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我想去争取积极自由|学习者故事|好奇学习社区
编者按
2023年4月好奇学习社区作为摊主之一参加了麓湖“花岛节”市集。在市集上,好奇成员欣然向来往观众展示了自己的间隔年项目春季季终作品《我的书》,并邀请观众参加她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问卷调研。此文为《我的书》中欣然对自我的回顾。
图:欣然《我的书》
文/王欣然
这是我2023年3月12日发给池晓的导师申请,在写它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从未完整的回顾和反思过我过去的人生,所以我就写了这篇回顾。在计划作为第一季的季终项目的时候,我又做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感谢彩莹(好奇学习社区导师)给我的修改建议!
对我来说,一直以来有一个东西对我很重要,那就是自由,我现在尚且不能清晰地分析出它和我的关系,下面是我根据大概的印象写出来的一些线索,我对过去的记忆并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一些是我的推测。
这里的自由,我只是把它当做一条线,串起我生命的点点滴滴,我也不会给自由下个具体的定义,或许你可以找找看,对我来说,什么是自由。
一切的开始,问题的种子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争取自由了,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采取的手段不是明确说出我的需求,而是消极抵抗。
我从5岁开始学钢琴,我上的幼儿园就是钢琴幼儿园,据我妈所说,学了5年。我和我妈都清晰地记得我非常讨厌钢琴。随着我长大,我的反抗越来越激烈,终于有一天,老师也受不了了,提出让我歇歇再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碰过钢琴。而我呢,直到现在也不识五线谱,而且因此对音乐埋下了一些恨意。
我先澄清一下,我不是什么事都跟父母反着来,我只是讨厌别人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我愿意学的有两样,一是绘画(后来不喜欢了),二是羽毛球(因考试不去了)。武术和马术的故事也跟钢琴差不多。幸好,马术是最后一个他们逼我学的东西。
如果只是因为外界不自由,那还好说。更致命的是,我的内在对我的压迫。
“我花了那么多钱买的钢琴,又花那么多钱给你报的课,你怎么就不学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一件事都坚持不下来。”
经过了父母、学校和社会的规训,慢慢地,我的内心出现了一个“警察”,它有一套“应该”和“必须”,当我的行为违反了它的要求,它就出来打压我;当和别人相处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会搜查我的记忆,找出我的“罪行”,让我内疚。这个“警察”还有一部分,叫做权威。我现在还未完全摆脱它的阴影,我认为这是我很重要的一个病因。
我的内心有两种力量拉扯,一种是那个“警察”,一种是我自己的意愿。不管听了哪一个,另一个都不会让我好过。
这个问题在我很小就埋下了,但它一直隐藏着,等着爆发的一天。
来好奇之前的上学经历
在北京,我上的是一所私立的国际学校,小学和初中前两个学期都是在那里上的,或许因为在那里,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那是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我对它的印象,是我很爱那所学校,我的同学也是,我和我的同学在离开那里之后都表达了对它的想念。我搜集到一些记忆碎片,我推测可能是原因。
碎片库
。春天比小草先长出的迎春花,有甜甜的花蜜
。小小的,不知道是杏还是桃的青色果子
。小学同学有人创建了公众号写足球评论
。全班演小品,同学写剧本
。在学校过万圣节
。在学校看同学表演和主持的元旦晚会,在圣诞节上台演出
。小学去台湾的××国小游学,初中去日本游学,在日本家庭借宿
。语文老师布置有趣的写作作业
初二下学期,我的家庭出了变故,我们被迫从北京搬到咸阳也就是老家,我毫无防备地转到另一个学校,突然学校生活就只剩下了学习,关于这个学校再多的我也不说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讨厌这所学校。家庭变故的压力和适应不了也不想适应的压力使我患上了抑郁症,发现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
我的父母就像普通的中国式家长一样,并不了解抑郁症,也认为回学校上课比较重要,但他们还是允许我在家休息。
然后,我妈就看到了好奇间隔年的消息。
我很怀疑在我当时状态如此之差的时候去好奇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
第一次来到好奇
2018年9月,第一次来到好奇。这段时间给我带来了非常宝贵的价值观和看世界的视角,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伤痛,这些问题我基本都放下了,所以这里就不细说了。
好奇是个自由又包容的环境,但自由是种主观感受。是否自由,取决于我的内心。
可惜的是,当时的我并不是为了自我成长而去的好奇,我去好奇的原因除了一些向往之外,主要还是为了逃避掉孤立的状态,让自己“正常”一些。
图:欣然拍摄
在好奇,自由是如此的易得,但我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份自由。导师们一直鼓励我们追求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想做的,但我却一直没有喜欢的,没有想做的。为什么没有想做的?这个问题我几个月以前才找到答案。
一个原因是因为,在那时,“警察”是我内心的主导,“警察”一直在命令我,说我“应该”做什么,但就像是我反抗父母逼我学东西那样,我内心的意愿在努力反抗这个“应该”,在这种斗争中我的能量被大量消耗,已经没有心力去想要做什么了。被“警察”主导,同样意味着“不必要”的事是没有价值的。
图:欣然拍摄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我的自我意愿,也就是“想要”的能力非常弱,甚至不想活,也就自然的几乎没有自我成长的渴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认为我“应该好”,“应该上进”,“应该做更多事”,“应该和人交流”,为此我会去求助瓶子(好奇学习社区导师)让她告诉我方法,但与之相对的是,“我不想好”、“不想上进”、“不想做更多事”还有“不想和人交流”,导师们都给了我行动的建议,但我记得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根本不做,或者做了没效果(就像我学不会五线谱)。
