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民国女星罕见的大合照

黄沙荡荡 2020-09-12

来源:我的黑胶时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许多上海电影工作者南下香港,成为风气。这一大批有着创作经验以及人生经历的电影工作者的到来,使香港国语片空前兴旺。1949年7月7日张善琨的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成立,请来十大女明星联合剪彩,于是由唐贤宝拍摄下了这张难得的照片。


这是一张难得的照片。

所以说难得,

是因为这十大女明星当时都红极一时。

她们能同时出现在一张照片上,

是极不容易的事。

从右起:王丹凤、白光、李丽华、

周璇、胡蝶、陈云裳、

陈娟娟、孙景璐、

罗兰龚秋霞一字排开。






王丹凤

王丹凤:生于1924年8月23日,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16岁涉足电影,从影四十年,在银幕上塑造了60多个艺术形象。她是唯一一个参演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著名女明星,她是唯一一个应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就职典礼的中国籍著名女明星,她的美高高在上,不容置疑。90年代初移居香港,如今,深居简出的她在上海家中安度晚年。

 




 白 光



白光:原名史永芬,生于北京,1940至1950年代中国著名影星、歌星、文艺家,因见电影院投射机发出的一道白光而得艺名“白光”。白光因演出《荡妇心》(1949年)、《一代妖姬》(1950年)、《玫瑰花开》(1951年)而走红,被称为中国“一代妖姬”。白光还以其磁性的女低音风靡歌坛,1950年代初退出歌影坛,隐居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99年8月27日,因结肠癌在吉隆坡病逝。

 




李丽华


李丽华:出身梨园世家,父母都是京剧名角。李丽华在初出生时只有四磅重,样子很象是一只瘦得可怜的小猫,因此取名“小咪”,日后被称为“小咪姐”。1940年十六岁进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因主演《三笑》而声名鹊起,1948年前往香港拍戏,她戏路很宽,能胜任各种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杨贵妃》,从此成为古装片的宠儿。


随后《故都春梦》、《万古流芳》等片,曾经多次创下票房的最高纪录,她的薪酬最高达一部影片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


李丽华还是中国电影明星打入美国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的第一人。1958年李丽华应邀前往好莱坞与著名影星维克多·麦丘一起拍摄《飞虎娇娃》,因为拒绝同男主角拍接吻戏后来仍回港发展。她的一生共主演了140多部影片,2017年3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周璇



周璇:一代歌后,她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就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曲的人,也会对她那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加上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心,1957年9月22日去世时年仅37岁。

  




      胡 蝶  

胡蝶:上世纪上海滩电影皇后,原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原籍广东鹤山,1907年生于上海。幼年跟随在京奉铁路任总稽查的父亲迁居天津、营口、北京等地。1924年回上海,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战功》的拍摄。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 《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一度经商,后被戴笠软禁,戴笠死后才得以脱身。1967年定居加拿大,1989年4月23 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谢世,享年81岁。





 陈云裳



陈云裳:1919年8月10日生于香港,原名陈云强,幼时随父母移居广州,从小就展露出超强的演艺天赋。并拜戏剧大师易剑泉为师,先后学习了国语、昆曲、京剧、粤剧。艺名“陈云裳”是师傅借由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而起。她天生丽质,加之学艺认真刻苦,深得观众的好评。她的美清新、时髦,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人气非常高,被誉为 “南国美人”,1940年在上海被影迷票选为“中国电影皇后”桂冠。


她扮演的主角大多是一些可歌可泣的美丽女性,如花木兰、王昭君,她将这些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特别在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巨片《家》(1941)中扮演的琴表妹一角,获得了好评。2016年6月29日晚,陈云裳在家中安睡中逝世,享年97岁。

 




 陈娟娟

陈娟娟:香港电影演员、导演。1929年出生于上海。不到五岁便在《为国争光》中扮演小角色。1934年又参加了《飞花村》的拍摄。两年后在蔡 楚生执导的《迷途的羔羊》中扮演小翠一角,接着在《小孤女》、《壮志凌云》、《慈母曲》、《江南小侠》、《博爱》等片中饰演主要角色,成为中国影坛上引人注目的小童星。


