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次中秋假期,我和娃的一点小进步

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24-12-03

今年的中秋节,我一拖三带叮当和他俩同学又去了趟北京,把他心心念念想去的国博、军博打卡了,也顺带再温习下故宫和科技馆。



和暑假出行一样,继续培养他的一些独立能力,除了自己收拾行李,带好自己要看的书,还让他慢慢地参与做些攻略,以及教他怎么在学习机的b站,怎么搜索和下载自己想看的视频和纪录片(主要是在B站下载)


我的任务就是和他们协商好时间,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他们能独立做到,我也能安静看会书。


效果执行得还算及格。在酒店,他先和小伙伴们玩会,然后学习下,其余时间他基本上只看书和看下载好的视频。





其实去年开始,我就一直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最初想到这事,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太不自由,也太不独立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算了,还一空下来就要找妈:


“妈妈,我好无聊”

“妈妈,现在干嘛”

……


问了问周围,这样的情况,不止是出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在叮当这样的小学生身上也很常见。


我记得我的小时候,八九岁的年纪,就已经一个人到处溜。


放了学,学校旁的小卖部,同学家,路边的田野小树林……说起来好像有点可怜。那时候爸妈忙,没空陪更没空管,去哪、做什么,都是自己想了就呼朋唤友自己去,家里打酱油,帮父母给邻居送点啥的,一个人跑得可欢了。


小时候干过的很多事,现在想想,没出事那都是我命大。要放现在娃身上,可是想都不敢想……但那样的童年,真的是旷野。


现在环境变了,哥哥今年都快9岁了,自己离开小区,离开父母这种事,他都还没机会体验,想想也不知道是一种幸运还是悲哀。


from:Tomoko Mizuno [日]




上学期末,我和他的4个同学家长商量了下,在周末做了几次尝试(方法仅个人体验,如觉不安全请勿模仿❗️)


放他们4个娃,自己从学校,坐地铁,独自去深圳书城试试。


但毕竟才二年级,老母亲是绝对不可能放心的。


第一次,我们让一个爸爸偷跟着,结果中途被发现了……计划失败。


第二次,我们聪明了,找了个认识的深大学生,尾随跟踪,一路在群里给我们发照片直播报平安。


照片上看,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可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


一路自己过马路,坐地铁,到了书店,也没吵没闹。叮当还自己选了2本书看,一本是《父与子》,一本宫崎骏动画的漫画书。


出门前,给他们一人带了100块现金,看完书,他们又一起去了必胜客吃饭。


买单时不会算钱,还知道请服务员阿姨帮忙,中间有个孩子的钱掉了,大家又一起凑钱帮他。


回来时,几个人因为路线争了起来,最后他们中的大姐大说服了大家……


只是在消费方面,第一次出去的时候出了点岔子。


带出去的100块现金,花的还算理智,65用来吃饭,剩下的买了糖和玩具,但队友出门前不放心,给叮当开了个电话手表支付。


然后我们人在家中,就听见少爷的一笔笔“大额订单”出去了,其中最大的一笔90元!


回来看才知道,买了个狼人杀的桌游,也还算益智类消费,但下次,还是就带现金好了。


那次出行,派去的大学生其实只跟到午饭就走了,下午回来路上的这些事,都是叮当回家告诉我的,还问我下次他们是不是可以出省了。


我天真的傻儿子,真的一点没怀疑妈妈们有派人跟踪的事😄


我不忍打击,只好尴尬而不失礼貌劝他:“出省是迟早的事,不过我觉得你们还是先在深圳多转转。”


聊的时候他挺开心,还有点小得意,小自豪。


是那种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可以依靠自己了自己长大了的自豪。


from:小红书-画画的小马驹




有想到前些天给哆啦读林明子,突然很被这些小主角身体里那份大大的、独立的力量打动。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里,美依走到商店门口发现没人,那份怯生生,却又还是选择深吸一口气,大声叫唤店主的勇气:



在斜坡上把钱摔掉了,腿痛的要命,也顾不上哭,爬起来,捂着膝盖,最后在路边找到硬币的喜悦,继续干劲十足的前进~




还有哆啦最喜欢的这本《第一次野营》,也是讲一个小女孩非要跟邻居的哥哥姐姐去野营,别人说她太小,怕黑,她大喊着“她可以”“她不怕”的那份不服气:



被哥哥说小孩子不会捡柴火,立马气鼓鼓地去扛个最大柴火的那份稚气与执着:




