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层干部培训走向僵化?这所学校巧借“设计思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万莺燕 校长会 2022-07-17



❑ 万莺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校长

中层培训是学校管理层形成管理共识、集中管理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渠道。


当下很多学校都以行政会议形式开展中层培训,存在着培训形式固化、效率低下、实效性低等问题。如何走出培训定式,提升培训实效?


近几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以“设计思维”优化学校中层培训方式,实现了问题解决和团队成长的共赢。


设计思维是一套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将设计思维分成同理心思考、需求定义、创意构思、原型实践、测试优化五个步骤。


我们尝试着把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整合为三部分,即共情与洞察、颠覆与创新、实践与优化,打造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培训活动。



1

共情与洞察—洞察参训者真实需求,促进问题真正解决 


我们将培训的起点确定为学会共情与洞察。


所谓共情,就是站在他人立场,设身处地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洞察,就是通过观察、访谈、换位思考等方式去体察参训者的需求,引发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实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1换位思考:站在参训者角度思考问题


怎样的中层培训更有实效,怎样的活动策划更有创意?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需要倾听大家的声音。为此,我们将“让每位中层站在学校管理的正中央,每个人都成为培训的主体”作为组织中层培训的核心理念与准则,并且在每学期通过现场观察、专题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层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期待作为组织活动的起点和目标。


在策划活动之前,我们常常试着从不同角度追问以下问题:谁是这次培训活动的主体?他们会有什么需求?当下学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主题来聚焦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策 略?学校管理层对这次活动的期待是怎样的?活动主题和组织方式是否有代入感,能否将被培训者卷入其中?这次培训活动将把中层管理者带向何方?能达到预期目标吗?如何检测培训效果?保障机制有哪些?


我们甚至还会提前和管理层聊一聊,设想一下活动的预期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这样的换位思考是提升培训活动意义感和价值感的重要保证。


2聚焦本质:在追问真问题中寻求破解之道


要想解决当前中层培训中形式僵化、效率不高、实效性不足的问题,除了换位思考,还要通过追问一步步地找到问题症结,最终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中层培训活动效率低下”为例,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培训活动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并从多角度发散思维,从本质上寻找原因,诸如培训活动没有明确主题、没有精心设计方案、活动形式单一、参会者没有做好准备、培训活动时间和节奏没有把握好、培训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中层培训活动的主题应该从何而来,如何确定?谁来策划中层培训活动, 如何策划更加有效?如何让所有参会者都能成为活动的主角,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如何及时评价反馈每次活动的实效……只有当我们聚焦了这些真实具体的问题,才能把握其本质,进而找出破解之道。


3活动前置:有效洞察个人和团队的突出问题


解决现实问题是中层培训的主要目标。问题从哪里来?解决谁的问题?谁来发现问题?这是培训活动的起点。


为此,我们尝试将培训活动前置,每周五所有行政管理者和年级组长都通过校园钉钉平台完成“行政周报”,内容包括本周完成的工作及其不足、下周工作的规划和建议等。


这样的梳理不仅能让管理层养成每周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推动团队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而且能保证中层培训总在第一时间聚焦团队和个人的突出问题,保证培训活动主题聚焦、过程开放、效果鲜明。


如提升中层领导力、中层的结构性思维与表达、管理层的分工与合作、教师研训活动场景设计等培训主题都是我们对“行政周报”中管理层提出的问题做出的积极回应。



2
颠覆与创新—借助创意化主题设计,促使 培训活动转型为“智慧众筹会” 


如何让中层培训变成高效而有创意的主题活动,需要我们在共情和洞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化设计。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 代,有6种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分别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共情力、故事力、交响力。


为此,我们在策划中层培训活动时,参照这“三感三力”形成创意设计的原则,让每个人都成为会议的主体,把所有人都卷入活动现场,把培训活动转变为“动脑会”“众创会”。


1顶层设计内容:变传统行政会为主题研讨会


行政会议是学校中层管理培训的主渠道,传统的行政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校长提出工作思路、安排部署工作、激励先进行为、指出不良倾向等,而设计思维引领下的行政会议主题更加丰富,更接地气。


例如:我校在开学初就会结合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对行政主题会的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值周校长反馈与各条线跟进交流、专题导读与学习分享、专题工作研讨、每周重点工作部署四部分,重点关注行政团队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与行动力的提升。