四十年代初,她开始在影片中扮演成人,首先在《四姐妹》中扮演单纯、乐观、与世无争的四妹,抗战胜利后她加盟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拍摄了 《春之梦》、《桃花依旧笑春风》、《龙凤呈祥》等片,还在根据赵树理小说改编的影片《小二黑结婚》中扮演小芹,不久便转入长城影业公司,与夏梦、石慧等合演了《一家春》以及《画皮》等,最后进入凤凰影业公司,主演了《雪中莲》一片,她从少女演到白苍苍的老妪,她的表演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


1960年起,开始担任副导演,她曾和任意之合作导演了《红粹飘零》,开创香港影坛两位女导拍片的纪录;1963年她作为副导演和陈静波来蒙古草原拍《金鹰》,并在影片中扮演角色。此外,她作为导演拍摄了北京业余乒乓球友谊赛和纪录片《万紫千红》等,1979年逝世,时年50岁。

  




孙景璐

孙景璐:1923年03月22日生。原名孙肇新,原籍上海,我国著名电影演员。从艺四十多年,她在一百多部电影中扮演了角色,她所塑造的角色, 有热情泼辣的少数民族少女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妇女;也有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妖妇和追求幸福的古代闺秀。


孙景璐演戏,善于琢磨角色在规定情境中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并熟练而自如地表现出来;她还能随意控制自己,挥洒自如地出入于角色之中,顷刻之间,说变就变。她首创了在《日出》一剧中一人扮演陈白露和翠喜两个角色的先例,获得很大成功。


除《孤岛天堂》、《风雪夜归人》、《国魂》这些她起家的作品之外,在她进修之后,才真正是发展的巅峰,例如有《乔老爷上轿》、《魔术师的奇遇》等。1989年逝世,享年66岁。





 罗 兰

罗兰:没错,这是大家都熟悉的罗兰姐,她1934年出生,别名卢燕英。罗兰曾演出了一百多部电影,与当红大明星陈宝珠、萧芳芳、嘉玲、南红等均有大量合作,共同见证 了六十年代香港粤语片横扫天下的浪潮。


七十年代国语片兴起,罗兰转投小荧屏,先后在丽的电视和无线电视演出剧集,大都仍然是演配角。有趣的是,这位观众熟知的大反派到了电视剧里却经常扮演慈祥母亲,其亲切、朴实、用心良苦的形象和从前妖艳、阴险、花枝招展的形象一样深入人心。


她也以其中印混血的鲜明轮廓和娴雅的气质多次扮演西洋贵妇甚至英女皇,不过最擅长最不可替代的依然还是性格怪异的角色,“聋婆"已经是罗兰姐的标志性演艺符号了。

  




  龚秋霞


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在上海红颜沉香里,龚秋霞独以“梅花”惊艳上海滩。她十四岁加入 “梅花歌舞团”,与张仙琳等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喻为“梅花五虎将”。旧上海的舆论界曾这样赞扬过她:龚秋霞的歌则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 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此绝妙之喻让现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龚秋霞于1937年主演的电影《古塔奇案》中的插曲《秋水伊人》是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老歌。在影片中,由龚秋霞扮演的凤珍,每晚临睡前望着女儿小 珍,百感交集,以她那高亢哀伤的优柔嗓音唱着那曲凄婉哀怨的《秋水伊人》,让人动情。“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此曲教人回 味不已!2004年9月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



在这段乱世岁月里,

这一群传奇的女人,

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

身价矜贵无比;

她们或拥有绝代风华,

魅力无人能及;

她们或才情千万,傲然自立;

她们或人生绚丽璀璨,

故事曲折离奇。

这些奇女子追求自由,

敢爱敢恨。

她们用自己的美丽、智慧,

书写了一代不朽的传奇。

(完)

推荐阅读: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民国初期的中国表情
老照片:民国时期的广告
民国名媛之爱多悲怆
胡适先生珍贵老照片
老照片|那些不可复制的风流
罕见照片|那些珍贵的历史合影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