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里的厨子、编剧、建筑师、潜水教练都在看什么书?

聂小闲 安吉创意设计中心ACDC 2023-03-04


梁文道在《八分》音频节目的开场白里说:“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


安吉溪龙村里的阅读氛围已经颇成气候,我们一直相信,只有促进信息的随机流动和碰撞,创意产生的概率才会得到提升。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开设了会员荐书栏目,由ACDC及DNA会员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图书,企图更大程度地消解人和人之间无形存在的某种信息壁垒。


第一期,我们随机邀请了10位居住在DNA的ACDC驻地会员,每人介绍一本自己读过或者正在阅读的书,从而形成了这个“不一定有用的书单”,希望能带来哪怕是一点点的灵光。



01

老白:旅行领队,DNA精酿小酒柜老板

推荐书目:《小镇喧嚣》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生活在乡村,一住就是半年之久。在和乡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这本《小镇喧嚣》,觉得实在是应景,该试着读读。

 

这本书厚得像斗殴工具,字小且行密,超过50万字,原本以为会硬着头皮才能读下去,没想到竟手不释卷。

 

书中故事细节丰富,无不让我联想到在乡村见到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的蹙眉与焦虑,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像这本书里揭开的乡村水墨画一样,磅礴、复杂、一言难尽。

 

作者欲展示一种流动的政治事实和实践的政治关系,以探求这些事实和关系背后的规律,如动员型政治运动、压力型行政体制、关系型沟通机制、利益型经济政治交换等等。

 

如果你住在乡村,如果你对中国的基层政治感兴趣,如果你想从根上了解中国这个巨大生态的脉络,这本书值得阅读。

 

 

02

雪子:日常自闭的插画师

推荐书目:《解剖维纳斯》


 

这本书讲述解剖学蜡像的一个流派——“解剖学维纳斯”的历史,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一些延伸性意义(memento mori、对流行文化的影响等)。书里有大量解剖用蜡像的图片,不建议讨厌看内脏的人看。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看了insta账号“morbid anatomy”的介绍,似乎是他们自己出的书,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有anatomical venus这种东西存在。

 

我个人喜欢比较那啥的东西所以觉得这种蜡像非常漂亮,就算当作画册来看还可以学学内脏怎么画,笑死。

 

一通读下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讲述anatomical venus的文化意义——“爱与死是永恒的主题”。非常推荐对内脏等东西有免疫力同时对比较spiritual的话题有兴趣的朋友找来看。

 

 

03

小凯:前律师、前咖啡店主、前文创公司股东

推荐书目:《中亚行纪》 

 


小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有那么几个离我们好像不太远的国家,都叫什么什么“斯坦”。问身边的大人吧,嘟嘟囔囔的等于没有回应。直到这本《中亚行纪》,儿时的好奇心得到了回应。


世界上有七个后缀为“斯坦”的国家,除了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其余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是脱离前苏联后才得以独立的国家。


斯坦(-istan)这个后缀来源于古波斯语,它的含义是“所在之地”。


我猜想,这本书的原名《Sovjetistan》大概是“苏维埃斯坦”?

 

书虽只看了过半,内心非常感谢这位勇敢的、会说八种语言包括俄语的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


她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世界上极度封闭的、外国人旅行需要导游全程跟随的神秘国度土库曼斯坦,带我们深入前苏联在冷战时期的核弹实验地-哈萨克斯坦的库尔恰托夫。

 

你可以当它是本游记,书里有人迹罕至地域的风土人情、游历故事;你也可以读到鲜有人讨论的这些小国的政体、社会变革、即将消失的游牧民族等等社会人文见闻。


 

04 

Kate Chen:学术圈外搞学术的猫系少女

推荐书目:《我的真文字》

 


每过阵子来看DNA的书架,总能发现一些好书。

 

