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家校共育融合,正在成为未来教育新走向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校长会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全文共5355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疫情期间全国广泛开展的线上学习,无疑是家校共育的加速推进器。
仓促之间,学校、老师、孩子和家长骤然面临学习方式突变带来的挑战,家长成为连接孩子与学校的重要纽带。
但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段特殊时期的“应急之策”,最敏锐的教育洞察者已经从中窥见了未来教育里家校共育的轮廓。
未来教育将彻底颠覆一切教育现有模式,家校之间会以学生为圆点,起了一个“同心圆”,圈住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那么,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校长、老师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做,才能走好通往未来的家校共育之路?
7月4日,由校长会、企业微信、腾讯教育联合主办的“构建家校沟通渠道,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教育信息化主题研讨会,在上海顺利举行。
这是一场现实与未来的教育对话,旨在为探索构建家校沟通渠道、交流先进家校共育经验、探索育人新模式搭建一个高端对话平台,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共同展望家校共育的无限可能。
名家说
共建智慧家校共育的学习场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张治教授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轮番登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带来学习环境、方法的变迁与学校形态的改变。
学校的进化,就是智能教育的核心理念——智能教育场。因为学校进化了,学校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校园,所以它是泛在的、智慧的、虚拟的。
因为有学习场,所以会有泛在的学习服务。要做到精准化,个性化,必须做到所谓的基于数据,每一个学生都有数字画像,这是第一个要求。将学习数据、生活数据、生物数据、未知信息、社交数据加作业等等,汇集到学生成长数据中心。
建模构建数字画像,提供给老师,做教学沟通、家校协同、个别化教育指导、个性化作业推送;推送给校长,主题字画像是家校协同育人教育场的起点。
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变迁是3.0时代,3.0时代是虚实融合的时代,这个学校虽然叫school,但不是在围墙之内的事。是整个社会泛在的,家校共育的学校就是虚拟学校。
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我们过去的学习局限在正规学习,上课、做作业,而在家自修也算一种学习。每个人作业都是不一样的。基于学习的模型来做个性化的作业,让人在成长路径上走过的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孩子走向终点的路上都是不一样的,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定制的。有人可以跳级,有的人可以留一级。
每一种学习都应该被尊重。我们要创造更多样的学习,创客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成为主流,这样才能让群智发展成为可能。
与人的天性合作。学校本身就是想方设法跟人的天性进行合作,教育场就是要与人的天性合作,成为快乐的生活空间,满足人的好奇、好玩、好胜的天性。
每一个家庭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教育场。家校共育将会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家长全范围参与,有助于学校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这将成为未来教育与整个社会协同进化的重要支点。
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未来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信息化首席专家 张际平教授
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提出,是大家要关注的重大政策,也是我们基础教育一个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行动计划。国家的行动计划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教学模式。
关于资源,未来的资源一种是工具类,学校提供给教师、家长、学生可视化的内容。另一种是操作技能型资源,包括虚拟图谱。
关于教学模式,教育的关注和痛点都在这里面。社会已经改变了,课堂也一定要改变。学校的主要功能不只是教育孩子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年龄人一定要在跟同年龄人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办学校,小学、幼儿园、高中、大学,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才对。所有的都改变了,我们的课堂还这个样子。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很多焦虑源自课堂。