后来我跟我的导师池晓核实,他说我刚来时其实病情还比较严重,加上自我中心的表达习惯,说话很难听,很有攻击性,推开了所有想要帮助我的人,拒绝做对我好的事情,我想我是知道上述的“应该”是对我好的事情。但我当时完全是战斗状态(虽然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千方百计对抗“警察”,即便这么做是自毁,很抱歉我并没有利用好导师们给我的帮助。
动荡不安的几年
在“当个正常人”的压力下,2019年川越计划结束后,我和我爸觉得我状态好了些,又回到了老家的那个学校,再就是抗拒上那个学校,又回好奇,又中考。那是非常痛苦、非常迷茫的几年。我就像是在十字路口,身边是大雾,被迫选择,被迫乱转,每个选择都不够清楚。
多年来的自我压迫,使我内心中自我意愿的部分越来越弱,慢慢的,我不想做任何事,但因为“应该上学”一直在学校如同行尸走肉。
离开好奇的一个契机,就是瓶子问我:“你想不想好?”我回答说不想。
我终于厌倦了把“应该”当成行动准则,决定放弃一切“正常人”该干的事,当我链接我内心的声音时,它回答说:“我不想上学,我不想与人交往,我不想出门”,或许是长期自我压迫的反噬,我在家一待,就是两年。
在家的两年
不可否认的是,我在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同时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我在家一直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想做就不做。
在当时,我并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明白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种无意义感和对未来的焦虑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以下是我对我在家做的事的总结。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
感谢他们耐心的等待我的状态好转;
感谢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不逼我去住院;
感谢他们给我最大程度的自由,不把他们的期望强加在我身上;
感谢他们用倾听、理解、包容和接纳给我支持;
感谢他们尊重我真正的意愿,鼓励我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感谢他们的爱,这让我一点点的恢复爱的能力;
还要感谢他们毫无缘由的信任,相信即使我干的事与常人不同,我也能走出我自己的路。
从自我层面,我在家干了两件事,一件事叫作“打破”,另一件事叫作“重建”。这两件事是平行发生的,而且现在仍在继续,做这两件事,也是我来好奇很重要的原因。
01
打破
打破的是“警察”的法规,也就是固有观念,我称之为“应该”。这里的难点在于,“警察”就是我的一部分。对于我待在家这件事,“警察”是极度不满的,刚开始待在家时,据我妈所说,就是时不时就大哭,看到网上别人说的话就特别崩溃,而现在我平静多了,我认为这就是因为这个,我的“警察”更为宽松了。下面列举几个“应该”。
“应该上学”:我在家里有时会很焦虑,我就问我的父母,我是不是该去上学,我的父母反问我:“你想去上学吗?”我回答说我不想,于是他们就劝我不要去,我当然就没去,因为我对上学没有任何动力。
“应该早起”:刚开始睡眠极其不规律,可能凌晨5点才睡,下午5点起,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不那么在乎这件事了,而当我不太乎了,反而睡眠规律了起来,凌晨2,3点睡,下午1点至2点多起,大约每天晚上睡10个小时。
“应该按时吃饭”:以我的作息当然没办法和他们一起吃饭,挺惭愧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妈在帮我做饭,但后来我的动力更充足了,我就自己做饭+点外卖。
“应该和人交流”:在当时,不想和人交流的意愿比较强。
“应该出门”:同上。
我在家中一直在衡量自己对反界评判的在乎程度,当我不那么在乎后,自由随之而来。
02
重建
打破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打破限制性的观念,就像是逃出监狱,逃出后呢,内心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所以需要重建,重新建立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
有趣的是,我现在正在做上述的“应该”,那这证明我重新回到“监狱”了吗?不,我现在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想要做这些事,这是重建的结果,重建的过程,就是捡起我“想要”的,并为之付出行动,比如说我学做饭,就是因为我想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重建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没有先后顺序。
(1)休养:允许自己不做事情也可以。这很重要,因为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常人轻易能做到的小事(比如起床)都变的极其困难,接纳自己的状态,是一切变好的开始。
(2)游戏:根据赫伊津哈的定义,游戏是自由的,是真正自主的,关于我和游戏的故事可以另起一篇文章了,不过我现在还不想写。我认为“想要”是种动力,是一种越用越有的动力,在游戏中我可以发挥这种动力,所以我会说游戏在动力层面帮到了我。
具体的故事,请见我本季度项目选修的作品。
(3)沟通:包含倾听和表达。尤其是和我妈的沟通,非常有价值。
在一开始,吵架也是种沟通,因为大家都有情绪,没办法心平气和的聊天,从前沟通的不顺畅堆积了大量的问题,与其说让情绪继续积累爆发出更多问题,不如干脆别回避冲突,好好吵一架,吵完架平静后再慢慢聊。
在和我妈大量的冲突、辩驳和心平气和的交流过后,我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我们可以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讨论“没用”的大问题。
(4)心理咨询: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我有了求助的需要,于是我主动提出心理咨询,至今我依然在做心理咨询。我非常认同《少有人走的路》(好奇学习社区2023春季必读书)中说的,心理咨询是心智成熟的捷径,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和咨询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师会把自己的预设和偏见放下,向我提问,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面对我自己的过程,这能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真诚,同时也让我更会与他人相处。
