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挺:见证黄金年代

春晓 交易门 2022-05-29




2008年9月15日,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被认为是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失控的代表性事件。


太平洋的这一头,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不到两个星期,华尔街知名投行美林证券在香港的一位年轻经济学家发出了一篇争议极大的报告。


这位当年只有33岁,名叫陆挺的经济学家在报告中作出了几个判断:第一,雷曼兄弟倒台事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当时国内危机意识不够,过于乐观;第二,人民币不会贬值,会稳定;第三,中国政府一定会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平稳经济增长;第四,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会在8%以上。


陆挺的判断跟大部分比他资深、比他更有名气的同行相左。之后几个月,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许多投行经济学家把2009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砍到了5-6%,甚至3%。陆挺记得,当时只有他和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坚持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会在8%以上。


在美林内部,陆挺遭受不少同事的质疑和嘲笑。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的判断。还有人因为陆挺的判断影响自己的生意和观点,打心眼里不高兴。


2008年底,陷于次贷危机漩涡的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之后,新来的全球新兴市场宏观研究主管直接要求陆挺修改预测。面对内外质疑,陆挺丝毫不动摇。他对自己的结论很有信心,并在报告里援引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朱镕基的一些做法。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陆挺刚开始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他记得当时自己的一些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讨论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对策。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很快,陆挺的预测就开始一一被证实。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稳定经济的一系列财政、货币等刺激政策,总规模约4万亿元人民币。一切都如陆挺所预测的发生。


到了2009年春天,随着事态发展,美林内部和客户对陆挺的认可度急剧提升。


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达到了9.1,陆挺的预测再次击中。


有客户告诉陆挺,这是他们这几年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预测,甚至到细节都跟他说的如出一辙。


这一役,让很多人记住了“陆挺”这个名字。




1


陆挺做出那次让许多人记住他名字的预测时,加入美林证券仅仅两年。


陆挺在江苏南通一个小镇长大。老家的小镇最开始叫公社,后来叫乡,再后来被改为镇。一直到初中毕业上高中后,陆挺才离开镇里去县城读书,1993年以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陆挺从小喜欢历史、军事,喜欢钻研社会经济问题,博士研究的课题是转轨经济学,对东欧、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社会经济课题都很熟悉。


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陆挺跟许多同学一样,想进华尔街。2005年前后,正好是华尔街异常繁荣的时代,许多同学没等到毕业就进银行去工作了。


“我的背景做Quant没有优势,但我发现有一类工作也许很适合我,就是在华尔街当经济学家。”陆挺回忆说。


经济学家在投行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研究国家的各种宏观经济数据,就这些数据可能对市场的影响给出分析和意见,提供给交易员、客户和银行的销售团队。除了分析宏观数据,经济学家也需要跟踪了解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汇率等,并清楚这些政策对市场的意义。


陆挺的学术训练和背景最适合当中国经济学家。而外资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职位一般都设在香港的亚太总部。


2005年底,陆挺主动给香港几位首席经济学家写邮件,毛遂自荐。很快,他就拿到了来自瑞士信贷集团和美林证券的Offer。


2006年,陆挺作为团队里第一个大陆人,也是最年轻的成员,加入了美林位于香港的亚太区宏观研究团队。


跟陆挺一起工作的几个经济学家都十分资深。老板是1990年代哈佛的经济学博士,前IMF官员;负责研究韩国的同事曾经是IMF一个高级官员;负责研究印度的同事曾经是印度央行的官员;负责研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同事是1990年代的哈佛经济学博士。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陆挺做研究没思想包袱。他也不需要去外面讲课、路演,这让他可以心无旁骛。


加入美林的头两年,陆挺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平均工作12-13个小时。他单枪匹马出报告,数量多、频率高、热点跟踪紧、质量高。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误认为他背后有一个团队支撑。


“那时候我常开玩笑说我是美林年纪最大的Associate。”他说。


除了专注,陆挺认为自己读国内硕士和美国博士的九年时间给他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在伯克利学习的阶段,他就已经把大部分关于中国的经济文献都读了一遍。这让他的工作得心应手。


从2002年左右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全球股票、大宗商品、外汇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从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黄金,都节节高升。


同时,内地企业1993年左右,从青岛啤酒开始,陆续在香港上市。从2000年开始,中国国企掀起在港上市的高峰,许多国际投资者也十分渴望知道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到底怎样。


陆挺把那几年形容为中国的“黄金年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从2006年到2012年, 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全球排名六七名,节节攀升,排成了第四第三第二。”


在这个“黄金年代”加入美林,陆挺感觉到一种特殊的使命和成就感。


“中国宏观经济学家那个时候在投行的地位要比现在要高一点。我们做的预测备受关注,很多机构投资者会用我们的研究来做投资参考,判断比如铁矿石的价格。”


到了2008年初,陆挺虽然没有正式的头衔,但已经是美林独挡一面的中国经济学家。


2009年6月,陆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助理。很快,他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研究助理。