以人为本,教育现代化就要课堂信息化。课堂作为主阵地没有现代化,其他地方现代化也没有意义。课堂创新了,教师才能创新。我们现在对未来课堂的界定就是学生要舒服,这个比读书更重要。装备要先进,是面向未来的。设备要用,要满足现在的速度、内存等功能。而主要是在功能方面,操控便利、资源丰富。
技术方面主要是大数据挖掘。真正的大数据挖掘,是我们教材内容的挖掘。要把这么厚一本教材挖掘出来,到底哪些东西是有用的?90%是没用的。要基于思维可视化,作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一看就懂,把教材里的变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有理论依据,也是基于大脑。孩子思维能力提高了,读书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未来课堂,就是学生开心,减轻老师的负担,有效学习。
名校长说
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
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浙江省衢州二中原校长 徐建平
从管理学的角度,有两个70%的说法。一个人用在管理上的时间,70%是用在沟通,一个单位中出现了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造成。学校、家长、老师之间的问题也是如此。
三个环节很重要,第一个定好位,第二个做到位,第三个才会有地位,要做好家校沟通这个渠道一定要做好这三个。第一个就是定好位,家校沟通的主导方一定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不能在原来的思维层面上考虑问题,不能等到发现问题才想到跟家长沟通。要寻找学生的亮点、主动沟通。不要只是约谈或者电话告知的形式来沟通,要去寻找更有效的沟通方法。
6月30号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讲到了评价之制度的机制要有四个改变,改进结果的评价、强化过程的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所谓有地位,家校沟通,使得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就是绿色沟通。
通过这样三个层次,让家校之间的关系,从三角形到同心圆。我们原来学生、家长、老师,都处于三角形的位置,三个点要变成同心圆的位置,围绕的中心是成长,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构建和谐绿色的沟通氛围。解决新老师,家长、学生尴尬的关系,只有让学生认同新老师,家长才会接受新老师,家长才能保持沟通。
新教师进课堂的第一节课,实际上就是家校沟通的原起点,很重要。
家校沟通不要老是聚焦家长,很多事情要借助学生对老师的认同度,来获得更好的沟通。这样可以让新老师被感动、被鼓舞。换来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更加满意,家长更加放心。家校沟通就会更加的和谐。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要改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未来教育的家校合作理念转变和策略改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 芮火才
未来家长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高。家校合作不是学校去指导家长,1/3向家长学习,1/3和家长合作,1/3给家长指导。家校合作的理念转变,合作地位由不平等走向平等。现在是一头热,不是自由恋爱,是学校强制家庭合作。未来的家庭教育要合作的话,要平等地共同探讨的模式。
合作价值由单一走向多元,我们现在的合作价值是以分数为中心的,价值是单一的,未来的价值是多元的。
合作的方式由统一走向个性,除了感觉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要和它合作讨论以外,学校教育、教师发展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向家长和学生请教。
合作策略的改进,具体而言,学校要由主宰者转变为促进者。学校既要加强对家校合作的指导和引领,也要赋权家长监督和指导学校工作。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一定要注意邀请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的参与,以体现真正的民主和平等,同时保证听到不同群体的声音,保障不同群体的权益。
另外,家校合作的策略改进还要学校由指导员改变为对话者。不但要共同探讨解决家庭的问题也要共同探讨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同时,家访也许应该受到我们更多的重视。家访能真实了解一个孩子的生存状态、成长生态。情感的教育,是现代社会非常奇缺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导向,实施“目中有人”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要减少统一的家长会,统一的校长发言,高高在上,没有互动,要灵活多样。有的是学校的需要开的,有的是家长的需要开的,有的没有任何需要,就是大家在一起聊聊,这样一来家校合作就完全不一样。
面向未来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
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 曾宪一
孩子如果能自适应学习,家庭解放、老师解放。
徐汇中学是基于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我们发展举措:面向未来,线上线下结合,践行“基于5G+MR混合现实的自适应全息学堂。”
MR是混合现实,把AR和VR结合,真实世界可以有虚拟世界的东西,虚拟世界可以有真实客观的东西。
打造自适应全息学堂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个构建线上线下大数据智慧赋能的学习模式。信息化它是赋能,不是负担。
