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可是...

于小戈小号 大西瓜籽妈妈 2021-08-25

史上最全痛经干货科普
《辟谣| 喊老公是真,没扯证也是真

断货王到了,我的醒晨面膜👇
每周六 下午5点直播
不见不散 本周主题
如何提升职场情商?



3、4年前,你要说“消费赛道能长出超级独角兽”,VC们都不信。
2年前,说“所有消费赛道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VC不是不信,是听不懂。

在泡泡玛特、薇诺娜之后,看得懂看不懂的,全都扎猛子往消费赛道跳,资本市场的贪婪与疯狂,把价格炒得很不理性。

在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消费品投资收购的大盘行情、价格体系,整个掉转了个个儿,也不过是一两年内突然变天的事儿。

以前中国新锐美容品牌的估值,PS叫到6倍7倍甚至以上,消费投手们,白眼翻上天,动辄拿出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近年收购标的的价格来杠,Tatcha, Drunk Elephant PS 才几倍啊


全球美业主流买家里,Coty和高露洁算是出了名的价格不敏感型冤大头,可自从Coty在金小妹的控股案上栽了跟头,高露洁靠收购菲洛嘉,买到了超级买家入场券之后,价格体系很快又回归了理性。

毕竟,暴发户愿意出高价,本质是上桌买出价权的逻辑,否则谁不愿意卖给雅诗兰黛、欧莱雅、LVMH呢?


从什么时候起,中国资本们,集体达成了“中国品牌就应该卖的比全球品牌贵”的共识?

背后有着无法反驳的核心逻辑:

1、最大的市场在中国

2、最强大的供应链在中国

3、最神勇的团队在中国 

最勤劳 最勇敢 最聪明 最高效率 最不要命 ...(也最内卷

所以咯,天花板足够大,加速器Ready了。
这三点毋庸置疑,因此,新国货完全有底气,即便只做内需市场,也足以成就超级独角兽的商业帝国。


于是,按照这个逻辑,老辣的消费投手们,纷纷意识到最完美的模型,难道不是

1、靠最大的市场——中国起量
2、靠最强大的中国供应链,把效能做到极致
3、把庞大的品牌建设、管理,做文化溢价,创意、灵魂、价值主张的繁重且最“急不来”的工作,放在欧美么?

说人话,这难道不是低价买入海外优质品牌资产的黄金窗口期么

尤其是疫情对于海外脆弱的供应链、线下零售网络的打击,一批有科技壁垒、生物研发实力的海外资产,被眼明手快的买家,快速低吸。
花钱买时间,花小钱买大名气、大历史、丰硕的行业经验(包括踩坑的经验),花钱买皮儿,买心智,买故事......帐怎么算,都算得过来。

中资控股,本土操盘,才是海外中小品牌在中国晋级成超级巨无霸,唯一的可能性。

否则,没有地头蛇操盘,别说海外中小品牌,就算是海外业界巨头,一样斗不过本地姜。
说到底,太不了解中国市场,一个跟头足以摔个脑溢血。

产品性价比营销势能,玩不过来势汹汹的新国货,
论市场沉淀、规模效应和组织优势,打不过早进中国的老巨头,
上下夹击,生存维艰。

海外的家族创始人,还没看明白这命数。
但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看透了这套看似完美的商业公式。

无疑,这是逢低吸入海外优质品牌资源的最佳时机,但是中资控股,国产替代的Rebranding模式,是否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背后还有很大的坑。

没自己下水干过的,对巨坑深坑,缺乏想象力。
Rebranding,真没那么简单


是,中国市场是有钱,不缺有钱人
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很粗,市场之大想想就很性感
中国的供应链发达程度,超级产能,在哪个行业,都是全球领先(除了芯片)

但是,如果只要把全球优质品牌资源,平移到中国市场,砸钱推广,同时中国制造降成本,就能制造销售神话,那为什么高价从卡地亚母公司手里抢走Buccellati的中国刚泰,几年后又血亏把经营不善的Buccellati血亏卖给卡地亚亲妈?

Buccellati毋庸置疑是个好品牌,但好死不死,偏偏占着个品牌操盘难度很高的造梦赛道。


有一说一,就目前市场上的这些操盘手,操奢侈品的盘,还是算了吧,内功差出好几十年。
没吃过猪肉不说,连猪跑都没看明白。

所以,你再看看高瓴、复星这几年的收购标的(包括操盘人脉资源最虐的山东如意),哪些做得起来,哪些做不起来,下场之前,初露端倪。

中国太快了,一切都太快了,在一个太快的国家能杀出水面的强将,做不了“慢生意”。
慢生意起死回生,靠不了战术,必须得有演进迭代的系统战略。

在慢生意赛道,靠战术奇袭饮鸩止渴的的老公司们,都在回光返照的路上苦苦挣扎 (最典型就是豆豆鞋他们家)。

巨人跌倒,余温尚存,心脏和脑子不动大手术,成天打针输液,吊点营养剂撑着,指标上上下下,被短期销售数字锁喉,牺牲高度统一的核心品牌美学和价值主张。

守不住老市场,新人群突围乏力,进入患得患失的恶性循环,意大利一大堆奢侈品品牌家族,这些年都陷入了如上尴尬之境。

说到底,是当代性战略的严重缺失,过度老化的不仅是庞冗的组织和产品,背后是决策脑的严重老化,对新生代商业机遇的knowhow,整个一代都是空缺的。


还是那句话,公司老了,光靠激进拼凑战术手段去复苏短期销售,解决不了本质的危机,所有奇袭战术都可以1:1照搬,但是,时移势易,没有核心的战略团队,蜜糖全都变砒霜,大坑一个一个往里跳。

