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惜陶西平先生逝世 | 多少校长心中都有他的音容笑貌,如今化为不尽的哀思

校长会编辑部 校长会 2021-06-10


穿过漫长的岁月,我回来了,我还是那颗头颅,还是那颗心。


这是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的诗作,也是陶西平生前最喜爱的一首诗歌。


2020年5月19日凌晨6时15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溘然长逝,享年85岁。


网友沉痛地哀悼:天上又多了一颗教育界的星。


的确,陶西平先生一直都是中国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星星。自1955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始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研究者以及引领者。


从普通教师到中学校长,再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这位老人一生为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太多太多。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人来说,是财富,是宝库,更是不竭的思想源泉。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先后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等书,著有《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沉浸于求索之中》《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在反思中创新》等书,启发了无数教育界人士。


2018年,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召开之际,他83岁,身体未必如昔,但思想依旧那么深邃。他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的主题报告。让人不禁感慨:这位八旬老人至今仍活跃在教育的舞台上,孜孜不倦地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无需怀疑,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支撑着陶西平走过了六十载春秋与冬夏。人生几沉浮,依然一片心。诗歌照人,正如同他所热爱的诗一样,拨开岁月的迷雾,他还是那颗未改的初心。



01

母校北京四中:

难忘当年入学时自己买桌椅的故事


1935年,一个战火连天的年份,陶西平出生在湖南益阳。走过反侵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陶西平从童年走到了少年。1948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考入了著名的北京四中。



时至今日,北京四中仍然保留着他当年入学时,学生档案上的照片,照片上一个白衣少年面庞清瘦,眼光清澈。那年,他13岁。


考入四中后,学生们接到的第一个通知,就是要自己去买一套课桌椅。学校桌椅只够高中的,初中生要自备。于是,陶西平的父亲就带着他去东单的市场上,买了一套旧桌椅。


第二天搬到学校,才发现同学的桌椅各式各样,高矮不一。有的同学没钱买,就用砖头垒起来,上面搭一块木板。陶西平的同桌竟然从家里搬来了厚重的八仙桌,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台湾文化人李敖。



60多年后,陶西平再回母校,已是鬓染白霜。他对着四中的孩子们演讲,身后是13岁入学时的照片。70多岁的老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眼神依然和那个少年一般清澈,只是更有智慧。他用这个课桌的故事,勉励他的小学弟学妹们。


陶西平对母校的感情很深,他说:“每年春节正月初四,在海淀区一个啤酒馆里,肯定会有一群老头儿聚会。这群人中有大学校长、教授,有每天研究物理、数学的科学家,有当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副总指挥,有‘嫦娥一号’的副总指挥,有第一个发明汉字计算机输入法的专家——这是北京四中1954届的毕业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四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迹最深。”



02

文科状元入北大:

因病因穷休学,却遇到一生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每个人都意气风发,一腔热血,陶西平也不例外。他进入了第一个初中俄语班,当上了初二联合支部的书记、高一学生会副主席,高二高三学生会主席。在抗美援朝期间,他甚至还申请去朝鲜战场,但因年龄太小,没被批准。


陶西平不仅学生工作做得出色,学习成绩更是十分优秀。高考前两个月,进入到学生自主复习阶段,陶西平每天带上两个烧饼,到北海公园念书。



1954年,他以华北五省一市文科状元的成绩顺利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但他十分谦虚,丝毫不以此为傲。


他说:“当时得第一名也没有任何掌声,没有人把状元当成多大的光荣。我是因为在四中碰到了名师。”尊师重道的陶西平至今还把四中一些老师的名字记得丝毫不差。


不幸的是,上了大学以后,陶西平生了病,因为家庭贫困,母亲一个人要养活五个孩子,实在无力承担,不得不休学。


1955年,他的病逐渐转好,20岁的他开始参加工作,成为北京市第九中学的一名教师。从此,他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03

特定时代亦伤亦苦:

穿过漫长的岁月,他回来了


在北京第九中学,陶西平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乐趣,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可是不久之后,就遇上了整风运动,接下来是反右运动,陶西平被发配到农村种地。但即使如此,陶西平也没有丧失理想。


之后,他又回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因为老师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俄语他都教过。经过一系列的运动波折,1978年,陶西平被调到一所重点中学教书。1979年,他得以平反。


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他立即想起中学时代读过的土耳其诗人的诗歌:穿过漫长的岁月,我回来了,还是那颗头颅,还是那颗心……


“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印迹,我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失败是财富,之所以没有倒下,是因为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可以迎接多种挑战。”陶西平回忆当年,条件非常艰苦,早饭是一个窝头和一点咸菜,中午是两个窝头和白菜,晚上两个窝头,一年吃一顿肉。但因为有理想、有信念,一点不觉得苦,都坚持下来了。



04

走在时代前列:

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

做迎风斗浪的海燕


改革开放之初,时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的陶西平,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积极试行他的改革方案,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做文章,为十二中的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像十二中这种公办学校着力进行改革的同时,民办学校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


然而,许多人对民办教育仍抱有偏见。在这种背景下,已走上市级领导岗位的陶西平多次发表讲话,他曾任《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参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调研、起草和宣传工作,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了当之无愧的国际前沿领域之一,美国与日本纷纷开始进行“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


2006年,陶西平在《脑科学与教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脑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对于激发人的潜能的巨大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脑科学知识的学习


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教育公平成了陶西平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他看来,教育公平已经从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化为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的公平。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陶西平老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他文章中的这段话:“每位教育家都有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培养另一个人成为教育家。因为教育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迎风斗浪的海燕。历史上的教育家们都很难有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然后,他们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沐浴春风而自在成长。”



05

人间浓浓情思:

多少校长心中都有他的音容笑貌,

如今化为不尽的哀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陶老的逝世,对教育界无疑是一记惊雷。许多校长在得知陶老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遗憾,写下了沉痛的悼念文字,以寄哀思。


在与陶老交往的十余年时间里,感动于他对年轻人,对后辈的支持和鼓励。也感动于他为人的随和,即使第一次与他见面也不会有陌生感。


记得2007年第一次与陶老见面,那时我刚刚开始负责五中工作,那时我35岁,陶老就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多次参与北京五中的活动并对学校工作提出很多非常诚恳的建议和意见。


还记得2018年,五中教育集团校庆的文艺汇演上,我们邀请陶老参加。活动在下午,当天凌晨时,陶老特意发来很长地短信表达对学校文艺活动的肯定和看法。当时我特别感动,至今难忘。


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校长

张斌平

记得十年前,陶西平先生作为北京四中校友,被学生邀请回母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陶老精神矍铄,与一般的年长的教育专家不一样,他很幽默,好像无所不知,特别是热点现象,流行的话题,时尚的语言,他都了解,能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娓娓而谈,生动有趣,把小故事与大道理融合起来,学生都爱听他的讲座。


2018年,在丰台二中的办学研讨会前,我准备出了一本教育专著《培养尚品的中国人》,陶老那时身体就不太好,但还是短信鼓励我好好做校长,并欣然答应为我这本小册子写序言,他说:“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你讲述了丰台二中关于如何立足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考”。他特别希望丰台二中越来越好,多次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指导。


特别感谢和怀念这位教育家前辈。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校长

何石明

我最近在硏读陶西平老师的文集,读着读着,得到老人家离开我们的消息,眼泪不自觉地掉下来,落到字里行间。陶老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硏究者,更是教育实践推动者。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校长

高峰

今天上午得知陶老去世,消息突如其来,心情十分沉重。陶老不仅是我一直崇敬的领导、学者,也是我家人的朋友。


虽然跟陶老接触不多,但他的教育思想和领导艺术一直影响和感染着我,最为深刻的就是“教学领导要把主要的精力用来研究教学,要坚持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这些年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革与管理,走进课堂,关注课堂教学,走近教师,聆听他们的呼声,与教育教学的干部们一起抓课堂,搞改革,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会经常阅读陶老所写的书,从书中寻找解决的答案,特别是常态课有效教学的很多思路来源于他的文章和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北京市第七中学书记

王喜林

惊悉陶西平先生辞世消息,心情十分悲痛!我们全家向陶西平同志的离去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八十五载人生,陶老奋斗了一生,笑傲了一生,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如今我们逝去的不仅是一位长者,更是教育人的向导,离开的不仅是一位老人,更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悲痛长号、泪眼呼啸。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让我们祈祷,陶西平同志走入天国的怀抱!安息!


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

曾军良

知道陶老,那时他还是北京十二中的校长,是八十年代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初识陶老,是在二十五年前东城“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他作为专家为我们解惑答疑;


一路走来,不时会听到他的睿智的话语,不时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位始终充满激情,把毕生献给教育的老师;


一位总在不断思考,对未知勇于探索的先生。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

袁利军

惊闻陶老去世,悲痛之情无以言表。记忆中的他不像个领导,更像个和蔼的长辈。他总是神采奕奕,80高龄仍然思维敏捷、步履矫健不输年轻人。不能忘记是他一直为民办教育发声,一直鼓舞着民办教育人的士气!感恩先生的支持和指引!愿先生一路走好!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

朱敏


陶老,一路走好!

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文


推荐阅读

 数据披露:复学后,校长将面临学生学业两极分化的新情况

● 华二初中事件:舆论力量空前强大的当下,学校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 复学第一课:先抓习惯,再谈成绩!1-9年级“好习惯”一览表,校长请转给老师和家长!

● 别让负面清单,成为超前教育的“行动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