想要自我承担,自我依靠,本来就是每个孩子,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渴望。


当孩子真的想做好一件事,小小的身体,就会充满大人都难以比拟和想象的力量。


林明子的作品中有非常多这样的题材:孩子自己坐火车,自己去奶奶家,自己照顾妹妹……


故事情节简单平常,我爱看,因为很多场景也是我的童年,孩子们也爱看,经久不衰。


我想这是因为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一颗想自由,想长大,想自己去做很多事,去冒险,去自己看世界的心


只是在如今社会,因为人身安全的考虑,城市交通等客观原因,这些故事,似乎成了一个个童话,一个个只能存在在书里的场景……


不要说叮当这么大的孩子,我听闻一些朋友的孩子,十几岁了,都还没试过自己独自一人出去走走……


这样的童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对自由对自我,对独立的理解和感受,又会是怎样?


总有父母的陪伴和安排,是一种爱和保护,但会不会也是一种无形的窒息和阻碍?


from:haamjuhae [韩]





这半年来,我一直在通过很多形式想多给叮当一些自由,或者说,让他独立的空间。


这种独立,可以是行动上的独立,也可以是时间上的,比如暑假后期开始让他自己安排时间,晚上记录下自己今天干了啥。


是生活上的,假期旅行,让他自己收行李,跟着哥哥们一起自己洗衣服,反正干不干净都是他自己穿。


也是选择上的,比如在他又来问我“妈妈,接下来要干嘛”的时候,直接把问题甩回给他:“你自己想做些什么呢?"


如果他说不知道,我会提供几个选择,里面同时暗藏我猜他想做的和我想他做的,比如看书、看纪录片、和妹妹玩,去同学家玩……


当然,我还是会经常压不住我的控制欲。


比如他选了去同学家玩,我经常还是会忍不住嘴欠地问一句“那你xx作业做完了吗?”……没办法,控制惯了,也要给老妈子一点时间。


以及,在自理这块,说实话,也没那么顺利。


完全不能奢望娃能马上独立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的,前期我们是又得敢放手,又得继续做“脚手架”。


比如在生活自理上,他就进展得相当缓慢。


之前就和他说过很多次,不要把脱下来的衣服直接扔地上,要统一丢去客厅卫生间的脏衣篓。


但他目前能做到的是,就是把脏衣服放洗漱台上,没像之前踩地上。


嗯,算是进步一点点。


我现在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再降低要求,在主卧卫生间里加一个他的专属脏衣篓。


除此之外,还得能忍受得住放手之后的种种“烂摊子”:





让他自己收书包,结果就是去到班上发现书没拿;自己安排时间,就会出现最后作业写不完,他自己要去和老师交代……老母亲的小心脏是分分钟需要自我安抚:“没事的”“第一次”“别骂他”。


以及还要及时劝住家里总想要伸手帮一把孩子的“好心亲友”。


暑假出游,让叮当自己洗衣服,外婆看不过去了,秉持着万事以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第一的总原则,最后只能协商到,我妈洗一天,叮当自己洗一天。


整个实施起来,刚开始,是真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


但想想,人类幼崽的生长期之所以那么长,不就是用来练习和犯错的嘛。


而这个过程,我也在劝自己,就把它当作一个“修炼自己”的过程。


修啥呢?修我自己的控制欲,修我对孩子的不信任,对未知的恐惧……时刻谨防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挫败了娃的成就感,内驱力。


from:Sydney Smith [加拿大]


育儿,有时真是一场和自己的搏斗。


每次放手的瞬间,总是会同时涌出一些担心,


当妈的就是永远想变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娃在上面自己走钢丝,不知天高地厚地蹦跶得正欢,妈不影响你,但妈还是想在下面兜着……


因为我知道(疯狂自我洗脑),一个孩子只有在自己真实的选择,真实的成功和失败里,才能感受到真实的自己,长出真实的勇敢与担当。


妈妈愿意一次次努力憋住自己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在下面兜着,陪你走过一趟又一趟!



End




 丹妈碎碎念 

• 38岁,这样重启人生,有点爽

• 38岁,最应该放下的一个执念

• 最近每晚10点,离家出走…….

• 35+中年女人的自愈方式

• 社恐妈生个社牛女,女儿教我的二三事

• 半夜,给队友发了段小作文


封面插画 | Sydney Smith [加拿大]

美编 | 可欣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