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醒不会使人痛苦,看不清才会。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3-03-15
之前就提过,大家都成为了皇帝的新装里面的成年人了,哪怕很多事情心里都清楚,不过照样是要和其他人一起演戏。
有些人觉得自己发现了某些生活的真相,变得清醒了之后,就活在一种“率先觉醒”的痛苦之中。
其实倒也没必要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样子,大部分人其实或多或少都知道那些问题的存在。
无非是很多人身在其中没有太多别的选择,只好看破不说破。
或者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还没出现啥大问题,就先不管。
绝大多数人,都不过是“且顾当下”罢了。
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了。

(一)

有读者来联系,表达自己作为专硕的苦闷。
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
或者说,看到了路,又觉得太难走。
类似的提问看得实在太多了,所以在看到时也就没啥情绪波动。
因为真相其实就只有一个,所有的迷茫与苦闷,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我平时在学校里面很少夸别人是什么大佬,也没有觉得考上名校,或者硕博士啥的就很了不起。
因为很多人哪怕一路读到博士后,照样是惶恐的,照样是怕找不到好工作,整天疲于奔命,患得患失的。
就像之前文章里面说的那样,我也从来不觉得考研考博啥的考上了叫“上岸”,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非是把就业危机往后延了三年罢了。
三年后该发愁照样发愁,甚至这三年内照样是很容易陷入焦虑之中的。
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有什么。
看不清未来,也看不清自己。
中医药大学里面,有人是可以从大一就开始焦虑迷茫,而整天抱怨考研很卷啊,就业难啊,吐槽各种各样问题的人也到处都是。
这些人往往都有个共同特点,花在学中医或者做有成果的事情上面的时间很少,花在闲聊和划水摸鱼,东游西晃的时间很多。
说他们清醒吗?好像有点清醒,知道就业难考研难,中医界存在各种问题。
说他们真的清醒吗?又好像不太清醒。
不喜欢中医专业,不想干中医的话,是要以后往什么方向去走呢?
而以后想干中医的话,是追求做真中医啊,还是专心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就好啊?
感觉很多人只是看到了问题,但是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所以就容易陷入到各种迷茫和纠结之中。
也只能说还是处在看不清的阶段。
那些足够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反倒是不会痛苦的。
我之前的章里面写了无数个老哥老姐,但是其实感觉在中医药大学内真正说能过得很幸福,没多少迷茫和内耗的,也就只有一小部分人,大致分成两类。
一类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人。
家里给铺好了路,基本只需要达到学历要求,后面的路都是清晰的。
人家也知道自己以后能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所以确实能保持一种轻松的心境,大学里面就安心探索各种新鲜事物,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一类是比较纯粹的人。
也知道大部分都还是家境一般般的普通人。
而我在文章里面用大佬来称呼的那几位同学,家境也都很普通,也都是没有家传,没有拜师,没有啥特殊资源的
但他们能成为我心中的大佬,活出了一种闪闪发光的模样,远胜那些家境比他们好,或者各种资源比他们多得多的同学。
因为他们都是做到了专心于学习中医,而不在乎各种外界评价啥的。
就是做到了最为难得的“纯粹”二字。
因为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好中医,人家就可以把每一天过得非常充实。
只考虑今天学了什么东西,我掌握得如何。
我想要学什么东西,目前学到哪一步了。
基本不去和别人扯淡,也不关心什么就业危机之类的。
有几位大佬都是表示,真中医就是到哪都能活,不必依赖体制。
只要不在乎体制给的那三瓜两枣,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这是中医学生的正途。
也是值得鼓励的一种纯粹。

(二)

