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书也能这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刀妈 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24-12-03

11月,我们编辑部小伙伴刀妈发了个朋友圈:



我第一时间买回来这本书一睹风采,看完后和刀妈讨论起最近几个月我们有在进行的小学生科普书选题。而《万物解释者》的作者兰道尔·门罗的书,刀姐刀弟都有看过,她提出干脆做个兰道尔·门罗的专辑,他的书未读文化有出版。


接下来我们差点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因为未读文化的编辑给我寄来这么一大堆书。



作为以出版非虚构类图书为主打的宝藏品牌,未读很多书都挺符合我们口味的。



不过今天我们要单独拎出来介绍的,是兰道尔·门罗的三本书《what if》《how to》《万物解释者》



一般来说,非虚构类的作品往往面目模糊,谈不上风格或流派。


可这个门罗,以一已之力开创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派”,用极不靠谱的火柴人漫画在科技界站稳脚跟,借“一问一答”的落伍方式从大洋彼岸火到了中国这头。


我实在不愿意看到有人居然错过他,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值得被这三件套“洗脑”。



《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作者:[美]兰道尔·门罗 著  朱君玺 译
品牌方:未读出品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68元
适读年龄:9岁+



《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美]兰道尔·门罗 著
品牌方:未读出品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68元
适读年龄:9岁+



《万物解释者》

作者:[美]兰道尔·门罗 著  孙璐 译

品牌方:未读出品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128元

适读年龄:7岁+


兰道尔·门罗这个人特别有意思,按理说,他是个科学家,曾经在美国的NASA制造机器人。



但在2006年,他华丽转身,变成一个全职的网络漫画家,创办了美国最热门的科普网站xkcd


他被称为美国国宝级的科普作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甚至把小行星4942命名为“门罗”,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比尔·盖茨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what if?》被收入其2015年的夏季推荐书单。



为什么一名科普作家、漫画家,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兰道尔·门罗掌握了三大绝招:


◍ 一是他的脑洞型科普思路。以最知名的《what if?》为例,常见的科普路子,是正正经经提问题、上答案,把事情说明白就好。


而兰道尔·门罗从提问阶段就让人惊掉下巴,问出了我们可能会在脑子里浮现、却会被理智告知“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



◍ 二是他会用最科学的方法、最严密的论证,去回答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问题,这真叫“一个敢问,一个敢答”,还答得让人心服口服



◍ 三是无处不在的幽默感、深入浅出的解答方式,让人愿意跟着他的思路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他独竖一帜的火柴人漫画



乍一看幼稚笨拙,越看越觉得它们活灵活现,就很魔性。



当然,这三本书是各有特色的,不能一概而论:


其中,《what if》《how to》是“兄弟”俩,都采用问答式,问题都来自网站读者的提问。


不过,前者是为荒诞的问题找到符合科学的答案👇



后者是给普通问题提供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



看问题的时候,觉得它有多“没劲”,看完答案后,就会觉得它有多“给力”。


第三本《万物解释者》则是一本超级大大大大大书,这个开本可能会让家里的书柜很尴尬😅



它用图文并茂、密密麻麻的内容,包裹着一颗放飞自我的心。


需要强调的一下的是,门罗放弃了各种“名称”(也因为这个网上有些读者给了差评),把万物归结于最根本的“状态”“作用”“功能”,对最复杂的装置,做出最简单、通透的解释



从这套书里,我们几乎能感觉到他返朴归真的一种洒脱随意,他掌握的已经不是“知识”,而是对万事万物的“了解”。


所以《万物解释者》这个名字足够霸气,里面的内容也确实争气。


下面,我们直接来看看这三本书都在讲些什么。


 01 

《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前言有句话十分醒目:我发现想要完整地回答一个愚蠢的问题有时会带来许多十分有趣的东西。


哈哈,这三个形容词,基本上就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了,脑洞大开的问题往往有点“蠢”,但当我们力求完整地去了解它时,有趣的东西也就来了。


这本书差不多集合了近百个“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作者都会长篇大论,很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

 


有些则用几行字把人“打发”了,略有点意犹未尽啊。



很多问题,我感觉问到了我心里去。


比如《激光笔》这个: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拿着激光笔同时照向月亮,月亮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作者首先带我们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时看到月亮