2


2017年1月一个下午,我跟陆挺在香港中环喝咖啡。他穿深色西装,戴金边眼镜,谦逊严谨。跟中环上班的金融人士相比,陆挺的气质更像个学者。


因为他深厚的积累和广阔的知识面,陆挺的朋友、活跃于深港两地的高频交易员婷姐曾把他比作武当派大师“张三丰”。



陆挺(右一)参加春晖博爱慈善晚宴,他是春晖博爱的副理事长


谈起九年前那场让不少人记住自己名字的预测, 陆挺感觉自己很幸运,能够在中国经济迅速上升的那几年,正好能参与其中,见证这一切。


“我作为独挡一面的外资投行经济学家,其实是碰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碰不到的,参与一个重大历史阶段的机遇。参与感本身让你觉得是最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陆挺眼见同事参与到众多大型中国公司的上市。他亲身经历了很多辩论、讨论、演讲。一次又一次,在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持有怀疑,质疑数据作假,甚至认为中国经济马上要崩溃的时候,陆挺用自己对中国的理解、专业的判断反驳了他们。


陆挺看得很准。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垮,2009年的增长速度还高于很多国家。


2008年底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陆挺得以留任,并很快被任命为合并后的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在陆挺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他所在的亚洲宏观团队在整个亚洲经济学家的排名从之前的第10名提升到了第一名。


博士毕业后,陆挺只花了七年半时间,就在美银美林被提拔到了MD(董事总经理)——这是许多外资行的中国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荣誉接踵而来。


陆挺在2010和2011年被彭博通讯社评为预测最准确的中国经济学家。他是2012年《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年度和季度预测双冠军。2013至2015年他三年蝉联《机构投资者》亚洲区和中国区经济学家排名第一。2014年和2015年《机构投资者》亚洲区评选其参与领衔的美银美林中国研究团队排名第一。 《机构投资者》的年度评选通常被称为金融界的奥斯卡奖。


到了2014年下半年,陆挺开始琢磨职业转型。


促使陆挺考虑转型的首要原因,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淡失落。


他深刻感受到个人在公司的相对地位跟个人背后国家的崛起紧密相关。


当时,中国经济虽然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但速度已经大幅下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没有几年前那么大。同时,中国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的数量和规模也在大幅下降。这让陆挺觉得最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


“可以感受下这种心情。一开始是这样快速的上去,达到高点,你看过那种繁华。从高点下来后,你就觉得那个时代过去了——当然,就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而言,我离开美银美林的时候比我进美林的时候要大多了。”


在外资投行,已经当上了MD的陆挺也感受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有的时候越顺,感觉瓶颈就来得更快。不少人一辈子都做不到MD。我花七年就做到了,但也就发现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


这时,陆挺注意到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往国际上走,在崛起。然而,中资金融机构总体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还是比较低,无论是管理理念、水平和格局都受束缚。


陆挺开始思考,能不能把自己在华尔街外资行学到的经验和方法,用到中资机构里去。


他想从一个研究者,转型成一名管理者。




3


2016年5月,陆挺加入华泰证券,担任全球研究部主管及机构销售交易部主管。


现在的陆挺,管理180个人的团队,一半的时间都在内地。虽然没有时间坐下来写研究报告,他还是保持了大量阅读和勤奋思考的习惯。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陆挺的目标是实现境内外研究团队一体化和销售交易团队一体化。


中资金融机构之前内地和香港都是彻底分开的,香港的子公司一般规模都不大,跟大陆的母公司很脱节,在香港很难跟外资竞争。


陆挺希望通过一体化的建设,打开机构在香港的局面,使得中资机构能逐渐在港股建立影响力,通过提高公司的研究能力,带动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过去一年,已经有不少外资行的知名分析师和销售,包括了几位曾经和他一起在美银美林战壕里摸爬滚打的“战友”,加入了华泰的阵营。 


加入华泰后,陆挺开始尝试实践一些华尔街比较成熟的管理理念,包括考核机制的改变,中后台流程的梳理,客户管理系统的建立等。


在推动这些变革时,他一开始可能会受到一些阻力,但很快大家尝到甜头,也就顺利起来。


比如,为了提高研究所的效率,陆挺采用外资行的做法,专门成立了两个中后台,一个专门做营销,一个专门做会务。他希望让专业的团队来分担研究员的时间,让研究员可以专注做研究。


这个办法很快就得到认可,有些也要搞改革的中资券商开始效仿,其中两家干脆把陆挺搭起来的这两个团队都挖角挖掉了。


“我说没关系,我能很快找到合适的人才来组建新的团队,被人挖角也证明我们给中资带来了新的理念。”陆挺笑着说。



多看一眼:

独家:对交易员影响最大的书单

500万年薪不要了,北大男要创业给股民做CT

小富不安:人生的第一个千万

一位操盘手22年的投资江湖




*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