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军:经济学家眼里的美容

王军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2021-02-02

作者简介:王军,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13年第1期(总第59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或许是美容业出现和兴旺的重要原因。毕竟,有需求,就会有供给,美容院和整形医院等就是满足这类需求的供给场所。那么,经济学家是怎么看待美丽、美容以及整形手术这类问题的呢?这正是本文想要回答的问题。
 

一、健康、美容与人力资本

 
自从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枝繁叶茂的门派之一。早期的研究认为,通过教育或训练等方式可增加人力资本,改善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他们一生的收入水平。此外,经济学家还把眼光移到别处,琢磨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境遇。这其中,健康便是一个异军突起的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家对于健康问题已经做了全方位的研究,相关文献可谓卷帙浩繁。学术界对于健康问题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如健康属于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对健康的投资即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1993年,世界银行曾以《投资于健康》(Investing in Health)为题发布了当年的《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这份报告强调了政府在改善公民健康水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健康问题进入各国的宏观经济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直到最近,世界银行仍在不遗余力地推销上述论调,如委托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召集世界最优秀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健康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在他们完成的论文集《健康和增长》(Health and Growth)中,就包括了个人健康、预期寿命、疾病和营养等问题,重申了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本书的主旋律其实并不难理解,如身体健康的人通常比疾病缠身的人能够承担强度更高的工作,更具生产力,因而可获得更高的回报。这种个体的特征经过涓涓细流式的汇集必定会在宏观层面上有所反映。同样,政府只有依靠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Pro-poor Growth),才能为本国公民提供更为夯实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而提升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如预期寿命的延长等。由此可见,一国公民总体的健康水平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即使仅从人力资本角度考虑健康这一个因素,我们也会发现健康仍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对健康的定义提出过非常详尽的建议。如今,健康的内涵已拓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领域,美丽、清纯、五官端正等外在容貌都可视为人力资本。这种朴实的想法意味着,大到整形手术,小到保健品甚至护肤品都可看着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许多青年男女都希望通过整形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变得更加美丽,以此提升自己在劳动力市场或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如谋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找到一位更加优秀的婚姻伴侣等。这本身无可非议,毕竟,现实中确实存在美容给当事人带来好运,改变当事人职业前景的事例。
亚里士多德曾说,任何文字描述都比不上个人外在的美丽,容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经济学家看来,个人天生的外表与教育训练等都属于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只是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天生丽质难自弃”说的也是这种原生态特质的珍贵;而后者则可归为个人的“内功”,需要后天的不断吸取和努力奋斗,有时代价不菲,如既花钱又耗时的各种职业证书的取得等,这些投资都可视为年轻人向潜在雇主发出的信号,以此显示求职者的能力以及对于所求职业的胜任。
按照上述思维,那些通过美容改进个人容颜的努力也就容易理解了,这些人和那些接受教育和训练的人一样,都是为了改善人力资本的构成。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美容和整形手术都是被当作投资来考虑的。
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汉默许(Daniel Hamermesh)对相貌问题进行过研究,汉默许发现,外表漂亮的人和丑陋的人之间存在着工资差异。女性中这一差异为9%,男性为14%。我们一般认为,外貌于女人比男人似乎更重要,但汉默许的发现却颠覆了我们的直觉,指出英俊男人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对300个行业的抽查分析表明,漂亮男人比相貌平平的男人收入多5%,而丑陋的男人比一般的男人的收入低9%。不仅如此,汉默许还发现,漂亮雇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入,他对一家荷兰广告公司的研究表明,多数漂亮雇员能够为企业创造高出一般水平的利润。
汉默许还探讨了教师的容貌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其“大逆不道”之作《教室里的美貌》(Beauty in the Classroom)运用试验和统计方式研究了教师,这个我们认为并不比演员更需要相貌的行业里脸蛋的重要性。他的研究方法是,将美国德州大学教师的照片发在网上,然后找一些在校生来打分。结果显示,漂亮的老师平均分数在6以上,相貌一般的在4.2-5之间。当学生给漂亮老师打出高分后,这些学生是否受益于这些高分老师呢?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表明,在漂亮老师班上上课的学生成绩略高于平均成绩,不过高出的部分并不特别显著。
汉默许认为“美貌是生产力”,那么,相貌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吗?汉默许指出,老师的工作首先是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其次要选取好的知识传授方式,而美貌至少在第一点上起到作用,类似于电视明星的“偶像作用”,年轻貌美可以让观众目不转睛。在汉默许看来,“为人师表”中的“表”特别重要,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脸是耐读的,而学生也应该觉得老师的脸是值得盯的。用他的原话说就是,“好的相貌将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来的效用是一个正的生产性的效用”。
有趣的是,汉默许的论文开头,不是引用我们熟知的名人名言,而是引用了当时一名超级女模特琳达·伊万格丽斯塔(Linda Evangelista)的话语:“是上帝赐我美貌,如果没有美貌,我将会成为一个老师”。那么,汉默许是如何回复的呢?
“亲爱的琳达小姐:让你成为超模的那些成功因素也可能是您成为成功教师的重要因素。至少好色的弟弟们在上你的课的时候,很少打瞌睡。”
汉默许没有忘记那些长相普通甚至丑陋的人,他给出的建议是,这些人大可不必对自己的外表自卑和心灰意冷,因为已有许多外表不如意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最需要脸蛋的演艺圈为例,被誉为世界十大女高音之首的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和好莱坞电影巨星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都属其貌不扬之辈,但几乎没人能质疑他们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功经验表明,即使是外表逊色的人,只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样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之,在汉默许看来,美丽是有价的,美丽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薪酬、交友与婚姻上,而且在借贷关系中还能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外表美丽的员工不仅自己可从中获益,而且公司也能从其美貌中获益,如善用漂亮员工有助提升企业的收益。上述观点后来汇集在汉默许的个人论文集《为美丽付费》(Beauty Pays)一书中。
 

