,平日里在傍晚夜幕时分便已经车水马龙的东单北大街,在这晚更显纷繁,在这条街的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门前,很多路人都会被LED大屏上不断变换色彩的主视觉与介绍吸引,进而驻足观看。当晚将上演由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导演易立明执导的“当代都市情感三部曲”第一部,改编自以色列国宝级导演汉诺赫·列文经典剧作《乱我心者》,而在这天,他们在演出前后还策划了以“心动时刻·共度浪漫之夜”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在演出开场前与结束后,分别举行“悦我心者”爱情主题音乐会以及“醉我心者”演后音乐派対。
围绕《乱我心者》演出而策划的系列主题活动在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开展。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
谈及当晚“悦”“乱”“醉”三个不同主题的策划构想,易立明表示,两个人的相识首先是从眼睛开始,随着进一步了解,可能会着迷甚至有些慌乱,但最后经历陶醉才能认识爱情,不管结果如何,爱情总是会让人想到美好。“我们把这三种状态,通过活动与演出变成了一个恋爱或者爱情生发的过程,从视觉到内心,到整体的身心陶醉,希望来到这里的人们沉浸其中,通过音乐、戏剧、交流去感受整个过程的发生与完成。而其实,一个戏的前、后与观众间的关系都非常重要,由此我这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戏剧之夜。”
演出前:“欢迎观众能参与到表演里”
从繁华的街区走进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观众可以非常便捷地换取当晚的演出票,在咖啡厅、一楼展厅观众可以自行选择舒适的区域等候演出的到来。2月14日18:30,随着一曲《Moon River》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的旋律奏响,备受期待的“悦我心者”爱情主题音乐会正式开始,来自大华室内乐团的钢琴演奏者汪璇、小提琴家方之航与主唱潘杭苇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多首风格与唱法各异的经典歌曲与小提琴独奏,而作品的主题全部都与爱情相关。观众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还是第一次在观看话剧前听一场音乐会:“与传统剧院不同,当我走进‘大华’这个空间时,似乎就没有过往去其他剧院看戏时那种严肃的感觉,这里整体氛围很轻松。尤其听音乐本身就是令人身心放松的方式,而带着这种心情稍后再进到剧场,我反而很期待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与感受?”
演出开始前,提前到的观众可以在剧院大厅听与当晚话剧有关的主题音乐会。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
“今天当我们谈到戏剧该以怎样的形式与观众交流时,我始终认为戏剧是一个进行时态,它始终在不断发展。”易立明表示,戏剧从诞生到成熟,直至延续到今天,戏剧其实随着艺术的发展早已无处不在:“在我的理念里,无论戏剧还是表演其实无处不在,我希望‘大华’也是如此。观众走进这里能听到平常不太容易听到的音乐,同时又没有觉得自己与艺术距离很远。平时观众去到大剧院或音乐厅听一个美声歌剧,会有一定的门槛,但在我们这里,歌手能唱完美声后,紧接着就能唱一曲爵士乐或摇滚乐。当然观众如果想唱歌,我们也很欢迎并邀请他们能参与到表演环节中来。我的心愿就是让来到这里的所有人,感受到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再那么神秘。我们这里是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这里的一切都是为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里的观众服务的。”
主题音乐会包括歌曲现场演唱及乐器独奏。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
在《Love Me Tender》《查尔达什舞曲》《Think of Me》《Loving You》《夜来香》等十首现场演唱与独奏曲全部演出完毕后,四十分钟的音乐会正式结束,观众开始移步三楼歌剧院准备检票入场观看正式演出,也有不少观众为了避开排队的人流,暂时选择回到大堂咖啡厅喝上一杯咖啡,继续守候着演出前短暂的“小时光”。
看演出:用音乐帮助观众进入角色的情感
19:30,随着台上摇滚装扮的音乐总监饶鹏程敲响四面鼓,演出正式开始。本场演出除了表演之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音乐在作品中的运用。记者观察到不同乐器、不同曲风和风格选择都是按照角色人物的性格而定,诙谐中又直击主题。饶鹏程介绍,给戏剧配乐是一种比较常规的做法,但是《乱我心者》里这种音乐戏剧的形式,让音乐创作在戏剧表演中所占的比重更多,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他的话剧大部分都只是需要一点配乐,或者过场音乐,是很功能性的。但在这部音乐戏剧中,音乐是戏的一部分,它的比重和戏剧的比重是一种相互扶持、融合在一起的状态。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角色人物的性格、风格选择不同乐器、不同曲风,进而才能创作出角色专属的主题音乐。”
