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的酱香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01-0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最近,江南很多地方的第一缕年味,已经从满架的酱味里飘了出来:从老房子的屋梁横档,到街头小巷的晾竿,酱鸭、酱鳊鱼干、酱肉等一字排开的架势蔚为壮观。煦日与霜气之下,各式各样的酱货晾晒出了诱人的色泽和浓郁的酱香,氤氲出了熟悉的人间烟火气。


如果说腊味是大江南北的通用年货,那么一缕缕酱香,也是江南极具辨识度的地道年味。江南的酱香为何如此浓郁?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悠悠的历史与浓浓的风情里。


晾晒在大街小巷的酱货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江南,几乎“万物皆可酱”。


被奉为江南“美食宝典”的《随园食单》里,酱货就占有一席之地:“生鸡一只,用清酱浸一昼夜而风干之。此三冬菜也。”“将石花洗净入酱中,临吃时再洗。一名麒麟菜。”食单中还有酱姜、酱瓜等酱菜。从寒冬到酷暑,酱货似乎都是江南人餐桌上必备的菜品。


在杭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酱货,不杭州”。相传,近千年前,生逢乱世的岳飞带着岳家军,用一碗素面、一盘腊肉度过中秋佳节;宋末元初,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开凿,存储方便的酱货也是劳工们必备的食物;清代《杭俗遗风》里则描述:“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每岁八九月间,各酒肆皆自制酱鸭,多者数百,少者亦百余……”


自古以来,酱货不仅是很多江南人行囊中充饥的通货,也是平淡年岁里鲜活的美味。每每临近新年,上海四川北路的食品商城内,数十种酱货洋溢起十足的年味,“老上海”们习惯来此挑选年货,延续一种老底子的“仪式感”;在苏州,则有这样一句俗语:“一年四季四块肉,春天的酱汁肉,夏天的荷叶粉蒸肉,秋天的扣肉,冬天的酱方。”可见,“酱”在当地人饮食喜好中的独特地位。


而要说江南哪个地方堪称“酱都”,绍兴一定榜上有名。千百年来,“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九州之内司厨鲜有不知绍”。绍兴酱货美味的秘密,来自醇厚喷香的酱料,还离不开字里行间的美丽乡愁。母亲寄来的酱货就曾出现在鲁迅的日记中:“下午得母亲所寄酱鸭、卤瓜等一大合,晚复。”住在上海的日子里,鲁迅经常收到来自家乡的酱货,其中酱鸭是最受欢迎的,而母亲寄来的,更是他割舍不下的味道。


酱缸 图源:“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有人说,在中国人的饮食体系里,酱分饰两角:既是食材的调味剂,也是食物的保藏方式。笔者认为,其背后还有着更多意蕴。


比如,一份生活的智慧。江南气候湿热,食物不易保存,酱,成了一剂封存美味的良方。今冬酱制的风物,到了来年,依旧可食。


曾经,酱味是食物匮乏时期的饱腹必需,也是风雪中改善伙食的暖肴。即便如今,饥荒岁月早就成过往,但“丰年防歉年”的习惯,已经刻入基因中,化作不可暴殄与未雨绸缪的实用主义,逢时按节地制作酱货,将它们存于檐下一隅,不动声色地保留那份妥帖的安全感。


比如,一次匠心的传承。如果仅仅是巴望着延长食物的寿命,那么酱货也未必会有如今迷人的风味。经过一代代匠人的妙手,食材在二次转化里完成绚烂蜕变。而这个过程中,酱的品质是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的制酱工艺里,“春准备、夏制曲、秋翻晒、冬成酱”,一年四季不得闲。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晒夜露,制酱师傅们大汗淋漓地将酱缸搬出去晾晒,定时开耙翻缸,才能保证缸内的发酵均匀。经验丰富的师傅,闻一闻,摸一摸,就可知缸内的翻云覆雨,风味的微妙变化,就在师傅千万次实践形成的肌肉记忆里。


时空流转,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除了酱人相传的手艺,还有那一份匠人特有的勤与守。


比如,一种和合的追求。每一个制酱的缸,都仿佛一个自然的道场,天地万物的相生相融于此间得到窥探。在微生物的相互博弈里,菌丝肆意绵延,好酱油在这一缸混沌的世界里,拾掇出一瓢正好的风味。发酵的结果,多一分是糟粕,少一毫显酸涩,中华饮食却从中邂逅了完美的平衡点,摘取了调和到极致的那颗明珠。


细细想来,纵贯南北,横跨东西,我国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全然不吃酱的。而天南海北的酱货,制作之时各有心得,上海人偏爱加老卤反复烧汁,糯实又劲道;杭州人则醉心于腌、煮、风干再蒸,干爽有韧性……酱的风味虽不同,却都是调和相融的形态。


正如《礼记·外传》有云:“醢有陆产有水物,天地阴阳之气所生。”醢,就是酱最初的模样。酱中有水云间之万物,是阴阳之气相交。从制酱的工艺,再到酱上桌席,和合之美贯穿于始终。


酱鳊鱼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岁月悠深人情暖,余味缭绕是酱香”。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需求和观念都在变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比如工业化的冲击、传承链条的断层等。


那么,这一味酱香,如何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守正创新,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用匠心酿造时代之“鲜”。一代代酱人坚守匠心,巧借大自然与时间之手创造了独特的美味。来到当下,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日益增强,减盐、零添加等需求也在酱制品的选择上得以体现。因此,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创新酱货的制作技艺与烹饪方式同样重要。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群体“定制”产品,针对年轻人偏好速食推出小包装,针对上班族饮食调节需求推出低卡减脂型产品等;还可以对酱料的需求场景进行细分,如对不同菜系研发特色酱等。


用故事打造“出圈”通路。在坚守技艺的同时,还可以深入挖掘广博的江南酱文化,探索用其背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触网“出圈”,向世界发出一张飘香的名片。


比如绍兴一家传统酱企投资建造酱文化博物馆,讲好酱文化从古至今的历史和发展故事;还有古老的酱园将传统酱缸文化内涵融入安昌古镇的旅游和开发,探索出一条集展示、体验、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绍兴酱缸工业文旅之路,也收获不少关注。


用乡愁留住八方来客。在江南,酱货如同缩短时空距离的线,一头是千里之外的游子,一头是内心深处的故人。时间过得越久,这般来自记忆深处的味道,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郁、清晰。


酱香是恒久的记忆,也是美好的礼物。试想在江南古镇,抿一口温润黄酒,嚼一口酱香四溢的美食,听戏台上宛转悠扬的越剧唱腔,看河面上缓缓划过的乌篷船,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静静的慢时光里,用那一抹最诚挚的年味传递快慰和温暖,拥抱到此的游子与归人。相信在味蕾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也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更深的向往和依恋。


当大街小巷家家廊下的酱货挂上竿时,忽而感觉时间慢了下来,前行的步履也缓了下来。这些满载记忆共鸣的酱货,正迎接着温馨又美味的辞旧迎新时光,呼唤着:年,要到了;人,也要团聚了。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