二、美容:投资还是消费?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美容尤其代价不菲整形手术改变命运的人而言,当有研究告诉你,美容不是投资,而是消费,美容与买一瓶矿泉水本质上没多大差别时,你还会美容吗?花钱挨上一刀?
众所周知,消费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理性的人们在花钱之前一般会考虑把钱用在当前的消费上,还是旨在赢得回报的投资上。消费多为目前的即时满足,而后者则有抑制当前消费以换取未来更大消费的意味。消费一般不考虑未来的回报问题,而投资则视回报为第一要务。消费通常不存在风险,而投资则与风险并存。如果美容是消费的话,那就意味着整形手术在本质上和房屋装修是一回事,房子本身可能升值,但附着在房子上面的装修则不大可能带来什么回报。这种判断在现实世界中是能够得到印证的。
从成本和收益对比的角度看,美容和整形手术究竟值不值呢?汉默许领导的一项调查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与几位中国学者一道,专门针对中国上海那些为了更好职业前景而整容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即整容是不划算的。分析表明,整形手术带给个人的收入增长仅够缴纳15%的整容开销。换句话说,要么整容所需费用高的离谱,要么整容难以作为一种投资取得长期的回报。指望整形给当事人带来好运的想法,既不太现实也太不可能。
最近,两位外国学者再次对上述论调进行了伸张,按照他们的观点,即使美貌本身可能是一种生产力,但实现美的过程即美容和整形手术却不大可能带来生产力的改善,因为它们并不是一种投资,从而给美容者以长期的回报,从这种角度看,美容和整形手术都属于正常消费,与吃一顿饭本质上无异。
两位经济学家撰写的文章其实支持了汉默许的部分观点,即对于绝大多数接受整形手术的男女而言,尽管整容可以帮助他们的相貌更加美丽,但他们却无法从劳动和婚姻市场中获得更高的货币收入,收入的改善根本无法收回为整容付出的巨额开销。这篇题为“整形手术:投资于人力资本还是消费?”(Plastic Surgery: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or Consumption?)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由芝加哥大学主办的《人力资本杂志》(Journal of Human Capital)上。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假定美容和整形手术顺利,无瑕疵的前提下得出的。问题是,即使我们抛开整形开销能否收回这一问题不谈,仅就美容和整形手术本身而言,同样也是充满风险的。美容和整容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手术失败、过敏和感染等等都有可能使得美容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此时,美容者最初的愿望不仅会落空,而且还有可能变得更糟,如被毁容等,这可是比整形费用能否收回更大的风险。
伴随着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美容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起步到繁荣的路径,如今已发展成为产值逾千亿元,从业人员超百万人的庞大行业。不过,美容业繁荣的表象背后却隐含着令人担忧的因素,如管理不规范,持有执业证书整形医生的严重短缺等等。媒体经常披露中国美容业的乱象,美容不成成毁容甚至身亡这样的报道经常出现在中国媒体上,前几年一位花季少女因整形手术失败而香消玉损的事件就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因美容导致的悲剧不断煽动着公众惋惜、错愕和愤怒的情绪。