第二个构建面向人人得泛在学习,建立自学系统,突出问题群模板。
第三建设体现信息化化特点的学材资源,新鲜的强交互与时俱进的教材。教材都是面向过去的东西,不能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最要反思的,内容老化、内容繁多、学科分析。网络虚拟世界,以及我们的现代客观世界,这些鲜活的学材太多了。每个老师、学生、家长、教研员都是学材的建设者、更新者、评判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学习。
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创新素养。
运用大数据构建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控自律的管理能力,这块是网上课堂最需要的。然后是构建家校联动的,甚至跨学区的学习群建设。全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词是“选择”。
提高教师指导学习自适应自学的能力。
建立自适应的排课分层选择系统。自适应强交互的平台,一定是交流起来更方便。
建设人工智能加混合现实的全息学习模式:学习主体、学习工具、学习智慧、学习价值要想清楚,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研究正当时,智慧无止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学生自己干,学生自己学,老师靠边站,这是最理想的学堂。老师是主学者,不是包办者。学生的角色,学生要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课堂和学堂是有本质区别,是评价,不是评价教得好不好,而是学得好不好,教得再好,学得不好没用。问题不是学生产生的,必须学生提问才可以,学生不提问,都是伪学习。
自学少教,能学缓教。相信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是教师道德的立足点。还有三个转型,灌输式转变为对话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为学生为中心。学的方式是倡导自学,评的方式是评思维品质。发展的方式是主动发展,不是被动发展。
教学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引发——维持——促进”,薄弱学生觉悟的学习活动。你是促进了薄弱学生的活动,好学生根本不是我们教的。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支持,学生的学业成绩越高。他自己会学了,自己会定目标了,有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名企说
企业微信助力数字化家校共育
企业微信教育行业总监 何奇清
整个学校里面,我们希望企业微信成为数字校园的一个基座、一个基石。通过它跟我们学校里面的老师,学校的领导层,包括这些家长能够连接到学校内外,成为一整个的连接点,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一个价值。这也是我们核心的一整个框架的逻辑图,我们连接到学校,连接到学校里面的各个人员,连接到家长,连接到学生,通过很轻量的方式构建起数字化大家共育、共享的平台。
这里面就会有两点。
第一个是对于学校内部我们统一的移动端的协同平台,这是我们的一个在连接老师这一层,第二点我们通过连接到微信很轻量的方式,构建起数字共育的平台。
第一个连接老师这一级,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做减负性的工作。
企业微信另外的价值第一个是协同的内部通信工具,内部所有的人员可以有非常清晰的组织架构,大家可以在里面做无缝的交流。而且会比微信、QQ更好,会有已读、未读的能力,还有消息待办,会有一些回执的能力。
第二个在于整个审批的环节,一个审批可以覆盖多个校区,所有的权限可以能清晰地分好。所有的直播上课,在企业微信可以一键发起直播上课,直播上课也可以做连麦的互动。
内部的微盘,可以在里面很方便发布一些作业,或者通知公告,可以跨多层级去分享。这能够帮助老师减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到教学本质,包括回归到如何更有效跟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企业微信从工具的层面、助手的层面,罗列了一整个非常完整的组织架构,从学校到校区、年级班级,所处在的位置非常清晰。
我们构建与完整的组织架构相关的班级群,是家长和学校官方沟通的渠道。家长在微信群里面完成所有的跟老师的沟通交流,在这里面家长不需要有任何操作方式的改变。
如何能够让家长沟通能给方便?教学更加归位?腾讯定位在助手这一侧,企业微信与腾讯教育、智慧校园,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完成所有的信息点,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更方便灵活的模式服务学校。
最后一点,其实还是回归到前面两点。整个教育的过程非常漫长的,企业微信希望能够帮助到,第一能够减少老师事务性的工作,帮助老师去减负增效;第二希望尽可能帮助我们家长回归到整个家庭教育里面,让家长在教育里面能归位,这是我们希望能做的事情。
结尾
7月18日,校长会联合腾讯教育推出“ 科技,创造教育新未来——第三届专业学校改进计划年会(腾讯站) ”,为各位校长、教育家勾勒未来教育的蓝图。我们深圳见!
△ 点击大图扫描二维码 即可报名参加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苍穹之上的家园守卫者: 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北斗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 “未来学校”将颠覆当前所有教育模式,你的学校是否已在变革路上?
● 100个未来玄机:科技创造的教育世界,校长会约你腾讯大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