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诗何必远方

嘉轩 浙江宣传 2023-05-1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与人潮滚滚奔赴山海的外向型旅游方式不同,下沉式的乡村旅游,其火爆程度也不遑多让。

在浙江,全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也早已迈入千亿门槛。乡村旅游何以受青睐?此前我们探讨了乡村旅游何以“无中生有”,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浙江的美丽乡村,感受乡土间慢节奏的奥秘。

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



如果你还以为今天的乡村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那未免太out了。十多年前,嘉兴乡村的村民们坐公交、挑担子去城里卖水蜜桃,如今城里游客坐着公交到村里赏风景、品美食。而这条线路还被命名为“浙江·开往春天的幸福101”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见证了生活品质的跃迁。

浙江的广大乡村,如一幅幅生动的写意画,勾勒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乡村风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生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土人情。漫步其中,看溪水蜿蜒流淌,小鱼蹦跳,静静感受平淡快乐的田园意境。饿了的时候,品尝村内地地道道的农家乐,泥鳅汤、土豆饼、农家鸡鸭……都是不可辜负的美食。

“到乡村去!”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浓浓的“土味”恰是挠到了游客出门踏青、寻味乡愁的“痒处”,成为乡村旅游的“内核”。像著名网红打卡地杭州淳安县下姜村,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的取景地。行走在下姜村,青山绿水环绕,处处呈现了原生态的“醉”美,静听悦耳鸟鸣、吸氧、洗肺,仿若当真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近些年来,烧野米饭、玩卡丁车、农耕研学、乡旅骑行、生态露营……依托乡村独特的地理优势或村落特色,各种新玩法陆续登场,突破了传统走走看看的观光旅游概念,成为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新兴“秘密武器”。

“五一”假期期间,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畔,许多市民携带户外装备露营休闲 图源:视觉中国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故乡。乡村旅游就是要把人们心中那个理想的故乡找回来。在笔者看来,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乡村民风淳朴,酝酿着更多诗意和温情,也孕育出各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正是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回溯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不得不提上世纪80年代“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农家乐,此后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甚至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周末、假期旅游的“必选项”之一。那么,乡村旅游为何被人们频频“种草”?

最本真的乡土气,是乡村旅游独特的魅力所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回到记忆里的小村庄?还记得村口的小桥流水、夏日午后的声声蝉鸣、老屋上方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吗?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的,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可以说,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感情是天生的。

这种“乡土情结”放在城市里,也有迹可循,比如早期的农场类游戏、阳台上的“菜园”等。而城市里,汽车的鸣笛声、上班打卡的滴滴声,往往让人感到一种紧张焦虑感。这也让人们更加渴望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距离城市不远的乡村,正好能实现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念想。

乡村风景四季变换,远远不止“看上去很美”。春天浪漫花海、夏天荷叶田田、秋天丰收胜景、冬天年味十足。乡村就像“万花筒”,看的角度、时间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风景,其特有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更是让城市羡慕的“聚宝盆”。

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从2009年开始在覆卮山两千余亩古梯田上打造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梯田蓄水、秋季金色稻田景观,拉动乡村旅游 图源:新华社


比如春天的油菜花,在不少地方都从单纯的经济作物变成了“可以卖的风景”,甚至还带动当地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到了秋收时节,瓜果蔬菜采摘、稻麦收割等,又成了乡村的“新看点”。特别是一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到乡村能体验农事、了解庄稼,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有的地方还顺势推出采摘节、稻田文化节等融合农事体验与农耕文化的乡村旅游活动,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现代+创意”加持,让“酒香不怕巷子深”。就像所有的旅游目的地一样,乡村旅游中一哄而上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导致一些“网红村”往往只能热闹一时。所以近年来,“既要乡土味,也要高品位”成了乡村的共识。

于是我们看到,一排排传统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在老旧粮仓改造而成的咖啡屋里,村民为游客制作时尚的咖啡饮品;设计感十足的餐厅、民宿则让乡村在自然美之中展现出现代化气息……乡土味加上现代生活的便利和情调,不断满足着人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再造。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时,高兴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

如今,全国乡村旅游发展都驶入了提质升级的快车道,那么,乡村旅游如何能够长久保存这份诗意?如何更好安放游客的一袭桃源乡梦?

笔者认为,首先要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把目标盯得牢牢的如今,不乏有一些乡村,搞起千篇一律的“农村公园”,偏离了脚下的黄土地。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业,“三农”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旅游只是推手。只有依托农业、“升华”农业,才能做出真正的乡村旅游。

这方面,浙江的实践就很有开创性。近年来,浙江持续推动万村景区化行动计划,开展景区村、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民宿的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率先打造乡村旅游区域联合整体。这不仅留住了游客,也大大加快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5月2日,湖州市长兴县太湖图影小沉渎村文化礼堂外,游客们在草坪上听音乐、逛集市


其次是答好产业发展这道难题,把动力搞得足足的。乡村旅游可以说是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乡村的诗意需要有载体支撑。休闲、度假、康养、研学、冰雪、避暑……如今,乡村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然而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最优解,依然考验着运营者们。

在嘉兴,不少乡村开始招引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向乡村集聚,提升乡村旅游的现代化水平。例如,海盐县的金星村就引进旅游公司,打造了全省第一家田园心理工作室“心舍”、专业化婚礼民宿“唯鼎庄园”等,不断提升农旅产业竞争力。再如江苏的不少地市,通过乡村旅游专家驻村辅导,解决基层乡村旅游专业力量紧缺问题,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的是什么?就是培植一个足够丰满的业态。

最后是守好乡村文化这个根脉,把韵味搞得浓浓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旅游要想办得好,就要真正把文旅产业与文化赓续结合起来。

比如嘉兴马鸣村的早晨,就是从一杯老茶馆里的清茶开始的。在这里,原始江南乡村慢生活特色被保留传承了下来,民间庙会、光影故事馆、缫丝坊等承载的乡村文化,也契合着人们对“乡土”的怀念和眷恋。杭州临安区则着力挖掘乡间土菜,打造出“十大乡村宴席”,老底子的味道扑面而来。

到乡村去,感受古老耕读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山间大地的雄浑与厚重,感受农民纯朴的爱与坚守,时光便悄无声息地停了下来。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中,我们一起领略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磅礴诗意。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