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502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中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不断在思索的问题。近日,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要太过强化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应本着多元、系统的视角来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在他看来,“教育人都爱说‘静待花开’。但是‘静待花开’的前一步是‘花开有期’。但是因为花期不一样,非要在设定的时间段来看这朵花开得怎么样,相对来说是不公平的。”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阶段性的,并不是所有孩子在关键时段都能保持持续优秀,尤其当知识挑战越来越大时。”他建议,家长评价孩子不要有即时性,要有一个时间的观念,急功近利则会容易犯错。谈到考试,马景林表示,这只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教学分数,还包括人的成长成才等一系列的内容。“我们坚持‘德育、心育、智育、体艺教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马景林建议,家长评价孩子不要有即时性,要有一个时间的观念,急功近利则会容易犯错。与学习成绩的评价相对应,德育的量化评价远没那么简单。立德树人落地的方式和实现路径是什么?北京四中在社会实践上下足了功夫。以志愿服务为例,北京四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完善自我、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来培养学生们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教育的人文属性只有和社会属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个人发展才会相对健全。”马景林谈到了带学生去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支教。“支教的经历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收获甚至是冲击,有多位临近毕业的高三学生在文字中表述,‘我一辈子都会关注乡村教育,并励志要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工作’。”他认为,档案留存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反思回顾的记录,日后通过这些内容去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是有价值的。“德育的量化是非常难的,我们的活动设计能带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感受,便是德育评价最有效的部分。所以不能量化的德育,要用有效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真实反应。毕竟有些量化是精准到数字的,但数字背后的东西不一定准确。”
在北京四中,从高一到高三,每节课结束,学生们都会为老师送上掌声。马景林表示,老师需要掌声,这是一种反馈,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掌声也让老师反思,就是这节课自己有没有对得起学生的掌声和欣赏。“教师教书育人,学术词叫做‘他向教育’。实际上在‘他向教育’之前,一定要有一个面向自我的教育,‘我向教育’更强调教育教学的本领技能。”马景林表示:“教师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对自己的学科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脑科学。”
怎样让老师既能把书教好,同时在育人方面有更强的意识和能力,马景林认为这是学校要重点考虑的,也是教师培训要重点解决的。关于师德师风,马景林希望可以将评价标准再明确一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到政治层面、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等。
“老师特别想把教书和育人这两件事都完成好。”马景林说:“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试卷上很好地表现,获得的成就感远不如解决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带给老师内心的愉悦和骄傲来得深刻。”他进一步阐述说:“老师教出一个高分学生当然会高兴,只不过这种情绪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由不佳状态进入到良好状态,进而去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孩子们慢慢成长、发展起来,这会成为老师一辈子的记忆。”因此,他强调要情理交融地去寻求师生关系中的一种平衡,通过教学的实施过程去展现教育的魅力。
如果改变用分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贴标签”做法,那么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开学典礼上马景林校长的讲话里,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他认为今天的在校学生,应该努力做青春年代的智者——从一名合格的学习者,逐渐向自得其乐、懂得学以致用的学习者的过渡,是一个艰辛的跃升过程,在学习中的逐渐成熟,就是智慧逐步增长的过程。智慧的增长,才是我们诸位在未来学习、工作中最需要、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步,要做合格的学习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课内学习任务,避免重复学习;对知识保持好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要让教材成为自己知识的全部来源,要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学习并坚持读书;要有自己深度研究的项目,其中的学习、研究经验和体会,将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效果;读书与行走并行,两者的结合会使你成为智慧的行者与阅读者。
第二,试着做一名自得其乐的学习者。功利的学习动机会使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我们能努力达到自得其乐的境界,就能做到既快乐地学习,还会收到好的效果。
实现的路径有三:一是要求同学不可出于功利的目的去学习,考的就好好学,不考的就不好好学,甚至不学的现象要杜绝,要善于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二是要专注学习的过程,而非单一的学习结果。倾心于学习过程本身,驭书作马,关注知识本身的丰富。三是要注重未来的学习,不要沉湎过去。学习新知识,展开新的思考,而不是在旧知识的学习成果中沉睡,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者、未来成功的学习者;
四是坚持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快乐。学习从来不是封闭自我,特别强调交流、分工合作,高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伙伴、团队的合作与支撑,这本身就是快乐的。
