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怒斥暴力杀医,咱们学校又该如何面对“校闹”?

俞华 校长会 2021-06-11


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没有忘记遇害的杨文医生。



2019年12月24日6时许,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工作时,被一位患者家属用刀割伤颈部。12月25日零时50分,杨文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去世。


一位目击整件事情发生的值班医生说,杨文医生遇害后,患者家属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没有任何道歉的话。


对此,人民日报发文《对暴力伤医“零容忍” 还白衣天使应有尊严》。


几天来,不少民众自发来到医院,送来鲜花和卡片悼念杨文。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左侧设置了悼念点。屋里桌子上堆满了全国各地网友、校友、医学院的学生,杨文的同事,还有医生同行送来的鲜花。


因为鲜花太多了,桌子上已经搁不下,花束都摆在地上。



医院本该只有救死扶伤的柳叶刀,“垃圾人”却带来了屠刀。案发后,有关“医闹”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医院尚且如此,我们的校园又何尝静悄悄?“校闹”之烈不亚于“医闹”。



01

“垃圾人”频频出现,学校也不放过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在《垃圾车法则》中写道:有的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悔、愤怒、失望的情绪。


随着垃圾越堆越高,就需要找地方倾倒,释放出来。他们会逮着一切机会,到处碰瓷、找茬、泄愤。如果你给他们机会,垃圾就会全部倾倒在你身上。


这种人就是“垃圾人”。



还有很多“垃圾人”把魔爪伸向学校——


2005年2月24日,上海发生首例校园劫持事件:一名歹徒闯进位于普陀区江宁学校,进入一年级4班教室,持刀劫持了一名一年级男生,后被警方制服。


2019年1月8日,北京校园伤害学生事件:北京市西城宣师一附小右安校区内发生一起男子伤害学生事件,嫌疑人贾某某因未能与学校续签劳务派遣合同而发泄不满情绪,持日常工作用的手锤在课间将多名孩子打伤。


2019年12月17日,广西大化县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卢姓男子因和廖姓家长起冲突,持刀进入大化县第四中学行凶致两名初一男生一死一伤。


更令人唏嘘的是,大部分“校闹”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家长,甚至是学生——


2013年12月,成都郊县某民办学校一女生深夜想出去见网友,结果从宿舍楼二楼翻越时坠下造成骨折。事后,学生家长不仅向学校索要治疗费用,还索要住院期间的护理费、误工费、生活费。七八名家长住在学校不走,每间办公室去搜找校长,见老师就骂。


2015年12月4日,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高三班主任滕某,在办公室约谈学生龙某及其家长时,被龙某持水果刀杀害。


2016年5月,安徽宿州市一名中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突然躺在地上,失去了意识。虽然学校、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办法进行救治,仍无法挽回其生命。学生家长选择了围堵学校大门,甚至摆上花圈、拉上横幅,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如今,除了专业“医闹”,还有专业“校闹”。一旦发生学生自杀等情况,甚至有专门的“公司”,可以帮人组织“全班人马、全部道具”到学校闹事,包括“场面的布置”都有讲究。


面对这样的专业“校闹”,学校无疑苦不堪言。继“医闹”之后,“校闹”也开始专业化、组织化、团伙化了。



02

为何校闹无休无止?


“校闹”的说法来源于“医闹”,究其本质来讲,“校闹”行为人往往企图通过这种扰乱活动,制造事端,给学校和教育部门施加压力,以实现自己的某种无理要求或者借机发泄不满情绪。


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一些不理智的家长“信闹不信法”,他们往往采取堵校门口、拉条幅等方式,轻则围攻学校领导和教师,重则聚众游行静坐、堵门堵路甚至伴有打砸行为,冲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引起“校闹”的表面原因:


  • 教师的不当行为。比如,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旷课老师没有及时通知家长,老师不给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批改作业。这些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传统教育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而现代教育强调对教育对象个体地位的尊重。

  • 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后,家长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比如,学生逃课后发生意外情况、学生与他人打架致伤、在上体育课时受伤。还有,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教师“性侵”“猥亵”行为,更容易引起“校闹”。

  • 家长的无理取闹。有的学生在家自杀,在没有确定事情发生的原因之前,家长就大闹学校;更有甚者指责老师管得太严,要求不要安排孩子值日、做作业,等等。家长的错误认识,消解了学校和教师的权威,也弱化了家长的责任意识。

  •  “垃圾人”走进学校。世界上存在很多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丢。比如各类校园劫持事件,伤害学生事件。


引起“校闹”的深层原因:


  •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由于我国没有《学校安全法》,对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责任界限划分不明确,导致在校园安全事故处理中学校处于被动状态。还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校闹”现象不愿管、不敢管,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客观上纵容了“校闹”。

  • 家长的法律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只要是孩子在学校发生事故就是学校的错,这些家长觉得事情一旦闹起来社会就会关注,想以此给学校施压,而对自己行为是否犯法不管不顾。

  • 学生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度设计有缺陷。按照现行的社保政策,学生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所获得的保险理赔金过低,当事家长进行“校闹”有时也是无奈之举。在现有渠道得不到有效救济时,家长往往诉诸“校闹”。

  •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摩擦频发。生活在社会上的不同年龄层不同财富阶级的人,代沟不是一般的大,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碰撞。

