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奈睡莲花园2.0
◤Giphy
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地平线,也没有堤岸,犹如没有尽头的幻影。
印象派画家莫奈曾这样满怀期待地想象自己的画作《睡莲》被展出时的样子。
诞生于十九世纪法国的印象派艺术强调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和色彩。作为这个运动的变革者的莫奈,从不愿让自己的创作受困于传统意义上的虚实边界的限制。他希望带领观者从「看」画变为「入」画,将观者从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静谧梦幻的「画境」。
◤Crossmedia Group的Monet Experience展览与布鲁塞尔Horta Gallery的Claude Monet,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展览 / Youtube
画布中「沉浸式」睡莲花园
在一百多年前那个电影技术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时代,莫奈就痴迷于探索如今的热门概念——「沉浸式」。他不断地对绘画技巧、艺术观念和展览方式进行改变与创新,这一狂热追求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达到了巅峰。
◤莫奈作品 / Media Arts Exhibition
1914年,74岁高龄的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5米的大型画室,让他可以观察从日出到日落的不同光线之下的睡莲美景,最终完成了20世纪早期最大型的组画之一「睡莲」。
◤上:正在绘制《睡莲》的莫奈 / ArtyPin 下:Gigoia Studio制作的睡莲三维体验 / Youtube
1918年,莫奈把自己创作出的巨幅睡莲画作捐献给了位于法国巴黎的橘园艺术馆(Musée de l'Orangerie)。为了最好地呈现画作的效果,艺术馆应莫奈的要求,打造出了两个长近百米的椭圆形展厅。展厅中所有墙面都被画作覆盖,顶部布置了玻璃天窗和白纱网,对阳光进行两道过滤,在保持光线充足的前提下营造朦胧的效果;同时,画作的排列方式也与东升西落的太阳的光线轨迹保持了一致。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 Sotheby’s / Youtube
虽然莫奈在作品展出前便逝世了,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切,但他的画作与对于展馆的改造计划,却让他生前一直追逐的带观者「入画」的幻想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橘园美术馆的睡莲展厅如今已成为无数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所。观者一旦步入馆中,便会立刻被画中世界环绕。没有远景、没有区分天地边际的睡莲漂浮的湖面在四面八方面向着观众铺开,近百米长的墙壁上展现的是一幅水、天、地、花、影融为一体的梦幻景象。此外,按序排列的8幅画作流畅呈现了从东面的清晨到西面的夕阳的景色,让人仿佛同艺术家一起坐在那花园里看日夜更迭。
莫奈对于「走入画中」这一概念的追求绝非艺术界个例,而是许多艺术创作者共享的梦想,是推动无数艺术家不断变革创新的动力和贯穿艺术史的一大主题。而如今,伴随着沉浸式技术的发展,新的艺术展览方式让无数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莫奈曾经的幻想,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将得以借助现代技术变为更深刻真切的现实。
◤Crossmedia Group的Monet Experience展览 / Youtube
睡莲花园「艺术2.0」
莫奈一生都在追求光影,他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沉浸在光绘世界中的地方。如今,位于日本的沉浸博物馆(The Immersive Museum)以先进的视频技术为亮点,或将为莫奈实现他一生的梦想。
◤Monet’s artwork at The Immersive Museum in Tokyo, Japan / Youtube
将于4月17日正式开馆的沉浸博物馆位于日本东京Tennozu区域的寺田仓库(Terrada Warehouse)。正如其名字所开门见山地点明的一样,沉浸博物馆将在传统的「欣赏」式艺术基础上,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艺术欣赏体验和视角。它的出现被称为是「艺术2.0」的象征,将艺术内容从传统博物馆发展到尖端的数字艺术。
◤Terrada Warehouse and a Monet installation at The Immersive Museum / The Immersive Museum
沉浸博物馆将提供的是注重感官体验的新型展览,它将以世界闻名的艺术作品为内容,制作出具有沉浸式效果的全空间互动视频,布满广阔的展馆,填充整个空间的所有墙壁和地面,在视觉上近乎360度地把观者包裹其中,并在听觉上配以独特的音效体验。
沉浸博物馆的开幕展将以印象派艺术为主题,展出70多幅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印象派画作,这其中就包括有包括《睡莲》在内的8幅莫奈的作品。这70多件曾引发艺术革命的作品被分进了8个场景来展示,每个场景都各有一个自己的主题。
◤Giphy
这个展览,可绝不仅是把原来的画作放大并可视化地投射于屏幕,而是添加了许多其它独特元素。比如,展览的视频投影技术会灵敏调整画幅以及观画者与画作间的距离,让画面按顺序「自然波动」,以让观众最大限度地获得「沉浸感」。
如该展负责人Keiko Sakagami所说,看到「每一个细小的笔触被放大,然后围绕着我们旋转和跳舞,带我们走进现代印象派的世界」。
◤Giphy
在与莫奈名作《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同名的展厅里,19世纪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与一系列莫奈的笔下的画作相结合,运用最新的CG技术呈现。同时,展览运用的技术还能让观众获得「在创作这幅画的过程中体验这幅画」的观感。
而「莫奈的连续性创作(Monet’s Continuous Production)」展厅中则展出了一系列捕捉了同一场景在不同时刻中不同面貌的作品,让参观者通过创造「视角的改变」来产生一种仿佛自己便是作画时的画家本人的感觉。
