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朱小蔓 | 中国教育界的一根顶梁柱,情感教育是她奋斗一生的旗帜
(全文共3435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
是可以等待的
孩子却不能等待
他的骨骼在不断形成
他在不断地造血
他的大脑在不断发育
对于他
我们不能说明天
他的名字叫今天
这是智利著名诗人加布里艾拉·米斯特尔德的诗歌《儿童的名字叫今天》,也是朱小蔓先生生前在其著作《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的开篇即引用的一首诗。
2020年8月10日下午15:00整,我国知名教育学家朱小蔓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江苏南京溘然长逝,享年73岁。
一直以来,朱小蔓先生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育界的一根顶梁柱”,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都堪称无数后辈学者、学生的典范和楷模。
从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学子到副校长,从教育科研工作者到国家督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自1993年从事教育研究以来,她在中国教育界留下了足迹无数。
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个人专著《情感教育论纲》,主编著作《反思与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主持了《德育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中学情感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展,共计发表论文130篇、个人专著和主编专著20余部。
她的情感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有着“开宗立派”式的重大意义,启迪了无数有任事之心的中国教育人。当今有许多林立的教育思想流派,探本朔源,都绕不开朱先生的情感教育论。
她是播种人,是孕育者,是情感教育领域的“母亲”。她还是学生眼中的充满师爱的引路人,同伴心里不计名利的教育者:从政多年,却始终对于学术科研有着热爱之心;从教多年,始终倡导对孩子情感和幸福的教育。
2015年10月,南京市第九中学举办90周年校庆,当时已经患病的朱小蔓先生克服病痛,坚持来到校庆现场,为所有教师做了一场生动的教育学讲座。
“她关心情感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不少观点和建议给了学校发展极大启发。”林啟红说,朱小蔓先生对师长,对母校饱含感情,常常回忆、感念当年学习时的点滴。“她对人对事的感恩之心,以及对教育学的一腔热血,感染激励着所有九中人。”
正如那首诗一般,诗中饱含着的是朱小蔓先生对孩子热烈的爱和诚挚的关怀,诗的背后更是她一生对教育的百折无悔和无限深情。
01
从政多年仍初心不改
教育科研者是她一生的坚守
1973年朱小蔓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获哲学硕士,199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1992-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专攻道德哲学。
在这漫漫的求学过程中,她认为记忆中最难忘的时光就是和鲁洁老师等一些科研人员探讨问题时的激烈场景。彼此之间为学术科研而争论,却秉持着同样的对于学术科研的热爱之心,总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浸润于学术科研的探讨求知过程在她的心里深深埋下了学术科研的种子,这粒种子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生长成大树;在从政过程中,学术科研这棵大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从政不是她的本意,但出于自己的革命情怀,她还是选择了教育和政治双肩挑。
从政的过程是繁忙的,但朱小蔓先生凭借教育家的敏锐观察力,从这些繁琐的事物中发现所做工作的经验、感受都可以转化为教育思考能力,使知识和实践产生联结。
无论多么疲惫不堪,只要谈及学术问题,她总能立刻变得神采飞扬;她的眼睛慢慢放光、面部表情渐渐生动、思维越来越活跃,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教育仿佛她全部的动力源泉。
与她一同求学于南师的鲁洁先生这样评价她:“让我欣慰的是,她做了三十几年行政,似乎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对于这样一位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学术科研初心的教育者,我们肃然起敬。时光会消磨很多东西,却无法磨去朱小蔓先生的学术科研之心。
02
俯下身来看见学生
教师是她不变的生命底色
学生眼里的朱小蔓先生,是个异常执着的人,但又有着和风细雨般的温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朱曦是朱小蔓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生。在他的眼中,朱小蔓先生是一个充满教育情怀的人。“她对教育有着一种天然的爱好,朱老师经常对我们讲,自己是教育的痴迷者。”朱曦说:“朱老师对自己的学术很执着,研究情感教育的她独具魅力。”
03
真正进入学校
让情感教育理论得以落地
8月10日下午3点左右,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校长陈永兵得知朱小蔓教授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感慨。
2014年,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成为朱小蔓先生领衔的“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种子学校。随着项目的推进,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
陈永兵介绍,在朱小蔓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努力让校园变得更具有情感温度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学校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建立起了能够滋养学生心灵成长的德育课程。
“朱小蔓先生每一年都会到我们学校一到两次,每次都不会少于一个星期。她和学生、老师、家长交流,带领我们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永兵表示,2015年至2016年间,朱小蔓先生在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提出了她最后一个教育思想——建立“情感—交往型课堂”。“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推进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陈永兵说。
近5年时间里,在朱小蔓先生教育思想的浸润下,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协调发展,重视教师的情感表达,教师与学生构建起了非常紧密的情感关系,由此也带来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如今在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校园情感生态场”,身在其中,一草一物都具有感情,都具有育人的效果,学校也因此做出了品牌。
“与朱教授相处,非常舒服。在全校老师心里,朱小蔓先生就是‘行走的课程’,她是一个纯粹的人。”陈永兵说,“朱教授离开了,但我们要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把她留给我们丰富的学术内容用好,在行动中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结尾
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朱小蔓先生的与世长辞,让许多教育人感到了难以言说的惋惜和悲伤。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老师发微博沉痛哀悼:#日有所记# 沉痛悼念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小蔓大姐的教育情怀与道德文章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蔓大姐近年来一直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从不言弃,让人感佩而心疼。愿一路走好!
”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很有思想、非常勤奋的教育学家。”
”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说:“我与朱小蔓老师交往多年,她是我最尊敬的研究者之一。”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朱小蔓先生弟子)刘慧教授:先生您今日仙逝,我等万般悲痛,往日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言犹在耳。您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您对生命的热爱,您对人生的通透与豁达,您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的崇高使命感,成为我们的典范。我等必将教诲指导铭记于心,做好学术、做好工作,为人、为己、为党、为国作出贡献。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女神,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
正如朱小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就应该做一名情感丰富的人,摒弃静态的、权威的、一厢情愿的、单向度的爱,在积极的对话之中敞开自我生命和不断成长,创生一种共同的、享用道德的教育生活。”
朱小蔓先生,一路走好!
您将永存我们心中
推荐阅读:
深切缅怀 | 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我的导师朱小蔓先生的情感教育思想及其毕生追求
文献资料:
南师大教科院学生会《不朽的师魂 | 回归情感的教育者——朱小蔓》
交汇点《那位播下情感教育种子的人走了!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
知网《刘慧: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我的导师朱小蔓先生的情感教育思想及其毕生追求》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