看到这里我就乐了,作者不去考虑“怎么才能说服所有人用激光笔照月亮”,却考虑“是不是所有人能同时看到月亮”,真是一种魔幻的严谨啊。


然后作者非常认真地选择了一个能让所有人看到月亮的地点,预定了一个亮半边暗半边的月亮,开始实操了。



结果毫无变化,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已经拿到答案了。


但是,作者力求“完整”的答案,所以,他决定换激光笔,“再给力一点”。



还是不行?继续升级、升级、升级……功夫不负有心人,月亮的亮度真的变了。



到最后,作者真的点“亮”了月亮,它发出明亮的光芒。地球付出的代价是,在2分钟内耗尽地球上所有原油储备。



很极端,但它是有可能实现的。


在这种疯狂又拥有数据支撑的假设中,我们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感,我想,这也是我们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


在《随机祝福电话》里,则讨论了一个看起来毫无价值的问题:如果你随机拨打一个电话号码,然后说“上帝保佑你”。那么有多大概率接电话的那人刚打过喷嚏?



这个问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思考路径:抓住问题的本质(概率)👉查找证据(打喷嚏论文)👉实践(假设的)



还有一种问题是很“现实”的,比如《飞越州》里讨论的这个:美国哪一个州被飞机飞越的次数最多?



这种现实问题,解答起来可真的一点都不帅气,作者说,他查询了1万多条飞行路线,才找到答案。



纵使他学富五车,可这时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去查询和统计。


但这也正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啊,哪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是从千锤百炼中得来?


随意列举一些问题,感受一下它的风格。


01
全球风暴

Q:如果地球和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瞬间停止转动,但大气层还是保持原来的速度,会怎样?




02
太空潜水艇

Q:核潜艇在近地轨道太空中能坚持多久?




03
自由落体

Q: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跳下去能让你体验到时间最久的自由落体?



反正吧,面对千奇百怪的问题,作者没有什么套路模板,而是用非常认真、严谨的态度一一拆解回答,触碰各种极限的边缘,看得超过瘾。



 02 

《How to》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打开书就会发现,相对于《what if》脑洞大开的问题,《how to》目录页简直就叫“平平无奇”。



如何跳得很高、如何挖一个坑、如何弹钢琴、如何搬家……如果不是我先看了《what if》,看到这样的问题,80%掉头就走啊。


别着急,哈哈,是时候再次见识兰道尔·门罗的厉害了。


就从第一个问题《如何跳得很高》开始吧。



一开始,画风很正常,作者分析跳高运动员怎么跳到2.4米的高度



这显然不能满足作者和读者,所以,接下来,作者用一个公式计算出撑杆跳运动员如何跳出6.16米的高度



然后,脑洞就此打开了,平地的高度太一般,作者直接把跳高地点搬到高山上,极地旋涡、极夜喷流、空气波……


各种不切实际但又很有道理的方案被搬上案头,如果照做,人类一定能创造出奇迹。



是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果然很切题啊。


这只是开胃小菜,后面还有更多让人大开眼界的方案。


比如《如何举办一场泳池派对》,就奉上了目眩神迷的神操作。



首先,我得拥有一个泳池。


于是,我得先弄明白什么是“环向应力”,并计算出我需要多少水。


通过很多个公式,我似乎拿到结果了。



然后,我得想办法搞来这些水💧。


简单的方案,是用消防水管接街道上的水,或者用15万美元订购足够多的矿泉水。



当然,如何快速的打开这些矿泉水,成了新的问题。


作者给到一个靠谱的办法,那就是用工业粉碎机来帮忙👇



前面说的都有点儿麻烦,我也可以考虑利用“虹吸管”的原理,直接从邻居家偷水。


从理论上来说,这真是个很实用的方案了。



如果这些都不够好,那么,思路打开,我还可以:自己造水、从空气中取水、从海里取水、从陆地上取水……

 


好棒,我拥有了接近10个方案来取得泳池的水,感觉人生的厚度都增加了,因为我的知识量大大提升了!


虽然好像有哪儿不太对,但作者真的已经尽力了……


当看到平平无奇的问题,拥有了惊世骇俗的解决方案,我再次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哈哈,这样的科普读物,真的很欢乐。


01
如何搬家
……好消息是,在无摩擦的真空环境里,平着推东西一点也不费力。


02
如何扔东西

为了扔一个东西,人必须用自己的肌肉力量为它加速,而人体一次能产生的肌肉力量总共也只有那么多。




03
如何寄快递(从太空)
宇航员会时不时地一不小心给地球寄个快递。


04
如何交到朋友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偶然的相遇并不会带来友谊。



其实,人类社会从远古发展至今,已经花了几百万年去了解这个世界。在每一个朴实无华的现象后面,都可能暗藏着几代人的努力探索。


《how to》这本书初看不切实际,事实上,它只是在提醒我们“回头看”而已。



 03 

《万物解释者》


《万物解释者》这本超级大书的自我定位,就是“复杂事物的极简说明书”


