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都假的

伴您同行👉 道炁学苑 2023-08-24

找初心定初心 守初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士 以 弘 道  

学思践悟,修身养性,

安分守己,快乐人生!


 知己 18088272963 常明

与您同行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天下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你会怎么想?

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

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什么是病?病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病名只是一个代号?

什么是癌?为什么会得癌症?

被诊断为癌症的人应该怎么做?



- 01 -

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本无病。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

「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

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感冒、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个代号,比如这个人叫张三,那个人叫李四。我们很容易被代号困住,忘记去看它背后的实相。

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

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

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

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




「病不是敌人,是善意的提醒。

我们应该感谢疾病,

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才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拳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中的助力和善缘。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医生看病,说「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

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party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

这种情况下,医生即使有心也无力,孤掌难鸣。只有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医生的帮助,医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会让一些现象发生改变。这才是疾病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意义。


- 02 -

有时,你不需要医生


有个人去看病,说他眼睛发胀、视力模糊,已经一周了。医生问他,是不是这一周用电脑、手机太多了?

他才发现,最近一周确实用眼过度了。这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找医生,尽量不用电脑、手机,休息一两天就能恢复了。而不是去找医生治疗,治好之后继续不知疲倦地看手机、玩游戏。

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

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

改变这种不和谐,

血压就会降下来,

不必找医生的。

「大多数高血压或者高血糖之类的病,都是生活方式方面的病。改变生活方式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消失。」

如同大自然有风霜雨雪,人的身体有疾病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惧。

「病都只是一种现象,一定不要恐惧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找背后的本质:

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去改变它?医生是一个助手,不是一个决定者。

最大的医生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已经没有了修复能力,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酸痛,会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我们去找到这个原因,比直接去消除这个症状,要重要得多。

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A心智模式

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个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


B生活方式

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C医疗模式

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

但现在医疗模式被过于强调,我们对于医生和医院过于依赖,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

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模式出了问题。


- 03 -

什么叫做养生?


就是让身体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至于具体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套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

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季节、时辰,根据南北不同的地域,尽量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和谐地生活,那样就很好了。




「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




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

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

各种外治手法也好,各种中药汤剂也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激发机制,是它激发了人体气机的运行,让身体自我完成治愈修复的过程。

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医生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药王孙思邈给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

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去建立健康的节奏和习惯;

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单一条件,而是多种条件下产生的。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想办法增加条件或者减少条件,那个现象就改变了。



- 04 -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

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其实,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你相信事情会如你预料的情况发展,你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加强的措施,最后正是你自己促使了这个预言的实现。

打个比喻: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

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 05 -

如果发现有肿瘤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

我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

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

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




先把心结解开。管理肿块的是阳气,解开心结,节约了阳气,身体就有力量去缩小肿块了。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癌症是自己的朋友,肿瘤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反观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不自知。


肿瘤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垃圾桶,没什么可怕,它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产物,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肿瘤。

很多时候,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

「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

一定要记住,现代医学经常强调的最坏的结果,只是无数种可能之一。生活方式方面,下面还有三个非常具体的建议:



A离开熟悉的人群

周围的人不断地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人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却给人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个肿瘤患者,亲友们的过度关心会时常提醒他自己是个重病人,反而强化了心理阴影和负能量。


B改变节奏,改变动静阴阳

原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的,学一学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原来特别宅,不爱出门不爱活动的,多出去旅行,接触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人,把视野打开。


C调整作息时间,调整饮食

不熬夜,多吃素,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






病是这样……

疗愈的




1

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 

生病了,其实就是被老天踢出去了。所以,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 

那什么叫健康呢?健康就是“常”。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常”是什么东西?与自己、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

 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

着觉,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健康的,这已经病得不轻了。

 中医眼中的病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病。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种。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是第二种。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弱。

 神病严重了,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乐发不出来,或者发之太过。

 比如说,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属于“太过”,目的就是渲染、挑动情感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乱神。

 还有“不及”。你该高兴的时候却要压抑一下,习惯了,就真的高兴不起来了。 

太过,不及,都是失常。“当其时而无其气”,也是失常。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原本是伤心的,却强迫自己坚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是反常。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所以,学了中医就知道,“祝您天天平常”是最大的祝福。

 


以前老师教给我一个看病的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你也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怎么办?调常。 

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要问他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

 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好吗?拉得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

 这个时候,人体本身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任何病都是这样。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

 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

 你的秋千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

 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

 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2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

 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思考,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都是这么来的。

 


3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

 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

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

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

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4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

 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

 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什么念头,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 

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5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 

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我记得大学碰到某些课实在没意思,又不能离开,就坐在那里玩:放松下来,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放几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手指放在那里,刚开始没感觉,穴位下面凹凹瘪瘪的,这就是“虚”。

 放一会之后,就开始“突、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它会不断蓄势,有时候,会觉得下面有力在向上顶,而到一定时候它会沿着胃经,顺着小腿接通下去,通到脚脖子那儿,下不去了,为什么呢? 

那里是关节,这些地方不是太容易流通,而且容易存邪气,所以要打通关节。 

再放一会儿,它继续蓄势,“嘭”,通到脚底了。原来身体里的寒气啊,热气啊,“呼、呼、呼”地出来了。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 

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 

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 

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 

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

 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答案在这里。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的是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信念系统。




 比如,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大家共同的信念所形成的力量,所以导致事物按照这样的规律发生。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姐姐的女儿在临产时被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少一部分,我告诉她千万不要相信,一定要坚信孩子是健康的,同时祈祷孩子健康,后来孩子生下来真的就是健康的,直到现在七岁了也很健康。 

所以,信念对我们非常重要,相信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相信奇迹就会获得奇迹。 

在心理学上,信念被称为潜意识。那么,如何让潜意识变好?大量积善,借助圣贤的精神和力量。

 赞美鼓励也是给人植入一种正能量的思维系统。

 成长就是不断将低级的信念系统更换成高级的信念系统。正确的信念可以保护我们,错误的信念会伤害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信念,每天重复美好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信念,直到正向的思维系统在我们的生命中自动运转。




 知己 18088272963 常明

伴您同行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调病证法身


道炁开启脉轮…调病明心见性简介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感恩你关注公众号学习提升!

道炁书苑

道炁学苑

道炁开脉轮

企业服务号:dqsy18088272963

企业订阅号

dq18088301421

个人订阅号

dq18088272963

楞严经:南师·达照·圆瑛·交光~全集

幽默人生

男女堪舆

汉字的高频审美

找到身上开关,一分钟治病(收藏)

得明师者,成也

财富的惊人秘密(发财之道)

养生与转运

中医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

二慧

用、养、息

大学之道,在明。

道,可。

三魂七魄与脉轮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决证菩提。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感恩原作者,感恩前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