那天翻到一本《我的真文字》,十分欣喜(原本打算下半年买的)。徐冰老师总能把语言文字像魔方一样玩出花来。比如把线性的英文像汉字那样书写,融一个个语词概念于小小的“方块字”之中。书写形式的转化会带来什么变化?好奇。

 

这本艺术评论集,前半部分是艺术随笔,后半部分是几件作品的创作手记,毫不吝啬地展现了老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把想法落地的过程。行文之间,语言、认知、文化与艺术相交融,我想推荐给每一位对语言文字的魔法着迷的朋友。

 


05 

流萤:旅居中的旅行领队,读书会发起人,心理咨询师

推荐书目:《亲密关系》

 


线上带领15个人一起读米勒的《亲密关系》,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多少还是有点阅读门槛的,但当时发起报名时,两个小时就报满了,可见改善或者说了解亲密关系是刚需。

 

进入现代社会,我们满足了温饱,走向了小康,我们的婚姻不再被包办,我们可以自由地爱,同居,结婚。但婚姻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幸福,离婚率高了,结婚率低了,甚至年轻人里单身的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

 

亲密关系里,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爱恨情仇?我们那些质朴而直觉的想法,比如“伴侣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心理学家通过伴侣一个下午的对话,就能准确率较高地预测出他们之后会不会分开,这是真的吗?

 

种种,书里都有相关研究和解答,有些答案可能如你所想,有些或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但无论如何,亲密关系是需要用一生来学习和经营的,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06 

孟子繁:住在房车上的潜水教练

推荐书目:《极简人生》

 


这本由极简主义的初代带动者 Joshua Millburn和Ryan Nicodemus的畅销书籍从头到尾在传达着一个信息:爱他人,用东西,不要把它们弄反。

 

在现在的消费主义社会中,我们从小被教育着要努力工作,来获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收入越来越高,架子上的单反和车库里的摩托车变得更新,更快。但我们在日渐充裕的物质生活中却并没有感到更加的快乐,因为我们越来越习惯让我们拥有的物质来定义我们。

 

书中说到真正让人感到充实,欢乐,和成就感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真实连接,这包括认同,接纳,和付出。过度的专注于物质,特别是那些我们其实不需要的物质,只会让我们陷入在一个恶性循环里——不开心,买更多的东西,更不开心。

 

我们需要把关注点放回到身边的人身上,花更多的时间与人相处,把不必要的物品分享出去,这样才可以从物质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摆脱出来。

 


07 

曼曼:电影自由从业者,正在写一个关于深圳家庭的长片剧本

推荐书目:《逃离》 

 

我和朋友大谈有多喜欢阿莫多瓦的电影《胡丽叶塔》时,朋友说我一定会喜欢门罗的《逃离》。而当我把书捧在我手心里,我确实、的确、真的、毫无疑问,太喜欢了!实在不知道要如何具有诱惑性地去表述,只好用上咆哮体了。

 

里面的 8 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不同的“逃离”行为去获得片刻的安慰或长久的未知。有人是离开窒息的父母,或者离开糟糕的亲密关系,又或者是被他人狠狠丢弃。

 

回想我们每一个人,女性或男性,哪个人不是用尽所有的力气去脱离旧有的秩序呢。必须要用“打破”再“重建”的行为才足以表达我们的不安和愤怒,甚至,秩序被“重建”并不是必要的。

 

我们享受的是“出走”这个行为本身所赋予的快感,即使它就如一根烟般短暂并马上又陷入了同样或者更甚的暗淡之中。

 

然而我们始终需要这些或大或小的“出走”,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辈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些持续平凡的漩涡中,最终完成属于自己的伤痛和救赎。

 


08 

小廉:骑机车的厨子,“炎”薪火料理餐厅主理人

推荐书目:《烹》

 


面对餐桌上的食物是每天的日常,却又超出了事物本身。

 

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一张饭桌上充满了,社会学,哲学,等等,从吃的角度来看画面是丰富的。

 