◤上:‘Impression, Sunrise’ / Immersive Art Museum 下: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 claudemonet.com
展览营造的特色和莫奈的想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展览将莫奈用百米墙壁环绕观画者、用过滤阳光营造朦胧氛围的做法进一步升级,变为了从地板到墙壁甚至头顶的全空间投影,以及从视觉到听觉的感官包围和氛围营造。这样,参观者不仅能有深入画境之感,甚至还仿佛能深入艺术家作画时的内心,不仅见其所见、听其所闻,还能感其所感,用艺术家的视角感受时间的流逝与作画的过程。
当参观者步入沉浸博物馆的「睡莲」展厅:低头,脚踏于水面,浮于波光、倒影与睡莲之上;抬头,四面环视皆为一体幻境;侧耳倾听,水声隐隐,迷幻空灵。此情此景,当真是把莫奈生前想要创造的幻境变为现实:「是无尽的整体,无际无岸之波的幻象(illusion d'un tout sans fin, d'une onde sans horizon et sans rivage)」。
◤Giphy
相隔百年的「心意相通」
沉浸博物馆选择印象派艺术作为开馆展览的主题,并不令人惊讶。其实,除了莫奈的作品之外,许多印象派艺术作品都与沉浸式技术格外「意气相投」、「心灵相通」,即使这两者之间隔着一百多年的时光。
首先,印象派与沉浸式展览都有着「改变游戏规则」的精神,它们的出现都与特定时代的技术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Giphy
19世纪的管式涂料的发明和新颜料的发现,让印象派画家崇尚的户外作画和光线捕捉成为了可能;而照相技术的发展在「重现现实」上的极高优越性,又迫使画家重新审视绘画艺术原本的功能、为艺术创作寻找新的意义,这成为了印象派运动诞生的一大动力。
◤早期摄影 / Giphy
而沉浸式展览也如印象派运动一般,可以说是因技术发展同时带来的帮助与挑战而出现的:一方面,包括视频技术、大屏投影、VR/AR等技术的发展,是沉浸式展览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媒体技术和平台的发展,使许多人可以只靠在家用电子设备便能实现简单的「看」画功能,这迫使原本以「看」画功能为主的传统艺术展览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优越性,使其拥有电子设备无法取代的新功能。
◤Giphy
除了诞生命运的相似外,印象派画作的特点与创作理念也和沉浸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格外相配。
传统画作注重细腻逼真的写实,能否经得起评论家的严苛视线对其某一焦点或细节的考验,常常成为这类画作的评判标准。而印象派画作却极为不同,观看印象派的画时,观看者往往不知道、也不应该把视线锁定在哪一个「点」上,而是把整体作为「具体」来感受的同时把细节和局部作为「抽象」来捕捉。
◤上:布鲁塞尔的Monet Experience展览 / Youtube 下: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18年René Gimpel在参观莫奈画室时曾这样描述观看那些印象派画作的感受:「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一个奇特的艺术景观:20多张画围成了一个让我们置身其中的圆圈...在这水天相接的画面中,我难以分辨出视线该从哪张画开始看其,或是看到哪里才算结束。那感觉像是看到了混沌初分的一刻,是如此神秘、富有诗意、如此美妙得不真实」。
◤Giphy
而这样的参观体验与「置身其中」、「不知其所起也不知其所止」的赏画方式,正是沉浸博物馆这种新型展览方式所强调和崇尚的。通过博物馆对先进视频技术的运用,艺术的视觉表达得到了扩展,印象派艺术得以被解构与重组,获得了新的诠释。
人们将犹如置身于花池的中央,
在这里静思默想。
◤莫奈位于Giverny的花园 / 摄影:James Priest
晚年的莫奈的生活,其实并不像他热衷于描绘的花园美景一般安定静谧:长子不幸离世,痛失至亲让他肝肠寸断;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失去了对画家来说尤为珍贵的大半视力;不得不见证曾与自己在同一战线的知音挚友们相继离世;一战的阴云笼罩整个欧洲上空,炮火中世界动荡不安...
◤Gfycat
视力差到只能靠颜料上的字来辨别颜色到莫奈,把自己生命最后的力量都投注于了他一生追求的幻想,用画笔画出了如乱世中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他希望靠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对橘园美术馆做出的改造,来为当时同样饱受世道纷争困扰、内心忧虑躁动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暂时沉浸于其中休憩思考的静谧港湾。
◤PicsArt
这种想要创造一个能超脱于现实、让人沉浸其中的空间的想法,在穿越了一百年多后,化为了沉浸博物馆的创建理念,在喧嚣的东京街头,造出了一个静谧美丽、与世隔绝的印象派世界。于是,1909年的莫奈所描述过的理想中的艺术空间,终得以被进一步实现——
「在这里,被工作弄得紧张不堪的神经将得到放松,变得就像水面一样的平静。人们将犹如置身于花池的中央,在这里静思默想。」
◤tumblr
展览:印象 Impressionism
展期:2020年4月17日 - 8月12日
地点:沉浸博物馆 Immersive Museum
地址:寺田仓库 Terrada Warehouse(东京都品川区东品川2-6-4)
文字:Yifan
编辑:Liz
Reference
https://www.musee-orangerie.fr/en/artist/claude-monet-0
https://www.musee-orangerie.fr/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plan_guide_chinois_mai_2017.pdf
https://immersive-museum.jp/
https://www.musee-orangerie.fr/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pdf_infos_chinois.pdf
https://www.terrada.co.jp/ja/news/8614/
R. Gimpel, quoted in C. Stuckey (ed.), Monet: A Retrospective, New York, 1985, p. 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