一是为了知识的应用:你学习了新的知识概念、定义,至少可以知道如何解题,进而了解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二是在学习中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慢慢会让你在知识上融会贯通,切实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对未来学习有特别的意义;三是我们的学习最终是以知识为武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中学时代开始,我们就要有这种意识,并尝试着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会极大地刺激我们学习的兴趣;四是关于学以致用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要服务于社会的进步,致力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第一,学习的很多环节是相对独立的,最终的习得要靠我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等去完成,这自然需要时间,是个过程。没有必要在学习之外,给自己增加阶段性的压力,无助于学习,徒增烦恼。学习上的高投入,当然期待高产出,但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要杜绝学习中的功利思想,更专注于知识本身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功利思想有两类,一类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成绩、名次;一类是自己喜欢的学科,觉得对自己升学有用的学科,付出的时间多一点。相反,对有些学科就重视不够,这两类功利的思想,要么是增添了学习之外的压力,要么就是忽略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形成了对学习偏颇的认识,反而造成了学习中的困难。第三,作为学习者,要尽情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种快乐无非是指学到了新知识,学会了问题的解决,并伴有自己的某些感悟和成长,从而带来的快乐;再有就是来自老师和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你的合作、互动、互助,给你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快乐。第四,我们在青春年代的学习,应该是在更广义学习概念下的学习。课内学习不是学习的全部,教科书也不是你全部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应该有更广泛的阅读,和其他更丰富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比如亲子关系:从同学们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到孝敬。我个人认为孝敬包含三层含义:感恩、理解、尊重。我们要感恩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养育、期待,带给我们的一切一切,这是世间最大的恩情;我们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的期待、要求,虽然有时候你甚至觉得这是负担,好麻烦,但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希望你成长地更好。又如同学关系:同学是你学习的伙伴、成长的伙伴、快乐的伙伴,中学时代同学的友谊可能更长久,所以我们该「珍惜」。珍惜在一起学习的快乐时光,珍惜我们共同的成长,珍惜人生中最纯粹的快乐。再如师生关系:教师可能是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对你的成长最有责任心的群体。他们除了教书,还会育人,对老师,我们要学会亲近,亲其师,信其道。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学着做教育引导社会的使者,这是四中人该有的责任和思考。真的要成为这样的使者,必须首先成为一名知识、思想合格的学习者,读书不断,学习不止;还要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人和研究者;努力成为科技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以理性的精神看待科技进步的规律,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更要成为生活中的幸福者,唯有如此,才能传递幸福和成功,实现引导社会的目的。在2018年的两会上,马景林校长作为政协委员回答“新时代的中学生面向未来该具备哪些能力”的记者提问时也提到,新时代的中学生除了勤奋诚信、勤劳简朴、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等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还应具备六个方面要求: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有了这样一种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会获得不竭动力。其次,要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积极地面对周边的人和事,才能够从容地面对得失和宠辱,才能够懂得感恩与回报。有了这样一种健全的人格,将来走向社会也是大有益处。第三,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真正付诸行动,让生命充满活力,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四,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和学有所长的关系。在高质量完成课内学习的前提之下,要了解一门科学,深入研究一个问题,这不仅对课内学习有帮助,还有可能成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点。第五,要关注艺术。要学会一点艺术技能,提升自己审美水平,通过关注艺术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关注艺术的人,他的生活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最后,还要关注技术与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很好地去了解关注国内外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而且还要有意识地了解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人育人、共同发展”是北京四中的育人理念,学校期望在日常教学和育人中,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而在对马景林校长的采访中,从他所介绍的“多元、系统”的育人视角,“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促使师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要求里,学校育人理念也始终体现在其中。一名合格的学生需要能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能够在未来学以致用,实现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一名教师需要不仅能够教书,也能够育人,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塑造他们的品格。从1907年建校开始,在过去的110多年里,北京四中虽历经沧桑,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从未动摇,一代代的四中人都在不断践行使命。从学知识到学以致用,从教书到教书育人,校园的时光锻炼了学生也历练着老师,相信在未来,在这种理念下成长起来的这群北京四中的孩子和老师们,也将在增长智慧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最终将收获到受益一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藏”。
▼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