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浪潮下,办学成果将取决于家校共育的水平高低?很多学校还茫然不知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校长会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全文共2392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回首网课期间,最让网友们揪心的照片,莫过于下面这张。
案板上,各色荤素卤菜散发出诱人香味;案板下,一个小女孩端坐物料之间,盯着一台旧式笔记本电脑,专注地上网课。
这样的生活,湖北五峰7岁的柯恩雅已坚持了一个多月。近日,她在卤味铺案板下学习的照片在网络热传,感动了许多人。
网友们的评论令人泪目: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孩子的母亲无奈地说,“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缺少自制力,离不开大人的监督,在案板下上课,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故事,真实地展现出了疫情期间的家校生三方关系。
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个观点,已经被历史无数次证明过了。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全国师生只能转战线上。
就在这时,在线教育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历史任务,万千教育工作者响应教育部号召,踏上了这场未知的征途。自此,在线教育不再只是停留在期刊文章里,停留在教育名家的口中,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每一位师生的桌上、面前、生活里。
在疫情抛出的考题中,学校、老师、孩子和家长都面临着学习方式骤变带来的挑战。
学校需要思考如何做出更多适时的、稳妥的决定和方案支持线上学习开展,老师们需要以最快速度适应隔着屏幕教学,学生们要做到在没有真实监督的情况下自律学习,家长们更是被赋予额外辅导和监督的“新岗位”职责。
在这样的挑战下,家长成为连接孩子与学校的重要纽带,要想让网课发挥出不输传统教学的效用,甚至是更甚一筹,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共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02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天然的合乎逻辑的社会中心,教师比起地区里其他工作的人,更有可能与儿童和家长保持密切而自然的联系。
一个孩子的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家校携手,致力于构建一个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和谐教育场,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成长空间。
那么,如何构建顺畅、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时代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数字化。
纵观本次疫情,在线教育在短期内有效抵御了疫情对我国教育系统的冲击。然而,在线教育只是解“一时燃眉之急”的“近水”吗?
随着国外疫情数据的居高不下,北京及部分地区的疫情再现,人们逐渐认清的现实是:新冠疫情将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甚至季节性发作,并且迁延较长时间,甚至与人类长期共存。与此相对应的,线上教育自然也不会“功成身退”。
另一方面,传统教育面临的危机正是教育新形态萌发壮大的契机。就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呼吁的那样:“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大力促进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将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也要提高家校共育的信息化水平。
其实在此之前,“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已在我国风行多年。然而,就在信息技术轰轰烈烈地持续赋能着多个传统领域的同时,实事求是地说,教育领域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真正落地到各个中小学校的互联网技术,可谓是少之又少。有些即使已落地的技术,也多是停留在技术的表层,缺乏系统思维,更别说真正深入到家校连接这样的细节场景中。
故而疫情之下,仓促上马的线上家校协作并不如人们设想的那么便捷,相反,过高的网络沟通门槛给双方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家长和老师为了相互沟通,均需要下载多个App来完成上课、打卡、作业等任务。当沟通都成为了负担,怎么能构建起健康的家校共育关系?
03
2019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修订)》,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体”的理念。育人共同体的提出,就意味着家长、学校、社会在教育儿童方面,关系是平等的、利害是相连的、责任是共担的。
那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建立家校共育长效互动新模式?
◎平台构建
搭建起家庭教育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平台渠道,学校可以适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育人理念和育人体系;家长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家校和谐沟通、良性互动的局面,提升家长对学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参与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领先的社交沟通平台,企业微信打通了与普通微信之间的渠道,家长不用下载任何APP,只用微信就可以完成与学校的全方位沟通。而大多数父母,都已经养成了微信的使用习惯。
另外,借力腾讯智慧校园丰富的校园应用场景功能模块,将校园信息化能力搬到了“云端”。在这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家长,各角色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应用模块,覆盖了智慧教学、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家校、智慧数据、智慧环境等各个应用场景。
◎方法革新
寻求学校家校合作的科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家校双方都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条件下学生思想观念和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走出简单直接干预或不关心的误区,以引导、探讨、借鉴等鼓励的方式,形成家校互补、协调一致的合作。
◎素养提升
提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育人素养。家庭教育要转变思路、找准角色定位,主动跟上时代的育人理念,提高育人素养,与时俱进;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科技高速迭代更新的“后喻时代”,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技术的变革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方教室,教育的物理阻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学校将在更多领域走向全面开放。
校长,你对学校教育的期待究竟是什么?是囿于眼前的三尺之地,还是远眺亟待变革的未来?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知识的贯通,还是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个套在“模子”里的复制品,还是思想独立的个性自我?
能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教育信息化契机,很可能决定了此后二十年你学校的整体面貌!7月4日,上海,校长会将联合腾讯教育、企业微信,与你共同探讨:我们的家校关系,要到达怎样的未来!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独家对话《创造性思维》作者 :传统教育转型到未来教育,最难攻克的是……
● 一部9分国剧悬疑神作,让我们反思教育到底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