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高校对国产博士(土博)的不合理政策有哪些?在这些回答里,我们不难发现国产博士的艰难之处:来自国内高校的层层“压力”,让无数国产博士们圈地为牢。
知乎匿名网友:本土博士给学校贡献8篇SCI才能正入职。我们学院本校博士留校,要先读师资博士后,还至少要求博士期间发6篇SCI才行(博士毕业最低要求2篇SCI)。博士后结束(2年)后,拿到青年基金,至少2篇SCI,才能正式入职。择优进副教授。(相当于给学校贡献了8篇SCI,才能正入职)海外博士后,5篇SCI就能直接引进,博士后读了几年也不管,直接副教授,安家费是国内博士后10倍。(相当于一篇SCI也没给学校贡献过,直接副教授。平均文章数/年也可能还不如本校博士)马太效应明显,海归利用科研启动经费招兵买马扩建实验室,讲师只能讲讲课,做下几万块的实验还得当光杆司令。你说同样是博士,气不气人,并且国外的平台和科研环境确实比国内好,起码干个几年,高分文章多多少少还是有的,再看看土拨鼠,灌水都费劲。面对国产博士们艰难的现状,网友给出了几点建议,这里整理总结后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求职未果的博士们一个好的参考思路。A:出国做博后面临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在没有顶尖论文、又没有大牛老板的情况下,发给大牛的申请极其容易石沉大海。就算去了大牛组,几年后没有一篇一作的人也大有人在。与其执着去国外,倒不如回国,近几年国内博后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博后年薪超过教授的大有人在。Q:2. 985“非升即走”要前途还是普通一本要待遇?A:众所周知,现在的985和大部分211都是非升即走、3+3之类的体制,进去无职称,3年考核期。对于那些有上进心的人是个好选择,但如果不愿意面临那么大的压力,可以试试排名相对没那么靠前的高校。这类学校无论是应聘还是工作,竞争压力都相对较小,而且可以论文奖励较高,一篇一区大几万,想想就爽。A:一,看看该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些学校虽然排名不靠前,但是可能在学科上有国重学科、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之类的,好歹也算抱一条大腿。还有就是看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总结起来一句话,给钱多、有前途、受重视、有自由,就是好去处。A:这个也是有一些共性的。当然我仅能以我关注的排名100名左右及更低的高校为例,难免以偏盖全,若出入较大,还请谅解。房子:首先会有安家费(或住房补贴),通常是10-30万吧,这里有个大坑,就是叫住房补贴的,大多是分年发放,比如30万分6年~入职前一定要问清;也有高校可以给交30%首付的,但是限定面积;也有学校提高集资建房的;有高校可以提供租房补贴或周转性住房,但是大多数要么很破要么入职后发现没房。职称:基本都会给副教授待遇,注意不是副教授,你可以要讲师,也可以在入职有了新文章后加上博士期间的论文直接评副教授。聘期:聘期基本都是6年或8年,个另有10年服务期;如果聘期内离校或是考核不合格,要把吃进来的钱全部加量吐出去。启动经费:大部分高校的启动经费都非常低,只给几万的也大有人在,20-30万算是非常高了。配偶随调:这个需要配偶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基本也只能给人事代理。本科学历就不用想了,根本不可能。A:这个简单,基本就两种情况。学术报告和试讲。学术报告就是讲一下博士研究内容,试讲大多也很简单,讲一些专业基础课就可以。这个是面试最担心,但实际上是最不用担心的阶段。A:这个就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论文、毕业学校、出国经历、博后经历、研究方向等。论文是应聘中的压倒性力量。篇数多,影响因子高,什么都不怕。毕业学校。基本只看博士毕业学校,本科可能会无所谓,但不是重点。A:同我竞争的,基本都是排名靠前的985,也会偶尔遇到清北的和海外名校博士或博后。但是之后发现,他们也没有那么可怕,他们来这种学校应聘的,文章都发的一般,综合竞争力来讲,我甚至还能占优一些。所以遇到这些人不要害怕,相信自己。A:反正是不能光听学校听牛,写到合同上的才是实事。像住房补贴不是一次性发放、副教授待遇不是副教授、安家费是税前不是税后、学校给的待遇里包含的省市级补贴、违约金,等等等等,处处都是坑。我已经算是三思而行,还是担心以后掉进坑里。
PS: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科研小程序“测试GO”,专注【材料测试+模拟计算】科研服务,测试狗团队开发,提供同步辐射、球差电镜和常用材料表征,承接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了解详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