还有另外一种纯粹,同样是非常清醒的人才能做到,虽然不是很值得鼓励。
因为足够清醒,早早认定体制内学不到啥实用中医技术,看清了很多体制内的专家啥的,中医医术也是烂的一塌糊涂,临床基本都是用西医手段,对中医的使用基本和安慰剂差不多。
知道体制内的中医院,基本都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而考核导向,是科研成果,是完成医院各项指标。
所以呢?
反正也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是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养家糊口,要讲发展啥的也是依托于体制,所以人家早早就放弃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跟着体制的指挥棒走。
早早就报名各种SCI的培训班,从大一开始就学着如何发论文,本科期间就不断做各种课题,发一大堆论文。
从来不会搭理那群口嗨佬的“西医无用论”,把西医的基础打得相当扎实。
人家一路升上去,手里握着好几篇SCI,外加一大堆核心期刊论文,就是吊打那群手里只有一两篇核心期刊的。
就像想走人才引进,如果你罗列一堆自己拜了哪门民间疗法的传承人,自学了多少中医古籍,但是方向不对口,压根没多少人搭理你。
而像人家那种来了就能给医院或者学校创造效益的跟你竞争,哪怕同样不是一定对口,也大概率能把你比下去。
像人家那样的同学也非常精神自洽,因为知道自己在做增大未来确定性的事情,所以也能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且快乐。
其实这样的人,也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了。
在中医药大学里面,基本都是很多人眼中的大佬了。
毕竟中医药大学里面最多的,其实不是什么“铁杆中医粉”,或者什么“三流西医”,而是随波逐流的人。
说得现实一点,也没有多少个人,说是真的学中医学得相当刻苦,相当让人动容的。
经常和不少其他班的同学聊天,说你们班能做到说,不是在为了应试而学习的,真的是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看中医相关书籍,主动去学习中医的,有几个人?而学了感觉真的有一定水平的,又有多少?
往往都是不到十分之一。
到了硕士博士更不用说了,真的去钻研医术相关内容的,还是相当少的。
大部分不是忙着应付规培,就是忙着课题论文啥的。
所以焦虑迷茫是相当正常的。
做了一大堆顺应体制的事情,却想着拥有超出体制愿意给你这样水平的收益,那可不就是得相当迷茫了?
我在《中医学生与独立出诊》里面,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当时不太好意思讲得太明白,但是就让有些人没有看得足够明白,所以今天不妨讲得清楚一些。

(三)

其实说得现实一点,体制内的工作,就有点像是看你这么听话,一路根据体制的安排,完成了各种任务,证明了自己是一个能符合体制要求,愿意配合的人
于是要给你一个体面,也是给后面的无数学生一个盼头。
当然这个体面,因为每一届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显得越来越“不够体面”。
但是清醒的人会知道,这个体面,本来就不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体面是这个体系为了正常运转而给出来的。
中医药大学是当前这个体系的一部分。
本来就是在为这个体系的有序运转而负责。
你的个人发展如何,你过得开不开心,收获多不多,其实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你能够按照体系的要求,证明自己能够给这个体系带来更多的成果和回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如果做不到,其实也很现实,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呢。
从大局来说,在各个行业保持人才余量,就像给车间里面的各种设备多留一些备用件。
所以有一次和同学聊天,看同学一直在抱怨就业难,赚钱难啥的,我说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就那一句,这些都是因为咱们都没有真本事。
同学就非常委屈,一直忙着考试,哪有时间去学本事啊,
我感觉也是很有道理,只能说这就是那次和县级医院进修老哥交流给我带来的感触之一啊。
知道了这个体系就是这样子,所以你身处其中,如果没有那样的缘分去遇到好的老师,自己又不够努力没有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可不就是得看这个体系愿意给你什么,就得接受什么?

(四)

大三的时候,认识到“命运是有限选择中的无限组合”。
大四的时候,认识到“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场的权衡。因为有价值的事情可以是无限多的,但是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大五的时候,更加认清了现实:不但时间精力有限,甚至天赋和努力的效果啥的都是有限的。或者说自己的天赋不一定在自己所处的行业表现得足够明显,足够成为自己的优势。
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既要,又要,还要,也要”
只能够努力让自己好歹和其他人有一点点不同,好歹能有一个可以让其他人记住自己的东西。
在无数个备用件中,做那个好歹能够让人有点印象的那一个。
这注定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
但是看得越清楚,越是知道这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也只有足够清醒,才能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动力,去战胜自身的惰性。
愿与大家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