如果美容是消费,那么,它就仅有满足美容者现期效用的作用,而无法取得长期的收益,此时,美容便与吃一顿饭和买一瓶矿泉水无异了。令人悲哀的是,即使是吃一顿饭和喝一瓶矿泉水这类最基本的消费在中国有时也是存在风险的,入口的东西如果不干净,吃到地沟油,我们便有染上疾患的危险。同样,如果在接受整形手术中遭遇假冒伪劣商品或者货不对板的服务,那么,我们的身体也将遭受侵害。总体上看,中国美容业是一个比中国食品更加不靠谱的行业,近几年地沟油、有毒奶粉等丑闻的爆出,以及国内美容业频现的乱象,表明中国美容业几乎与中国食品一样令人担忧。
美容和整形手术的另一类风险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不足上,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成功的手术经过长时期的临床试用后有可能被重新发现具有副作用,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即使在那些美容业较为发达且管理规范的西方国家,也常常爆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报道。例如,曾被西方妇女欢迎的运用硅胶实施胸部整形的手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无害的。但在2012年夏季,人们对硅胶的长期认识开始倾覆。仅法国就有成千上万妇女在接受硅胶手术多年之后,呈现出令人痛苦的副作用,不少妇女还因此患上绝症。于是,法国紧急召回尚未使用的硅胶用品,相关厂商将面临受害者高额的索债请求,厂商也将面临关门的结局。平心而论,这起事件其实揭示出人类认知方面存在的缺陷,即经验与知识的不足,加之技术手段准备的不充分等,都有可能造成人类决策的失误。无论对于接受手术者,还是实施手术者而言,这类认识上的误区都是天生的和难以克服的。
国外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容的需求将会水涨船高,接受整形手术的人群也将越来越多。无论美容是消费还是投资,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对于美容的需求,对于整形手术的渴望都将呈长期增长的态势。因此,政府加强监管,严格美容业的准入门槛,不仅必要,而且也是体察民情和关注民生的切实行动。
 

三、小结

 
上述对美容和整形手术的讨论都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的。近几年,经济学家围绕美丽和美容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增长很快,不仅为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增加了不少新内容,而且相关探讨还大有形成独立门派如《美丽经济学》的趋势。
其实,消费也罢,投资也好,对整形持谨慎的态度都是适当的,毕竟手术总是有风险的。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你碰巧笃信中国古代的这种孝文化,并视为圭臬,那么,即使美容和整形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你也不大可能在自己身上进行“装修”并“大兴土木”,因为你的偏好可能会立即发生改变,你会斩钉截铁地认为身体还是原装的最好。当你想着“孝道”这类高尚问题的时候,你自然不会在投资和消费之类形而下问题上纠结和犹豫了。此刻,你获得了某种超越。

《经济学家茶座》87辑目录
宗计川:打印复印的经济学
蒲勇健: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
宋胜洲:“苹果”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周业安:武术内功经济学

《经济学家茶座》87辑购买渠道:京东商城
 https://item.jd.com/12998292.html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经济学家茶座》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