系统战术奇袭的背后,是动态连贯的战略。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与败,都有强烈的时代性,终极战略能力(所谓行业趋势也好,历史预判也好),本质拼的是你对时代性的精微把握

你是否比你的竞争对手,更了解你的消费者?
你是否永远能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get到新的心流和风势。

看到,才能做到。
看不到,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说回来,中资控股,本土操盘,Rebranding模式,最核心的成败关键,还是战略,还是看操盘团队的洞见+执行

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已经成功过一次的品牌,想要第二次成功,比全新的品牌更难。
即便你只花了1块钱,买下了赫赫有名的《纽约时报》,仍有可能烧掉你1亿、10亿,最后烧出个寂寞。

带着原有的肌肉记忆和沉重的历史包袱,把旧的产品线和体系,迁移到全新且凶猛的中国市场上,Rebranding品牌重塑大业,难度不见的比从0到1的新品牌,起盘更容易。

老牌复兴,利益深重,多方拉扯权衡,包袱太重,极有可能陷入患得患失的横盘。

做乘法之前,必须要从做加法的速率,扭转到做减法。
做减法做多久才能闯出乘法曲线?
没有人知道。

唯一确定的是,不变肯定是死,临终倒计时的死。
而大刀阔斧的变革,到底是加速死亡,还是断臂求生,全靠董事会和操盘手的all in 共谋。(背后没有一套完美的金融结构,很难让所有的重要角色都有足够的自驱力)

复苏巨人的花园太难了,
还不如重新造一座花园。


要是这么容易就能让被时代抛弃的巨轮,重焕新生,当年,我也不会那么果决的就离开濒死的时尚杂志业。

还不如直接在摇而不倒的金漆招牌之下,设立新品牌孵化器和新兴品牌投资基金,两条腿走路。

这也是为什么资生堂、宝洁、雅诗兰黛这些全球美业超级买家,明明有最强的产业资源、寡头效应,但依然每年都在疯狂的寻找未来有可能革自己命的新生代黑天鹅。

资生堂,只有一副资生堂脑,可以孵化出无数个资生堂和Ginza,但无法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Drunk Elephant,基因、文化背景完全不同。
同样,雅诗兰黛也只能收购le labo和Deciem(The Ordinary),自己长不出这样的品牌。



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买买买,买遍全球
钱能买到故事,钱能买到历史,钱能买到用户,钱能买到创意,钱能买到人才


甚至,钱能买到人心。


但是,买回来的财富,该如何机巧顺利地完成本土化,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至今为止,在目前的产业进程中,暂时还没看到可以快速放量的万能方法论,

这个行业,太依赖操盘手,可操盘手又不是种土豆,年年都丰收,哪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超级操盘手。


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算是难事。
买很简单,买完以后怎么操盘重生,才是老大难。



今儿还在跟个日本朋友唠嗑说,90年年代日本国货崛起,诞生了一批高壁垒的供应链,现在日本经济疲软,供应链供过于求,不缺乏好东西,好技术,但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了。


我说,眼下的中国,新消费品牌爆发,供应链高度同质化,是不是意味着,现在是个好时机在收购优质海外供应链资产呢?


他跟我一个劲儿的摇头,买工厂没花多少钱,沟通成本巨高,改造就砸进去无穷无尽的钱、人、时间。
更可怕的是,你一旦把工厂买下来,就等于担下了整个乡村的社会责任,整个村子的人都靠这个工厂活,你得无穷无尽的和人情社会、庞杂的法律规范打交道,这个帐怎么都算不过来



同理,近年芯片赛道,疯狂的海外收购热潮,中资买家谁家攒不出十几亿美金,然而买下来根本管不动,不是派几个英文好的人,过去吧啦吧啦几句就完了的事儿


一厢情愿的“国产替代”,“知识产权复用”,背后也一样是用中国庞大内需做赋能的逻辑,但绝大多数中国双总部的计划,终成泡影。
最终,几乎所有的XX China,都沦为亚太销售中心,根本无法复制核心技术资产。(包括arm china)。


于是,一场资源富得流油,赛道看起来性感美好的利益共谋,逐渐演变成了各自心怀鬼胎的撕X大戏。


我看好中国新消费品牌井喷的历史性红利,百年难遇。
我看好百舸争流的下半场赛事,终究逃不过寡头竞争的黑洞效应,强者恒强。
我看好即便是品牌操盘是个手艺活,一流战略放在泥泞里骑自行车,还是放在航空母舰加速器上,云泥之别。


但我仍然想泼几句冷水,小成靠算,大成靠命,看起来很美的生意,完美的商业公式,真没那么容易实现。


靠命,就得敢赌。
Last lucky winner,必然是和时代互相选择的人。

史上最全晒后修复褪红排行榜
拔草红黑榜
翻车...她怎么被黑得那么惨???

专利护肤
全效修复
今日份小可爱
给籽籽买的帽子太大了
老母亲就自己带了


崽子不服一把从老妈头上抢下
喜洋洋自己戴上


经典回顾
人生大多苦痛,来自于缺乏强大的逆商
巨头已经进场,新锐品牌还怎么玩?
消费投资泡沫,哪些坑会是资本骗局?
新消费,谁更有可能做出下一个独角兽?
“完美日记收购EveLom,微商仆倒Chanel?”
对产品力缺乏敬畏的创始人,也不必投了
“国产替代”风暴| 我要不要创业做品牌?

我的大号👇
内娱八卦秘闻
美容干货科普测评

我的小号👇
二姨、雨漂亮和我
恋爱婚姻家庭 一地鸡毛 高歌猛进
每周六 云面基 
记得预约 否则收不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