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怎么过春节?

dangrenbei 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2021-03-29


要不是团团紧急约稿,从查阅资料到交稿,也就一天半时间。今年春节,其实我最想写的是焦裕禄同志,因为这个月正好是《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55周年。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同时还发表了穆青等人采写的长篇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由此全国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


为什么要学习焦裕禄呢?社论有段话说得好:


“从焦裕禄同志身上,可以得到为谁服务的鲜明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从焦裕禄同志身上,也可以得到怎样为群众服务的生动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的典范。”



即将调离尉氏的焦裕禄(前排左二)


正逢春节,我想给大家讲个焦裕禄同志的春节故事,来自原尉氏县委老干部马振营的回忆。


如今提起焦裕禄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是兰考县委书记,是毛泽东同志称赞的“党的好干部”,其实焦裕禄的人生,这一路走来,直到病逝在工作岗位,无论在哪里,都是“党的好干部”。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共青团岗位,在企业,在县委书记任上;不管土改、反霸、剿匪,还是访贫问苦,抓生产促创新,战风沙斗洪涝治穷魔,他都是一把好手。


山东人焦裕禄无愧河南人民,他的光辉一生永远书写在河南历史的大地上,而其在河南的第一行闪光足迹,并不在兰考,而在尉氏。从1948年2月到1952年12月,差不多五年时间,焦裕禄在尉氏战斗工作(1962年又再到尉氏工作半年)。从来到河南,到病逝河南,焦裕禄为河南人民奉献了16年,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尉氏,这里也成为焦裕禄一生工作最长的地方。


1948年的除夕,尉氏还没有解放,焦裕禄随工作队来到尉氏,在南二区搞土改。2月13日也就是大年初四,他被正式任命为彭店区(今属河南鄢陵)区委委员、区工作队指导员,随即开始工作。




次年的春节,已经担任大营区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的焦裕禄,仍旧坚持在工作岗位。对于焦裕禄和那时的干部而言,春节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要党的工作需要,奉献生命尚且随时可为,何况节假日呢?


当时河南全省基本解放,但是建政伊始,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推行十分不易,焦裕禄就一个村一个村的解决问题,以至于废寝忘食。


这年的大年二十九是1月27日,焦裕禄同志仍然没有休息,还带着民政助理员马振营继续下村,这趟的目标是寨黄村。由于工作紧急抹黑出发,连饭也没顾的吃,就去了。到了村里,天已经大亮,也就是除夕当天了。村部要给他们派饭。


裕禄却说,当地风俗我知道,除夕不待客,待客不吉利,不要给群众添麻烦,我们抓紧谈工作,解决出现的问题,就不吃饭了!


就这样忍饥挨饿到除夕深夜,问题解决,告别村干部,焦裕禄才准备回到乡政府吃饭。


村干部感动啊!说大年夜,吃顿饺子,再走吧,焦书记?




焦裕禄说:区里的工作有件急事需要马上处理,我得走啊!


寒冬腊月,一天一夜没吃上一顿饭,又是深更半夜,一路上冻得浑身冰凉直发抖。豫东大平原上本就没有明显的地标,天又黑,两人迷了路,折折拐拐地跑了不少冤枉路,马振营后来形容当时的感受,说“肚子里像拉车一样咕噜咕噜直叫唤”。可是焦裕禄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把迷路的责任推给马振营这个本地干部,批评“瞎带路”,而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他继续走下去,坚持到底。


天亮的时候,焦裕禄他们才回到区政府。还好此时为了过年,区政府食堂里,大师傅忙了一宿,蒸了几锅热馒头,煮好了一大盆羊肉,正要休息,听说焦书记回来了,立刻就要切肉做饭。


暄腾腾的热馒头、冒着哈气的热羊肉又嫩又香,想着就带感,何况饥肠辘辘的焦裕禄?


焦裕禄却告诉大师傅:同志们都忙得没时间回家过年,下去工作都没回来,我不能先吃过年饭,先吃就是搞特殊化。


说完,拿了两个凉馒头,用筷子夹了一块黑咸菜头,就大口吃起来。




大师傅看不过去,说肉不吃,热馍不要,羊肉汤总要喝一碗,暖和暖和!


焦裕禄连声说谢,然后拿着冷馒头和黑咸菜,回办公室吃饭,看文件去了。


这就是焦裕禄的春节和春节饭,小事虽小,甚至今天有人觉得这“太没有人性”,但却恰恰体现了那时那人那党的特殊“党性”。诚如那位同志所言,这就是: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也许有人会说这“假大空”,说焦裕禄已经是历史人物,但我的一位粉丝朋友替我回答得好:


“若是我二十岁前读党公文章,怕是斥之以‘说教’,现在三十岁后读党公文章,曰:当是如此啊!”



有道是“人不中二枉少年”,何况在有些年份里,抹黑那时那人那党几乎就是政治正确了?但如今我们长大了,我们成熟了,我们走过了那段心路历程,到了一定年纪,有了社会阅历,反过头来再看中国革命史,就多了理解之上的敬仰。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出三千年未有之人才,必造就三千年未有之事业。非如此不足以扭转乾坤,扶大厦于将倾,不足以奠基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系「党人碑」原创作品
欢迎各位读者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往期 · 精彩

刑场上的爱情,那些忠贞不屈的烈士佳侣
人民军队别无分号,爱中国人民,也爱外国人民
救中国才能救妈妈,地下党员李大夫的抗日征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