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教育通往智慧的未来!校长会约你腾讯大厦不见不散!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校长会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全文共3214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2020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后疫情时代”第一场高考,它看似如静水无澜,实则潜藏着一层面面俱到的科技防护网!
科技,既守护着莘莘学子的人身安全,也确保着国家人才选拔的公正公平。
全国各地挥舞起“科技巨剑”,将种种违规行为和感染风险隔绝于考场之外。
其实,不止高考。
科技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整个教育领域,轰轰烈烈地推动着教育的改革。
其中,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如果课堂不变,教育改革就仍然只是在外围打转。只有抓住课堂这一核心地带,教育改革才可能深化。
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老师常常会满足于自己教授了什么知识和技巧,而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则没有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这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教师掌握全部学生学习进展的难度较大,基础薄弱或者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较少被关注。
在学生方面,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他们,久而久之会失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内驱动力,无法实现终身主动学习。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之下成长,批判性意识和创新性思维也成为稀有的学生能力。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深入阐释。
在讲话的第二部分提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文一出,各地教育局、学校纷纷应声而动,迈出课堂改革的步伐。
学习共同体走进了上海市高东中学。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建立起互相倾听的关系。在互相倾听了解中,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感的走向,学生们建立起学习共同体的关系,促使学习自然而真实地发生;
学情观察员走进了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走进了学生小组之中。走近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感知学生的学习困难、发掘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
“率性教育”走进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有根源、有个性、有过程”为核心关键词,学校在关键词的指导下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
而各个学校的改革经验告诉了我们,课堂改革与科技的关系正如涸辙里的鱼需要水。
科技能给教育行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管理、教研、教学、学生练习、教学测评等环节被全面颠覆。
科学技术进入课堂,也使得课堂有了新气象,为课堂改革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科技革命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维的学习空间和丰富性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角色也逐渐转变为“技术拥抱者”和“创新支持者”,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让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成为可能。
学生学会主动、教师学会克制成为突出的现象和趋势,更大程度上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自驱力,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尽管起初反对的声音起此彼伏,但校长和教师们还是积极拥抱变革。
教育管理者们逐渐看到,相比传统课堂,结合科技的智慧课堂拥有诸多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优越性。
在教学流程上,未来教室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交互课堂结果。同时,还可以结合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采集连续学情数据,精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行为精准画像,开展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助力教学模式从一对多跨向一对一。
在教学方式上,智慧课堂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将学生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推动人才模式培养的创新,挖掘学生内驱学习的潜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效率,帮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创新创造实践者。
在学习方式上,传统课堂常常受限于空间、时间、资源,智慧课堂让学生和教师从固定的教室场所、上课时间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同时化被动学习的角色为主动。科技为学生提供更高效的学科工具,建立学科模型,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学科内核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探究。
在学习资源上,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们不再盯着同一块屏幕,而是一人一块屏幕,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也为实现人才的个性培养提供了条件。利用平板电脑、智能屏幕和无线云端,实现教师端、学生端、云端的交互,让教与学更好地结合。
最后,智慧课堂上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都更科学。
教师更重视评价方式的变革,发掘学生的长处,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多元、过程性评价,根据更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而不仅仅局限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应试成绩。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只聚焦于学生成绩和研究成果,设置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和更客观的评价流程,让教师评价不停留在形式。
科技的时代,教育者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能掩耳盗铃固步自封。在课改的路上,只有坚定不移地拥抱不断变化着的科技,将科技与教育实践融合,面向未来改革课堂、培育人才,才能在炼金的考验中不被淘汰、历久弥新。
7月18日,校长会联合腾讯教育、企业微信推出“ 科技,创造教育新未来——第三届专业学校改进计划年会(腾讯站) ”,为各位校长、教育家推动未来课堂的创新提供前沿的理论指导。
会议流程
拟邀嘉宾(部分)
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徐启建
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创始院长、校长会创始人
张兆芹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冯大学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校长
柳袁照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
鲁 江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李渝忠
深圳市龙华外国语学校校长
△ 点击大图扫描二维码 即可报名参加
联系人:
谢老师 18164045161
黄老师 15113874919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缪可馨事件官方调查结果公布:教育人,请牢记教育的指向永远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