在生活里,我们怎么才能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去到大自然中,但是我个人认为,你只需要走进厨房,开始烹饪。文明始于烹饪,当我们参与到烹饪的过程中或者是旁观,内心的,被激起的,情感共鸣,不足为怪。

 

关于 “薪火料理”的概念,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阅读这本书。也教我如何从源头去看料理这件事。

 


09  

阿舒:建筑师,跨界设计师,刚刚完成了小廉“炎”薪火料理餐厅的设计

推荐书目:《当下的启蒙》



这本书重1KG,厚40mm,外形接近一个11寸的iPad。


出去玩的时候逛书店发现的这本书,但因为太重,所以就没买,选择从图书馆里借阅。然后,我续借了2次,在借到它第三个月后才终于真正打开开始阅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

 

目前看到了第30页,是我喜欢的,虽然看书的时候避免不了在某几页开始打瞌睡。毕竟阅读一本语言学家兼认知心理学家写的书,对我来说是“跨专业阅读理解”。

 

读它,是因为对目录里的几个标题感兴趣,例如“进步的恐惧”“寿命”“健康”“食物”“财富”“知识”“生活质量”“幸福”。我想知道别人如何定义这些概念,解释这些概念。


这几个日常生活里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并没有作为系统性的知识被我充分了解过。生活里的困惑好像也正是对某几个概念并没有“自己的观点”。那就先看看别人的~再研究研究自己的呗~

 

 

10

阿德:编辑

推荐书目:做一本书用到的参考书单


这是为某房企成立40周年制作图书企划前用到的参考书单。


“我们塑造了建筑,同时建筑也塑造了我们”,以丘吉尔1960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说过的这句话为起点,我确定了这本书的最终主题:“爱”与“家”的时代故事。在这个主题下,完成了内容框架:


图书采用正反两面设计。A面聚焦“爱”,体现时代性,将目光转向家园之爱、家人之爱、家事之爱在不同年代里的定义和价值取向。


B面聚焦“家”,体现空间性,勾勒出世界各地此时此刻的居住图景,通过多样化的居住状态窥看未来之“家”。


“别册”讲述品牌故事。用40种与产品有关的日常物件,传递与爱、与家有关的故事。


这个书单是在图书企划的完善过程中逐渐扩大的,基本提供了企划所需的知识、观点和信息。


《美好生活:现代住宅导览》

ISBN: 9787560885360


《居住的概念:走向图形建筑》

ISBN: 9787112138111


《中国住宅概说》

ISBN: 9787530637609


《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

ISBN: 9787112108176

《庇护所》

ISBN: 9787302272731


《筑梦:美国住房的社会史》

ISBN: 9787100104067


《日和手帖:每间屋子都是也小宇宙》

ISBN: 9787508662589


《知日·家宅》

ISBN: 9787508641942


《BEAMS AT HOME 2:136个人的家与生活 》

ISBN: 9787513323192


《探索家1 : 家的未来2013》

ISBN: 9787508694726


《探索家2 : 家的未来2016》

ISBN: 9787508694733


《探索家3 : 家的未来2018》

ISBN: 9787508695099


《理想家:2025》

ISBN: 9787807681618


《十宅论》 

ISBN: 9787559816443


《家:我的私宅论》

ISBN: 9787563397983


《居住在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家庭居住变迁实录》

ISBN: 9787564170844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ISBN: 9787559811646


《宅记:二十年中国住房变迁之民间观察》

ISBN: 9787560843148


《住宅6000年:人类住宅演化史》

ISBN: 9787300134802



编后

ACDC驻地会员开放申请中,点击下方图片申请成为ACDC会员。(当前资讯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待客服回复,或,拨打电话19857277375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围观数字游民们的乡村生活。





安吉创意设计中心(ACDC)致力为创意工作者提供激发创造力的资源和工作空间,将创新力量引入乡村,推动创意设计社区的形成,为中国的乡村发展探索一条全新路径。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试运营期间)

每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

0572-5086685


地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