  • 社会舆论倾向于同情“校闹”的学生家长。这就是文化的问题。中国一直有中庸的文化。就和患者打医生,飞机晚点砸柜台一样。中国按闹分配的现象太严重,老老实实的人总吃亏,闹事的人总占便宜。


鲁迅说的好:“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在这种文化里,爱闹事的人占便宜。



03

面对“校闹”,我们能做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马敏曾介绍,该校一名学生在学习游泳时发生意外,造成了瘫痪。对于这种事情,学校到底需要承担多大责任,由于法律的缺失,没人能说清楚。但学校支出医药费 150 多万元。还有一个学生生病去世了,家长也来找学校要钱。


马敏说,他当华中师大校长那几年,作为法人代表,他时常接到出庭通知,而且官司“每打必输”。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指出,我国当前缺失《学校法》等重要法律,学校与老师之间、学校与政府部门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都存在法律的模糊或空白地带。因此,学校屡屡被人讹诈,承担无限责任。


学校承担责任应该是依法、有序的,不应该是无序、无理的。


面对无休止的“校闹”,请记牢这10招。





1



政府表态,坚决制止和打击“校闹”行为


2019年7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构建了治理“校闹”的制度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及“校闹”的犯罪行为,保障学校安心办学。



下一步,教育部拟推动先行制定相关行政法规,积极争取支持,推动《学校安全条例》制定工作。





2



学校要积极主动


作为学校,在“校闹”发生之后,要挺直脊梁站出来,全方位调查清楚事件的原委。如果是教师的错误,除对涉事教师进行相应行政处罚外,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如果是学生家长的错误,就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理直气壮地为教师说话,坚决不让任何损害教师权益的事情发生。





3



联络媒体公开真相


学校应积极主动联络媒体,向媒体公开相关信息,取得媒体的支持,进行公平公正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避免舆论因不明真相而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伤害教师。同时,应向全体家长公开相关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



要保护好老师


遏制“校闹”的泛滥和蔓延,学校不能“胳膊肘向外拐”,甚至对教师“过河拆桥”,应切实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最大限度地关爱和保护教师,成为教师坚强的依靠和后盾。尤其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家长,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敢于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说“不”,让闹事者在校园“无理寸步难行”。






5



强化依法治校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





6



加强法制教育,消除“校闹”


要想真正实行依法治校,关键在于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因此,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普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


许多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对学生爱之深恨之切的结果。当教师懂法之后,在发火或者冲动之时,就会联想到法律,可能态度会相对温和许多,掐灭了可能引起“校闹”的火苗。





7



运用法律武器,杜绝“校闹”


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理清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在学生教育中的职责界限,推动“校闹”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加快引入独立于学校、教师、家长的家校矛盾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成立由教育、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组成的“家校纠纷调处中心”,构筑多方治理体系,统筹协调处置“校闹”问题,将“校闹”从校园内移出。



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须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对家长“攻心为上”,依托家长委员会平台,及时主动地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争取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建立民主、和谐的家校关系。





8




强化教师管理和师德建设,规范教学行为


变“校闹”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教师管理,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的发生,筑起一道规避“校闹”发生的防护墙。





9



课内课外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学生安全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既有学校设施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也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还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等等。


学校要完善各项制度,确实落实“一岗双责”,通过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安全奖”,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安全教育等,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10



面对“垃圾人”,教会学生自救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遇到违法犯罪分子进校伤人,学校不仅要教孩子保持警惕、自我保护,也需要告诉孩子,如果身边真的发生这种事,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老师也曾经就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给过以下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牢记这个顺口溜:


上学放学别扎堆:

上学、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人多,作为老师要有心防。很多案例都是歹徒选择人越多的时候下手。让孩子脱离开校门前的扎堆儿,会相对更安全。


送进校门再转身:

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要告诉家长不能把孩子送到校门转身就走,而应该把孩子送到自己手里。这就是送孩子的“手递手原则”,把危险的机率降到最低。


遇到坏人转身跑:

孩子紧张的时候往往不会转身跑,而是迎着歹徒跑。很多案例都是孩子跑到歹徒的怀里,因为他们会慌,慌不择路。这句话老师一定要跟孩子说:“遇到坏人转身跑,你掉个个儿再跑,千万不能迎着跑。”


跑到老师身后藏:

跑的方向,尽量往老师、警察、大人的身后跑。学校要平时应自觉维护安全措施,在演习、演练中熟悉其用法。



在这个纷杂的时代,

孩子们面临着各种侵扰,

总有我们力所不及之处。

孩子们终有一天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作为教育从业者,在能力范围内,

我们自己首先要尽最大的努力教会孩子:

保护自己排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


 参考资料 

侯春平,依法治理“校闹” 还校园安静教学环境,人民教育,2016.1

原春琳 张国,学校频遭“校闹” 遇官司“每打必输”,内蒙古教育,2015.4

陈 静,由“垃圾人定律”想到的,中国工会财会,2015.8



责编 | 赵矗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文



推荐阅读

● 《庆余年》终于播完了!范闲的成长轨迹,却引发了“男孩危机”的讨论

● 自嗨式的元旦晚会,该停停了!说好的活动育人呢?!

● 2019,感谢执着的你没有放弃

● 70、80、90后老师对比图,内容过于真实,不服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