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考道法易混辨识记忆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中考道法易混辨识记忆
一、易混知识对比记
二、易混辨识突破记
1.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内容 | 情绪 | 情感 | |
区别 | 特征 | 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 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
表现形式 | 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如高兴时笑逐颜开,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 比较内隐、含蓄,如对真理的热切追求、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等,往往埋在心底,不轻易外露 | |
联系 |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
2. 法律、道德与纪律(规章)
比较 内容 | 法律 | 道德 | 纪律(规章) | |
区别 | 产生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约定俗成或自然形成 | 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制定 |
实施手段 |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依靠舆论、习惯、社会信念等发挥作用 | 依靠强制性与自觉性相结合来实现 | |
适用范围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普遍适用 | 特定组织中的成员(局部适用) | |
联系 | ①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②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所以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2018.15AB;2017.18材料三)④纪律(规章)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
3. 全面依法治国新方针的辨识
新方针 | 内容 | 示例 | 相互关系 |
科学立法(2017.18材料一;2016.12A) | 首先要求继续立法,有许多重点领域还需加强立法,要求所立之法必须符合科学性,符合正义性、规律性和可行性 |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疫苗管理法的通过) |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 视或否定其他方面;只有完全做到这四点,才能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
严格执法 | 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力度惩治“老赖”) | |
公正司法 | 就是要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4.12) |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纠正冤假错案) | |
全民守法 | 要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一例外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
4.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辨识
比较 内容 | 一般违法行为 | 犯罪 | ||
民事违法行为 | 行政违法行为 | 刑事违法行为 | ||
区别 | 含义 |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2019.6④;2018.7) |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019.6③) |
违反 法律 | 民事法律法规 | 行政法律法规 | 刑事法律法规 | |
法律 责任 |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 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 加 刑。主 刑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 加 刑 包 括 罚金、剥夺 政 治 权 利、没 收 财 产、驱 逐出境) | |
典型 表现 | 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 故 意 杀 人、拦 路 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等 | |
社会危害性 | 相对轻微 | 严重 | ||
联系 | 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016.15(2);2015.16(2)]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有可能犯罪。 | |||
启示 | 我们应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
5. 四大保护的辨识
四大保护 | 实施主体 | 保护对象 | 侵权行为 |
家庭保护[2017.16(1);2016.18(2)] |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 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 | 虐待子女、不让子女上学、不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 |
学校保护 |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 中小学、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 | 危房上课、变相体罚学生、按成绩排名、不按规定开设课程…… |
社会保护 | 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 | 全体未成年人 | 招收童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等毒害未成年人思想健康的读物…… |
司法保护(2019.7) | 国家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和案件办理涉及的未成年人 | 法院公开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公安机关公布犯罪未成年人的具体信息…… |
6.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辨识
方式 | 实施 | 特点 | 依据 | 分类 | 适用范围 |
协商 | 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 快速、简便 | 事实、道理、法律 | — | 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
调解 |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 行 协 商,自 愿 达 成 协议,解决纠纷 | 主动、及时、便捷、经济 | 事实、法律、法规、政策、社会公德 |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 广泛运用于调解纠纷
|
仲裁 |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 自愿性、灵活性、保密性、国际性 | 事实、仲裁协议、法律 | — |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 权益争议 |
诉讼 | 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 — | 事实、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 | 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
刑事自诉 | 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 | ||||
行政诉讼 |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
7.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形式 | 地位 | 方式(途径) | 要求 |
民主选举 | 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
民主决策 | 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
民主监督 | 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 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
8. 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内容
| 道德义务 | 法定义务 |
区别 | 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如: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等) |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确保履行(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 |
联系 | 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如: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 |
9.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内容 | 公有制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 |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 ||
区别 | 含义 |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 | 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 | — |
地位 |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作用 |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 前 瞻 性 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
政策 |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2016.19(2);2015.19(1)] | |
联系 |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8.18) |
10.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辨识
职权 | 主体 | 职权内容 | 辨识关键词 |
立法权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国家立法权 | 法律的定、改、废的决定 |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 地方立法权 | ||
决定权 |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 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 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 |
任免权 |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 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 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 |
监督权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
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 | 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高中、初中、教育教学资源!
爱儿女,就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