在导演易立明看来,对戏剧来说,剧场就是所有空间、全世界、全宇宙:“如果我们用现实主义空间去排这个戏,那就会非常地无趣,所以用音乐来打破时空的限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最自由的方式,也是最顺手的方式。”通过在音乐创作中使用不同的和弦主题,赋予每个人物固定的符号,以此来加强观众对角色的印象,这是易立明在《乱我心者》中尝试的表达方式:“我们将汉诺赫·列文的台词文本跟现场多样化的音乐风格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激情,更加浪漫,也更符合我们对列文戏剧的理解与表达。从戏剧呈现风格上来说,我们更强调的还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戏看热闹是一回事,最重要的还是要动之以情,要把观众真正带入到角色的情感中来。”
《乱我心者》剧照。 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供图
观众心声:“希望戏剧真正成为生活一部分”
这部与爱情相关的喜剧让人们感受到,戏剧除了可以娱乐自己的同时,还能对自我的情感世界进行探索。演出结束后,很多意犹未尽的观众继续回到咖啡厅,此时这里已经被工作人员装扮成演出后After Party(余兴小聚会)的样子,即使是互不认识的观众,此时也放松下来,坐在一张圆桌之上共同探讨着刚才发生的剧情。
演出后的环节,导演易立明(左)要求演员与主创走进观众群体,参与戏后交流。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
观众王先生与傅女士便在演出后主动地与新京报记者聊天,王先生平时是一位互联网工作者,北京的很多剧院他都去过,但今天的体验还是第一次:“我现在内心还是非常激动,从演出前的音乐会到此刻的演后派对,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些策划令人感到新奇。现在我觉得自己也是这个空间与整个作品的一部分,拉近了我与戏剧的距离,尤其还能跟很多新朋友认识、聊戏,非常令人难忘的夜晚。”据王先生介绍,他身边的傅女士几乎常年在英国、法国等国家看戏,在国内这样的看戏互动体验还是第一次。对于傅女士而言,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是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整体空间与剧场体验感,“从观众的视觉、听觉到光的运用几乎可以与欧洲任何一个同类剧院相比,对于我这种非常注重体验感的观众而言,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很舒服自在”。
另一位观众李先生与傅女士有着同样的感觉,他觉得戏剧应该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李先生去过国外很多著名的剧院,进场后看到的其实并不是检票处而是酒吧,“剧院其实是人与人沟通最紧密的场所,人们在忙碌一天之余,在演出前喝一杯,大家聊聊天,再去看一场演出。这与寻常我们下班赶着地铁匆忙来到剧场,然后气喘吁吁换票、检票就等着演出开场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希望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继续坚持自己的理念,也能将这种经验让更多演出场所推广开来,让戏剧真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易立明希望“大华”这个空间,能让观众自由、舒适地享受艺术。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
易立明表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试运营阶段,“让戏剧真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想法一直存放在心里,并没有找到好的时机将它做起来。今年正好趁着开年第一部戏做了这个策划,人们总得有个快乐的理由。晚上10:30走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几小时前喧嚣的东单北大街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在艺术中心里演出后的After Party还在继续,人们在里面聊天,主创则在咖啡厅搭建的小舞台上继续着他们的才艺展示。一切都在继续着,此刻的戏剧,正在“演艺之都”里焕发着新生机。新京报 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
如果不唯一,何必情人节
卡司访谈 | 什么都无法跟爱相比!
整活 | 我们在玩一个很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