这个挑战很大,因为要把复杂事物说明白已经很不容易,结果它居然还要用“极简”的方式。


而当看完书的内容,再回过头来理解这句话,会更有认同感,因为作者真的努力去到事物最本质的层级,用人人都能听懂的词语来解释那些高深的事物。


这种独特的气质,从目录页就开始了。


你看,“目录”不叫目录,而是“这本书里每一页介绍的东西”。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页用来干什么。



大部分是一个页码解释一个复杂事物,有一小部分用了拉页,细节超详尽的大幅蓝图,解释了45个复杂事物


这45个复杂事物有电池、手机、微波炉、直升机、火星车……题材选择毫无规律可言。


既有深入宇宙的巨型“多人太空屋”👇



也有小到不能再小的“组成你的身体的小水袋”👇



翻到第1页,来看看多人太空屋是什么。作者给出的一句话概括是:



那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生活在这个屋子里的人们在其中工作、玩耍、给地球拍照。哈哈,听起来好简单。



当然,这么独一无二的大家伙,只能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际空间站”了。


三两句话说完它的基本情况后,作者用一个超大的平面图,展示这个太空屋的组成



能量翅膀、门廊、抓手胳膊、人员出入口、麻烦船……看完这些名称,终于觉得国际空间站离我等凡人也不是太远嘛。


继续往后翻,是组成你的身体的小水袋。看这个文字和图画的占地面积,其解释难度可一点也不比多人太空屋简单啊。



“所有活着的生命都是由装着水的小袋子组成的”,明确、毫不含糊的定义本身,就是“极简”的一种。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这个小水袋里的各种组成部分,装袋机、外墙、空口袋、让你生病的东西……



想必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小水袋就是动物细胞


除了实物,作者还会展示一些社会关系或现象,比如这棵“生物树”。内容太多,它是个大拉页。



它其实是个生物谱系树,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说实话,在不使用专业名称的情况下,直接看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比如八条腿的咬东西的家伙、家里的虫子、造小山的东西……像猜谜一样。



这时候,就可以掏出它附送的《事物通用名词表》,对照着来看了。



我摘录一小部分内容放到这里,感受一下作者像弹珠一样四处跳动的思维。


01
云图
为了画出天空的地图,我们用太空船从上面看着云朵,用无线电波从旁边看着云朵。


02
烧光城市的武器

他们能让这种金属变得特别热,炸开后发出来的光和火能烧光整座城市。




03
水房间
这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最棒的东西之一。


04
高路
在大坑或是河上修一条短短的路很简单,但是修一条长长的路可能就很难。

总之,因为抛弃了专有的名词,我们在了解复杂事物时没有了束缚,不管年龄大小,都处于同一认知层级上,用来亲子共读再合适不过了。


插播一句,书的整体是蓝白色,纸张摸着很舒服,是本值得收藏的书。




        丹妈碎碎念         


以上就是兰道尔·门罗的三本代表作,它们读起来可能并没有特别实用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接近于艺术——没有什么用,但能让我身心愉悦。

或许,兰道尔·门罗在做的,就是一种“科学的艺术”,让我等凡人,得以用欣赏的、喜欢的目光,去靠近原本端庄严谨、生人勿近的科学;

让孩子得以抛开条条框框,尽情畅想甚至见证科学如何做游戏、如何和生活“打成一片”。这,可能就是它最大的作用了。

套书我也想好好囤着,准备给叮当看,预计会是他喜欢的风格。最近他终于要把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快看完了,朝代顺口溜也背得很熟了。上小学后,阅读被压缩得严重,趁寒假可以恶补下了。


年底出版社快递停了,今天这套书只能是纯推荐了。大家可以去平台,趁快递还可以发,想入手的话抓紧时间下单吧。




往期科普推荐

《加古里子·地球的力量科学绘本》

《潜入地球》

• 信息类图画书「海陆空三部曲」

• 自然科普画册《大自然》系列

《科学之友》全系列

 尤斯伯恩《24小时漫画》


《大象班都拉》

《不可思议的大国重器》

《地下水下》

《好想去这样那样的国家》

《这就是地理》

• 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

《藏在地图里的大百科》

• 适合小学生的科普绘本(1)

• 适合小学生的科普绘本(2)

• 适合小学生的科普绘本(3)

• 适合小学生的科普绘本(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