(5)思考:和自己对话、闲聊、提问和解答,认真的倾听自己的想法。
如今我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散步,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自己交流,我发现想写些什么的冲动总是在这时产生,包括这篇文章也是我在散步思考时写的。
(6)感受:感受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意愿,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我会看到我的情绪,并把它捕捉下来,记到纸上,这会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一次次的这样做,会提升我的觉察能力,下次有情绪时能更快反应过来,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创造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做出选择:让自己的情绪继续发酵,借着情绪做事和说话,或者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或者采取别的措施。
(7)学习:摄入信息,再选择性的接收。一开始的主要来源是b站,一部分是游戏,后来有书、播客(主要是游戏玄学)、网课。
《被讨厌的勇气》(好奇学习社区2023春季必读书)影响我最深。当初看到目的论使我大为震撼,且极度痛苦,因为我非常习惯于把自己的责任推到其他东西上,比如抑郁症、别人怎么对待我的、我的经历和大环境,当然这都是一部分影响因素,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内心深处的目的起了多么大的作用,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因素都不能改变,只有当我承担起我自己的状态、处境的责任,再把别人的责任从我身上卸下,我才能有所改变。看了这本书后,我清晰的感觉到了在生活中的各种时刻,我有着什么样的选择。
图:创造周参观远家工作室
我在家干的另一件事,是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对此,我没有做太多的事,靠的是我的妈妈的学习和成长,那是她的成长历程,天知道她为了抛弃“旧地图”花费了多少努力。我爸也抛弃了“旧地图”,但我没和他详细聊过他是怎么做到的。
总之,在父母的帮助下,我的心灵终于基本从“警察”和内心的意愿的争斗下喘了口气,我也终于得到了我需要的那一部分自由。
我认为,把内心的意愿放在前面,是找到喜欢的事物的方法;我相信我内心的渴望可以把我带到正确的方向。比如说我莫名其妙的跑去做逻辑题,上逻辑课就是因为这个。
2022年11月末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我和堂弟们的谈话,我们第一次认真聊天,但那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聊天,那次聊天让我确信我的交流能力没什么问题。我跟他们开心的分享了我喜欢的游戏,在那之后,我跟他聊到了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他给我说:“你不是知道了吗?”我一想对啊!为什么不去做游戏呢?然后我回家后就开始查怎么做游戏,之后就是学编程。
对这两年多的时光的描写告一段落,却只是揭露了冰山一角,现在的我无法想像,我是怎么改变的,怎么成长的,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第三次来好奇
我看到了好奇公众号上池晓的一对一付费咨询服务,我想单独和他聊一下。他说费用不低,建议我把问题整理一下发给他,他直接微信答复,不用收费。
于是我发给他这些话:
我在家的时间里,游戏从动力层面帮了我很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ff14,它在后面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我感觉我接收到了它的答案,我似乎体会到了ff14音乐总监祖坚正庆说的“游戏能拯救人的心灵”,我想要做出能拯救人心灵的游戏,具体可能会变化,但我想能参与创作出或许不赚钱但有表达的作品,这是不是个可行的目标?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我现在正在学C#编程,买了视频课,学了20几天,感觉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效率怎么样),学的同时我该怎么样更了解游戏开发?我现在玩的游戏少,对游戏和游戏开发都不不了解,我想更了解游戏,可以给我推荐一些网站,游戏,书或视频吗?
他说:为你高兴。然后详细回应了我的问题。不久之后,我就看到好奇新的间隔年项目的公告。
2023年,为什么我又回到了好奇?因为我想要回好奇。我对回好奇这件事有非常多的恐惧,但即使在我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候,我还是想去,这就是我在链接内心的渴望。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我准备好了,现在我愿意去和人交流,愿意看书,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上学,愿意成长。
有些绝望也有些希望地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图:欣然时装秀展示
分享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之一。弗洛姆《逃避自由》里的一段话写到: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他孤立,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他面临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这段话很好地概括了我来到好奇,又离开好奇的几次经历。
我想要去争取这个积极自由,我已经在路上了。
好奇学习社区间隔年成长计划
重磅|12-18岁|钥匙玩校学院制夏令营
好奇教育团队倾力打造
让孩子在假期体验“好奇式”学习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6.5开营|21天家长写作营
在写作中重塑亲子沟通
原价1499元 限时优惠499元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