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老兵口述: 从农民到律师

本编委 鄂东文史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将于2022年6月出版文集。请在“黄梅文史哲”“鄂东文史哲”(含被屏蔽的公众号“黄梅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与小编联系,以便定稿!👉鄂东文史哲文集(卷一)·序 

我1948年8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沙坝上墩(自然村,现在的行政村是上五房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六岁时左腿骨折,八岁时左腿和左背部长毒疮。在父母积极求医治疗后,没有致残。后来身体很虚弱。六至十二岁,在黄哲符上小学。因病,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更谈不上升初中了。十五岁时,和我同龄人,都在生产队劳动争工分,我只有捡粪交生产队折算工分。


1965年秋,我看到新洲耕读中学招生,我想,我在农村劳动养活不了自己,我要通过读书,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耕读中学是上午上课,下午劳动的(学校有地,有时在学校劳动,有时在生产队劳动)。我在耕读中学读书,非常用心,每天晚上在煤油下看书做作业,我的学习成在本校和全新开区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的读书梦破裂。

1968年春,部队在黄梅县征兵。我认为,当兵是我唯一的出路,我报名参加了征兵体检,一体检就合格了。当时,沙坝上村有三个生产队,各有一人体检合格,但名额只有一个。我落选的可能性较大,因为那时我哥哥和堂兄当兵还没有回来。但我当兵的决心很大。自体检合格后,我天天在家睡觉,也很少起来吃饭。民兵连长知道后,到我家做我的工作,叫我要一颗红心两个准备。我说:“我只有一个准备,我要当兵。”


1968年3月12日,我如愿以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部队。我所在的部队是湖北省军区独立师二团,后来改为陆军17军51师151团,最后来改为武警部队第四支队。到部队后,我也不知道我的前途和出路在哪里。我只知道一点,向前冲。


我当兵,很吃苦。部队未吹起床号,我就起床打扫卫生。在部队开饭时,我读报纸。每周找班长谈心汇报工作一次。我暗自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到高烧40度,不请假。我在部队1969年2月13日入党,1970年提排长,1975年提连队副指导员,1980年提团政治处副营职保卫干事。

1982年我大病一场,患尼密尔氏综合症,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我恢复了健康。这时,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情况,我继续在部队干,没有什么前途,趁年龄不大,到地方再拼搏一下。1983年我申请转业。


1985年1月,我转业到襄阳市襄城区司法局,1987年1月我到襄城区律师事务所(后来改为湖北志民律师事务所)上班,2022年3月我申请停止律师执业。


我从1968年3月当兵,至2022年3月停止律师执业,工作奋斗了五十四年。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业绩,但感到欣慰的是,为自己闯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把家人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并且安居乐业。

作者简介

刘焱国,黄梅县新开镇上五房村人。

【链接】挪步园惨案(四)

浔阳东北白湖滨,薛汊纵横晓问津

四月

记忆中的苕藤爪

为何“一座九江城,半城黄梅人”?

弘度绝美诗词十二首

魅力黄梅         这种鄂女!

王亚纯 | 东山问梅洗心尘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