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冬妮:打造科创高地的三大要素

GIG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23-11-08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未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担任理事长。

图源:网络

何冬妮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学术副院长、资深研究员


相关文章链接:

郑永年:AI时代的中国开放战略

何冬妮:科创新型举国体制对民营企业意味着什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下,国际科技竞合正呈现出以全球科创高地为主营地的格局。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等都吸引集聚了来自国内外的高端科创要素,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集群,对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与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榜单显示(表2),在132个经济体中,中国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达21个,5年增加14个。其中,深圳-香港-广州排名第2,北京第3,上海-苏州第6,上述地区PCT专利申请量占世界份额达到13%,科学论文产出占世界份额达到7.7%。未来,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能力及其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技术陷阱”(郑永年,2022)。

表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PO)全球科技集群TOP20榜单

排名

Cluster name

科技集群名称

Economy

所在国家

PCT applications

专利申请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科研论文

1

Tokyo–Yokohama

JP

122,526

112,890

2

Shenzhen–Hong Kong–Guangzhou

深圳-香港-广州

CN/HK

94,340

133,327

3

Beijing北京

CN

32,016

260,937

4

Seoul

KR

46,273

124,530

5

San Jose–San Francisco, CA

US

42,884

58,087

6

Shanghai–Suzhou

上海-苏州

CN

22,869

148,203

7

Osaka–Kobe–Kyoto

JP

34,738

50,605

8

Boston–Cambridge, MA

US

16,172

73,457

9

New York City, NY

US

13,020

73,623

10

Paris

FR

14,147

62,793

11

San Diego, CA

US

19,363

20,688

12

Nagoya

JP

18,623

17,261

13

Nanjing南京

CN

3,620

103,260

14

Hangzhou杭州

CN

8,568

55,312

15

Los Angeles, CA

US

10,515

43,172

16

Wuhan武汉

CN

4,126

80,002

17

Washington, DC–Baltimore, MD

US

4,727

75,104

18

Seattle, WA

US

11,943

20,396

19

London

GB

4,936

56,911

20

Daejeon

KR

10,286

23,812

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WIPO Statistics Database, April 2022.

在打造科技强国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布局。在科技强国建设的统领下,许多地方的政府都提出了打造科创高地的施政目标,但科创高地与科创集群的形成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从科技演化的角度,一个地区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可能至少需要考虑涵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过去、现在、未来三大要素。

1

“过去”:前期科技与产业发展积累的基础

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具有连续性、递归性、演进性的特点,一个地区积累的科技知识与能力以及工业化水平,是其打造科创高地的基础。这是“过去”对一个地方科技创新的潜在影响。

正如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W.Brian,Arthur,2018)在《技术的本质》中所言,“新技术都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技术又来源于先前的技术”但需要注意,这只是打造科创高地的有利条件。经验的看,有基础不代表永远保持领先,因为科学技术的流动性、突变性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科技前沿国家(地区)与科技赶超国家(地区)的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点和热点看,各国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半导体、5G、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决定未来发展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在前沿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主导权的领先国家开始实行技术保护主义,对科技赶超国家进行打压,以保持自身的绝对科技优势。在这样的情境下,科技赶超国家(地区)自身积累的科技基础和自主研发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考察产业与科技的关系,最直观的是原始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之间的关系,但两者间关系实际远远不止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一个地区前期的产业发展积累既会给科技创新提供需求和支撑,但也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即固守过去的优势而扼杀了可能会带来创新的新兴产业。在今天全球化逆潮兴起的现实背景下,一个地区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及其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对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带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需求;另一方面,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意味着被“卡脖子”时落入“中等技术陷阱”风险上升。由此,只有实现技术跃升与产业升级的同步,把技术话语权转化成规则(标准)话语权,才能拥有有效应对“脱钩断链”“卡脖子”的反制手段。

2

“现在”:当下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水平与能力

“现在”要素是指科创资源与科创市场,即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前端投入和组合能力以及后端转化和消化能力。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核心是开放。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仅仅是对贸易投资领域和生产领域而言的,一个地方能否打造成为科创高地,同样与能否最大化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密切相关,因为技术进步既依赖于科创资源要素投入的规模、质量及组合(或称全球科创资源汲取能力),又依赖于可吸收消化科创成本以及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或称全球科创市场拓展能力)。这可以看成是一个地方在“当下”可获得科创资源和拓展科创市场的能力对其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硅谷是这方面的典范,从全球汲取高端的科创资源要素,在硅谷进行配置组合,产出的科技成果再在全球市场上转化为财富和资本,再通过成熟的风投创投体系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个地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水平和能力越高,成功打造科创高地的概率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供应链安全可靠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考量,所以一个地区在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客观上又不得不面临效率与安全的两难选择。余永定、徐奇渊、东艳(2022)等经济学家认为,“产业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必然以生产效率的下降为代价;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意味着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速的提高,但产业体系的安全性将会下降。一国必须在产业体系安全性与最大限度参与国际分工之间找到平衡。”这意味着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间需要实现动态平衡。

3

“未来”:培植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的科创生态体系

“未来”要素是指一个地方形成了能使各类科技创新主体蓬勃发展,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原创思想、科学发现以及技术发明的科创生态系统。科创生态系统是直接关系到培育面向未来的科创主体和科创能力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影响一个地区科创未来的关键要素。创新生态理论认为创新系统的质量、效能的高低,根本在于能否形成一种创新生态,这个创新生态里的种子、阳光和空气、肥料、水分、土壤,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形成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整体。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2016)报告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可进入的市场、人力资本、融资及企业资金来源、导师顾问支持系统、监管框架和基础设施、教育和培训、重点大学的催化作用、文化支持。

从技术演进论看,“技术如同生命体一样,它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也没什么本质差异。”有意思的是,是需求催生技术,还是技术创造需求,这在自然界生态系统里就同“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样。技术思想家认为技术本身也在创造着技术,“每个技术的存在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而这些支撑技术反过来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已有技术的组合提供了新技术的可能性:一种潜在的供应。而人类和技术的需要又创造出了无数的机会利基市场:一种需求”。

为此,如何形成良好的科创生态系统,让需求催生技术、让技术引致需求、让技术创造技术,进而形成循环共进、生生不息的系统,最重要的是有包容各类科创主体包括大中小企业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以及开放包容的人文社会环境,而这一点需要市场与政府各自发挥作用、实现有效结合。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①郑永年:人才高地建设与中国的科技现代化. 大湾区评论. 2022-12-26;郑永年: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经济观察网. 2023-03-26.

 ②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译,《技术的本质》P23-44.。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③余永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要关注国家发展能力和国家安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P12-1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22.

 ④郭传杰:应更着眼于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中国科学报. 2020-09-30. l

 ⑤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应试教育不利于中国培养创新人才.第一财经.2016-11-11.

 ⑥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译.《技术的本质》P23-44.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⑦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译.《技术的本质》P196-197.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