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性恋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

小悟生心理 小悟生心理 2022-08-12


当我们在百度上搜索「同性恋」时,相关的结果一共约有1亿,但是当我们搜索「双性恋」时,相关的结果却只有前者的一半,约5190万。

双性恋在人群中并不稀有,但两者之间的讨论度与关注度相差得非常遥远。

甚至直至今日,学术界对双性恋不仅没有一致的定义,还纠结于双性恋者是否真实存在。


01


双性恋等于「喜欢男生和女生」吗?


关于双性恋的定义,百度百科上由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认证的词条中,是这么定义的:

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双性恋者能够对同性和异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双性恋者对吸引力的感受不一,有些人可能同时对同性和异性感受到吸引力;有些人可能在某一阶段对同性感受到吸引力,在另一阶段对异性感受到吸引力。双性恋者感受到吸引力的表现方式和吸引程度也存在差异。

但实际上,目前关于双性恋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议,我们今天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在中文语境下可能暂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观点:

在2019年,活动家兼作家的Nicole Kristal在社群媒体上发起了「仍然是双性恋运动」(#StillBesexual),吸引了许多支持双性恋者的民众与权威人士一同发声。

而根据其中一名双性恋活动家Robyn Ochs对「双性恋」(Bisexual)一词的定义,双性恋是用于形容个体能够对多于一个性别或性别认同产生爱慕或感到性吸引力。

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把双性恋理解为一个伞性的概念,其下属的概念还包含「泛性恋」(Pansexual,即对任何性别都能产生爱慕或感到性吸引力)、「多性恋」(Polysexual,即对两个或以上的性别或性别认同产生爱慕或感到性吸引力)、「流动性取向」(Fluid,即个体能够对多个性别产生爱慕或感到性吸引力,且随时间而有所不同)……

如果单纯把双性恋定义为「对男生与女生感到性吸引力」的话,便会忽略双性恋下更多的性取向,导致泛性恋、多性恋、流动性取向等的可见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双性恋抹除」(Bisexual Erasure)现象

图片来源:#StillBesexual

02

「双性恋抹除」危机


虽然双性恋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之中,但学术界在过去的十几年仍然在尝试「证明双性恋是存在的」,这就形成了有关双性恋行为与心理等研究远不及对同性恋的研究的现状。

然而,其实双性恋在人群中是相当普遍的。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威廉姆斯研究所做的调查,在LGB人群中,双性恋的占比为52%,与同性恋占比相近。我们可以看到,双性恋在性多元群体中是相对弱势的,然而目前学术界仍然不够重视双性恋这一领域,导致进一步促成「双性恋抹除」。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果没有充分的研究,相关的健康服务就会缺乏权威性的指导,从而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甚至会受到危害。图片来源:《心跳漏一拍》

03

潜在的危害


有研究以元分析(指对多个现有实证文献整合统计的研究方法)的方法发现,相较于异性恋与同性恋的群体,双性恋者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更高(抑郁症患病率:双性恋43%、同性恋42%、异性恋25%;焦虑症患病率:双性恋60%、同性恋53%、异性恋29%)。

同时,有研究也发现有39%的男双性恋者与33%的女双性恋者并不愿意向自己的咨询师出柜,这比同性恋者的来访高出了3倍或以上。

若性多元来访者选择不向咨询师出柜,一般说明了咨访关系的建立可能并不深入,而这最终也会阻碍整个咨询,影响咨询效果。

图片来源:《伞学院》

03

给咨询师的建议


1. 帮助来访者定位自己的身份认同

部分双性恋来访者在把自己定位在双性恋之前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Ta们可能先表现为同性恋或异性恋,因此,咨询师要防止自己过早为来访者贴上决定性的标签,而应该要让来访者充分地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以避免早闭(出自Marcia的同一性状态理论,指个体没有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明确的探索,但却作出了承诺)的情况。

而部分来访者的性倾向可能是流动的,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会为来访者带来焦虑感。咨询师应该要引导来访者定位并接纳自己的性倾向。

2. 注意来访者的多重身份

咨询师应该要慎防以单一的标签定义来访者,避免从「双性恋」这一标签直接断定来访者的行为模式之中,咨询师应该要注意其多重身份,例如对方可能同时是一名跨儿。

同时,咨询师也要注意来访者可能是属于双性恋概念下其他的性倾向(如泛性恋等),不要被「喜欢男性与女性」的定义所局限。

3. 留意更多新的研究

上文也提到目前有关双性恋的研究较为缺乏,所以咨询师应该要多留意学术的更新,尝试以更先进的方法帮助来访者。

图片来源:《心跳漏一拍》


相信随着各界的努力,双性恋能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更多的研究与政策也能够跟上,以塑造一个对双性恋友善的社会环境,保障每一位双性恋者的健康。


作者:Samuel

编辑:Kepler

排版:Samuel

封面图来源:《我的初恋女孩



参考文献:

https://www.health.com/mind-body/lgbtq-health/bi-erasure

https://stillbi.org/about-us/Lori E. Ross, Travis Salway, Lesley A. Tarasoff, Jenna M. MacKay, Blake W. Hawkins & Charles P. Fehr (2018).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Bisexual People Compared to Gay, Lesbian, and Heterosexual Individual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5:4-5, 435-456, DOI: 10.1080/00224499.2017.1387755Bostwick, W.B., Dodge, B. (2019).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on Bisexual Health: Can You See Us Now?. Arch Sex Behav 48, 79–87. https://doi.org/10.1007/s10508-018-1370-9







   推荐阅读







#看见 #陪伴 #联结 #改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