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局2020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这7点校长必须关注

校长会编辑部 校长会 2021-06-10



(全文共7713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9月7日,2020年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出全局性谋划部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上强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基础地位更加坚实、履行使命更显担当、制度举措更加完善,已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
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除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
高层一锤定音,坚定了国家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的五大原则: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打造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坚决查处师德师风违规行为。


二是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要在加强体系、提升层次、质量保障、创新融合上下功夫。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让好老师不断涌现。教师资源配置要“更均衡”,教师职业发展要“更通畅”,教师考核评价要“破五唯”。


四是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要重投入、清负担、给尊严、强宣传,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五是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让惠师强师政策落地生根。要着眼全局、主动谋划,抓全局、把方向,切实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关键在教师。很多绵延多年的战略规划,都在今年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新一轮大规模的教育布局调整,已经开始。

01



数据看变化。多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在规模体量、能力培训、待遇水平等方面有哪些变化?特别是国家层面已经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和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可以看图了解一下!
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教师队伍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近1700万人,比1985年设立教师节之初的931.9万人,增长了79.61%。

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自1985年设立教师节以来,36年间,教师职称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中小学高级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
为解决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和实施“双一流”建设,国家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全国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自2012年以来,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500万人次。其中单设“幼师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能力;“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项目”,每年对2000名高校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中西部新入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十三五”期间,6所部属师大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全国共有4000余个师范专业纳入一级质量监测,221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三级专业认证。中央财政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同时,在分配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专项资金时,向师范院校倾斜。
“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一系列专项计划向乡村及贫困地区倾斜。体制机制理顺了,乡村教师队伍后顾之忧越来越少了。
从“十二五”起至今,发改委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建设40多万套教师周转宿舍,为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此外,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

据了解,2019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举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440、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
2013至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0%。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行倒数三位,上升到目前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对教师的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全方位、全领域。中央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环。
未来,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02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动力基础。
首先,我们在看到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受城镇化进程、全面二孩政策、高考改革等因素影响,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愈发突出。
比如,教师队伍配置在区域、校际还不平衡;教师培养还不充分、不完善;一些地方对教师关心不够,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什么党和中央会把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教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度呢?
俗话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

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
今天,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的严格要求,是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致力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同时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中小学为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
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特别是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督促提高素质能力,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对此,校长会特约专家白宏太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长期以来,阻碍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差,建设活力不足。


随着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县管校聘、区管校聘制改革在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一个区域的教育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均衡发展,同时也激活了教师队伍建设。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声音指出,县管校聘沦为了一种粗暴的末位淘汰制,而且容易滋生校内腐败。


对待这种负面舆论,我认为,任何一种改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必然有其负面的影响。但我认为,我们不能被舆论所裹挟,一遇到压力就否定县管校聘的积极意义。而是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健全、修正、优化县管校聘制,让县管校聘制成为能够抵抗“异化”的运行系统,同时配套相应政策措施,让改革“软着陆”。


县管校聘制改革是教师聘任机制的改革,是从外部让教师队伍流动起来,让水源“活”了。他是激活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钥匙,但真正决定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水平的,还是学校内部的教师管理改革。


如何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如何让我们的校长、教师能够自主、自发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从教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这可能是在县管校聘改革后,我们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好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也在全面铺开,如校长职级制改革,扩大了校长办学自主权,促进了校长职位的去行政化及专业化发展。


从县管校聘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改革一定是会遇到阻力的。有一部分教师可能会非常抵触改革的到来,因为这打破了他们得过且过的“舒适”状态,而且往往是这些少数派,声音最大。


这正是传统的教师管理体制造成的,许多教师评上一定职称后,职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教师发展后劲活力不足。


但同样的,我们也要用改革去激活这些人,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他们定位为改革的“阻碍力量”,而是要把他们纳入到我们改革的大潮中来,让他们跟上潮流,他们中许多人,其实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发挥出他们的专业优势,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学校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的、生生不息的教育生态。


其实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探索经验。比如说教师评聘分离,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


另一方面,从教育工作的特性来说,这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教育生态。现在有很多新兴的学习型组织研究,例如学习共同体、项目式学习等,能够让教育系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去。


最后,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致力于教师终身发展的专业成长机制,让每一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够基于当前专业发展水平,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提升。


打通高校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壁垒,更新培养机制、评价机制,让教师能够拥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激发他们新的专业成长活力。这就是我认为的,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些方向。


03



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视,接连做出重要部署。
据了解,教育部提出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的若干举措,派出1.4万高校附属医院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组织全国53万所各级各类学校、2.8亿在校生、1732万专任教师,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一是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强大支撑。组织开发25项“教师在线教学攻略”,以及“教师推进家校合作攻略”“教师心理疏导攻略”。整合形成“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包”,免费开放,保障在线教学高质量实施。
二是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六保”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0多万,总报名人数突破280万,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三是深化教师资格改革。配套出台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在此基础上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后疫情时代,国家将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将其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来抓。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估之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中小学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抓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在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提升教学管理和教育水平、缩小校际差距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根据教育部在2020年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理清思路,加大力度,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以打“攻坚战”的劲头,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的要求,把教育部指出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一个一个地整改落实好。
教育部要对照评估项目和标准,进一步拾遗补缺,确保迎检的硬件和软件全部达标。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大力强化校容校貌整治,积极创优校园育人环境,确保各中小学校容校貌有较大改观;另一方面,开展好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大提升行动,每个学校、每个教室、每名教育工作者都要进行自查整改,体现各校风采和水平,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预见的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国家经济的整体强劲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上,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将全面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04



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上,每一个教育从业者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朝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呢?
1.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
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做一个有风格的人、有风度的人、有风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观。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努力实施全面的新课程改革。
面对新课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才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
因此,我们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措施,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多学习,多思考,勇争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甚至领路人。
3.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同年龄同性别的不同学生,其心理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同时,在专业能力上,教师不仅要具备教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还要具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毕竟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4.加强教法研究,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加强教法研究,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科目,同一科目的不同内容,教法应该是不同的,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同时,学生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教师应全面了解并作详细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生吞活剥的全面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将会为素质教育锦上添花。我们期待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就会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阳光底下最受尊敬的职业。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赵矗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 朱永新:我们常常关注儿童阅读“读什么”,却往往忽视“怎么读”

● 万玮:能被时代选中的“英雄”具有这三种品质:双面、跨界、自否

 王殿军:开设综合课程要弄清其独特性,避开四个误区

● 从纸上“走”到现实!这所学校用这三点让信息化落地,值得所有校长借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