为了使每次培训活动在富有设计感、娱乐感的同时,还能营造出一种研究场域,我们不仅要求策划者和主持人提前思考和筹备主题设计,而且要求其他行政管理者也带着思考走进会议现场,从而使培训活动转型为智慧众筹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诸如“用设计思维改变教育未来”“复盘与设计的力量”等主题研讨会,都通过实用的主题设计、新鲜的内容分享、创意化的活动设计,让参与者在跨界中获得启迪,在创新设计中实现自我突破。



2轮流策划主持: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领导


中层培训活动不应该成为校长或专家的“一言堂”,而应该让每位管理者都有机会成为策划者和主持人。无论是主抓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干部,还是后勤保障条线的管理层,一旦他们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角,就不仅仅代表个人,而且要尝试站在校长的立场, 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去思考学校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充分展现其优势。


以年轻管理者为例,他们更愿意用自己喜欢和接纳的方式来策划主持培训活动,既要有学术味、书香味,又要有一点游戏味、生活味。在他们的主持策划下,中层培训根据需要,地点从会议室转移到“巢书房”,在浓郁的咖啡气味和文化氛围中开启研训之旅;用抽签或游戏方式划分研讨小组,突破条线局限,实现思维互补;辅以经典电影片段、自制视频等影像资源,提升培训活动品质……这样的中层培训让参与者有了更多新鲜感、愉悦感和收获感,也更让人期待。


3借力思维工具:变浅层交流为深度思考


我们在中层培训中还充分运用多种思维工具,帮助大家深入透彻地思考问题,集聚智慧。


如运用“4D领导力”工具让管理层在游戏中对号入座,更加真实地认知自己和团队,更加理性包容地重塑自我与建构团队;运用思维导图促使个体和团队的思维可视化,培养管理层思维的发散性、整体性和深入性;针对一些重大项目策划,借助“六顶思考帽”思维工具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依托钉钉平台创新策划组织线上行政培训活动,如线上专题导读、线上视频会议、线上听课诊断、线上调研反馈等,借助技术更新培训模式,实现了移动式、快节奏、高效率的培训目标。



3
实践与优化—在实践中反复调整完善,实 现培训效益最大化 


中层培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为此,我们通过“行政周报”和每学期的专题调查,不断聚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在下一次的培训活动中主动改进,同时还通过明确参会规则、把握重点关键等手段助推培训取得实效。


1明确参会规则,让每个人都愿讲、能讲


管理的本质就是营造氛围。民主、和谐、融洽的培训氛围更利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智慧碰撞。


为此我们对参会者提出了“约法三章”,旨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自由表达,严禁相互批判。


一是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角,要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是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团队中的一员,既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也要关注团队和整体利益;


三是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不说无准备的话,不做无准备的事。



2活动统分结合,保证培训频率有张有弛


实践中,我们的中层培训不局限于固定情境和固化模式,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需要,尝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


集中活动时,着重开展专题导读、主题研讨、项目展示和工作部署;分散活动时,有行政听课+学科组质量分析,有各部门轮流座谈式研讨,还有分散到各年级组的专题会议等。


这样有张有弛、灵活可变的培训活动时间与空间安排,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3把握重点关键,追求培训效益最大化


我校一般每1~2周举办一次中层培训活动,每次时长在1~2小时。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培训的最大效益,就需要把握其中的重点和关键。


一是注重活动的前置与后续,所有活动提前策划准备,活动中的决议马上执行,活动之间有勾连、有延续、有反馈;


二是把握活动的节奏与效率确保更多人参与互动,使每次活动都能成为一场“唤醒”之旅,成为管理层之间能量互换的过程;


三是注重评价与反馈,内容包括校长室对活动的总结评价、各条线的相互评价与建议等,当每个人在会议现场的思考与智慧被关注、被放大,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与变革时,培训的效益就实现了最大化。





  ● OECD最新报告:学生成绩好不好,与学校这5个行为密切相关!

  ● 痛悼袁隆平逝世: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是如何教育出来的?

  ● 出真招了!教育部明令“五项管理”年底出成果,校长请速速“接招”!

  ● 有人猛烈抨击:“学术性中学”是创造新名词博得虚名,你怎么看?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中小学管理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