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人爱运动、让运动员好读书”,这所学校深刻理解“体教融合”新精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教育 Author 曹轶姗
(全文共420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下午4点05分下课铃响过,松江区第七中学的操场上立即热闹了起来:操场的一边,没有体育训练任务的学生和老师一起练起了八段锦,而另外一边,各体育项目训练的学生则开始了当天的训练。
合并之初,学校一度出现质量滑坡,痛定思痛,松江七中提出既具有校本体育特色又顺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体融合,全面发展”教育主张,与合作理念、七中精神相融合,提炼出“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合作,特别能创新”的新七中精神,并使之成为校魂。学校从体育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出发,把体育学科素养和五育并举融合教育相结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不但竞技体育成绩优异,中考成绩也连年攀升。
“去年的中考中,就有射击项目的学生以高分考进了松江二中,今年足球队、篮球队都有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从2016年到2019年我校学生考取市重点高中的比例来看,体育特长生从11.5%上升到32%,全校学生从15.2%提升到23.3%,这给我们继续进行教体融合特色课程的探索增加了信心。”刘琳说。
原少体校的体育资源得天独厚,是“教体融合,全面发展”的体育办学特色创建的先天优势。松江七中对体育特长生提供“双跟双育”的学习模式,消除了家长对孩子练体育耽误学习的顾虑,这一做法也彻底打破了少体校与学校合并的壁垒。
刘琳解释说,“双”就是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双方,“跟”是对学生跟踪。所谓“双跟”,是指教师跟训,教练跟课。
教师跟训就是让文化课教师走进训练场,让他们看到体育特长生在训练场上完全不同的一面,“有位第一次去训练场的老师跟我说,她教的学生,跟课堂上完全不同,汗水把衣服湿透、失败了再来的精神头让她深受感触,连连跟我说,‘他们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刘琳说,老师走进训练场后,看到了学生意气风发、坚韧不拔的另一面,也改变对他们的看法。
“双育”则是由教师、教练共同承担对学生教育的工作,确保学生训练、文化学习和思想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的教练员、文化课老师联席会议中,要为体育特长生制订学习计划,开学后通过文化课老师与教练员的全程跟踪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思想教育,期末阶段进行总结。
松江七中“双跟双育”的管理模式,使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两块内容紧密衔接,特长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特长生在校园脱颖而出,也改变了老师和学生对运动员的认识与看法,从而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对教体融合工作和教体培养模式的好评和认可。
班级里来了体育特长生,家长会不会有忧虑、老师会不会担心学生不好管?
“运行下来挺不错。体育特长生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吃苦耐劳、抗挫能力强、集体观念强、情商高,他们在班级里很快就受到了同学的欢迎,而这样的精神带动整个班级积极进取,从而改变全校学生的精神风貌,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鲶鱼效应’。”刘琳说,学校目前要求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运动项目,并且是容易开展的、参与度高的。“班级的体育活动不但能够有效开展,他们还给自己的班级起了富有朝气的名字,做出班牌贴在教室的门口。”
“通过‘双跟双育’的培养模式,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逐年提高。在选拔少体校学生时,我们除了要考虑竞技比赛成绩,同时考核文化课成绩。虽然这些孩子相对顽皮,但承受能力强,我们既要让老师看到这些孩子的优点,在班级中加以发扬,更要帮助他们提高文化课成绩。” 刘琳告诉记者。
今年预初招入的体育特长生超过80人,特长生从合并之初的4个年级不到100人,扩大到现在的近300多人。
这种做法能让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在初中学段得以保留,“我们都知道,在面对学习和训练二选一时,大部分家长会选择前者,而我们希望通过变革,让热爱体育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项目。”刘琳说。
学校竞技体育工作也呈上升趋势,沈利副校长说,现在教练已经没有招不到学生的痛苦,在选材上的空间大了。项目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11个,形势发展相当喜人。
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学校的运动成绩逐年攀升,在第十六届上海市运动会中,松江七中获得金牌28.125枚,奖牌总数占全区奖牌数一半,在今年10月的上海市学生田径冠军赛中获得4金4银4铜团体总分第二、在上海市射击冠军赛获6金3银2铜、在上海市中学生健美操锦标赛获冠军等。
学校同时着手体育“一条龙”培养模式的建设,主动出击布点小学,对接高中,争取松江大学资源,实现校际合作、多方共赢。
为有效做好中小衔接,松江七中一方面排摸小学阶段从事训练的学生情况,及时掌握运动成绩;一方面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松江区中山小学、松江区岳阳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和松江区实验小学等,开展“小老师,开讲啦!”活动,介绍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课,分享自己探究的小课题、参加创智活动、英语课本剧学习、辩论比赛、古诗词朗诵等活动的感悟,让小学生产生对初中生活的向往。
学校也赢得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青睐,多名体育特长生通过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方式实现升学,2019年射击项目学生丁璇被松江二中录取,今年又有田径项目学生叶淑琪被七宝中学录取等。
学校寻求与高校专家合作,系统开发《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初中多元化体育课程》,让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德育课程和体育的学科德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为了让读书人爱运动,松江七中同时开发校本体育特色课程,让体育尽可能普及到学校的每个人、每个方面。
松江七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把“爱运动、好读书”特色目标拓展为“爱运动、好读书、会生活”,既包含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运动参与目标、人格素养目标和学习品质目标,又体现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思想,也是对“七彩生辉、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落实。
据刘琳介绍,学校构建由专项类、渗透类、体疗类三大课程群组成的课程结构,形成涵盖体育技术技能、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拓展应用和体育精神价值四部分内容的结构体系,“特别是体疗类有关减肥、护眼、心理、情绪掌控与调适、预防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等课程,在疫情期间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刚刚结束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监测中,合格率超过97%、优良率达到67%,视力水平也没有明显下滑。”
开设这些体育特色课程,一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健身方法,如人体科学知识、运动学知识等,作为今后科学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是作为运动特长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今后体育运动参与和交友、生活娱乐奠定基础。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必会项目,预初年级为游泳、初一为武术、初二为羽毛球,同时开设田径、球类、射击、跆拳道、柔道、健美操、水上项目和棋牌类等专业课程。
三是开设当前社会较为流行、具有一定普及性、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运动项目。
“希望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学会重责任、会求知、强体魄、爱艺术、勤劳动。”刘琳说。
松江七中同时聚焦课程建设,以合作文化为引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原有“红色——美德”、“蓝色——启智”、“绿色——健体”三大课程群基础上,基于五育融合构建了“人文与社会、语言与科学、心理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创新”五大学习领域显性课程体系,基于育人功能构建了环境和关系两大领域隐性课程。由五大领域显性课程和二大领域隐性课程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课程体系,营造了“七彩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磁场,共同发挥着全面育人的作用。
结尾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走进校园,看到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他们有健康的体格,有开朗的个性,有艺术的气质,有对知识的渴望,有对社会的担当。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走进校园,看见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像枫叶一样静灵,他们自信儒雅,有体面的生活,有渊博的学识,有对理想星空的守望,有对学生无疆的大爱。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走进校园,我会发现每一天都是闪亮的日子,我们每天都与可爱的孩子一起成长,与亲爱的老师一起进步。有汗水,有眼泪,有艰辛,有委屈,但我们不气馁、不忧伤,因为我们有松江七中这个光荣的团队。”
刘琳说,这是她的工作理想:“近几年学校的全面进步,让我们坚信目前的方向举措是正确的,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更用心办学,把松江七中打造成一所让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