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陆安徽强势崛起,真的只因沾了江浙沪的光?

吉翔 江南智造总局 2022-10-13
 



作者 | 吉翔

编辑 | 赖镇桃 李一言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是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有1台是安徽制造;全国出口的每5辆汽车就有1辆是安徽造……


7月20日,安徽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安徽”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用一组组详实数据,不断“修正”或“刷新”着很多人对安徽的认知。



的确,如果你对安徽的印象还停留在之前的话,很可能会为安徽今天的成绩而震惊。


没错,它仍是传统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同时,它也是中国最具科创气质和特色的省份之一。我国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都是在安徽落子,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讯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人造太阳”等一大批“国之重器”都与安徽有关。它的气质,不再是一味的“土里土气”,而是有些“科里科气”。


它仍是中国的内陆省份,属于传统中部省份的阵营。但在众多中部兄弟省份中,安徽又是最具沿海气质的省份,“开放”成为省级主政者口中的高频词。实际上,它的确正崛起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开放高地。


它的经济总量并不显眼,在全国的江湖排名仍是中游偏上。但在无人察觉时,默默潜修的它已跻身于中国经济前十强省份,而且仍在厚积薄发,储备着跃跃欲试的新动能……


是的,放在过去,这些印象怎么也无法和人们心中的“农业大省”安徽匹配起来。但如今的安徽,真应了那句老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安徽如此脱胎换骨,原因何在?


外界有着各种分析。较受推崇的一种说法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安徽近些年加入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俱乐部——长三角区域。


无疑,2018年安徽“入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与富裕的江浙沪并肩前行,是安徽崛起的重要分水岭时刻。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上述发布会上所说,过去一年(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近1万亿元。与此同时,“皖美旅游”、“皖美好味道”让“长三角人”也纷至沓来——到安徽的省外游客中,每2人就有1人来自沪苏浙。


或许,这就是站上了风口,猪也能起飞?


非也。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发现,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安徽并没有选择躺赢,事实上也根本不会有躺而赢之的机会。


面对机遇,唯有更加主动出击,勇于“虎口夺食”,方有可能制胜。这或许才是安徽崛起的根本原因和真正牌底。


一个细节似可佐证,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今年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采访时透露,2021年,整个安徽省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几乎全天候密集会见企业家,“走出去和请进来,一拨一拨,见了550多批次,共5075人。”


其中,王清宪本人一年会见了2000多位企业家。算下来,他平均每天要与5位以上企业家洽谈合作、共谋发展。


正应了那句话,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作为内陆省份、农业大省,资源和区位并不占优的安徽,正在高唱一出“后发先至”的好戏,其“唱法”和“打法”尤其值得观察。





安徽的四个“变化”,令人意想不到


安徽简称“皖”,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南邻江西,北望山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徽给人的总体印象或许是:这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内陆人口大省,经济不算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在江浙沪乃至福建、广东等地,都可以见到很多前来寻求发财和谋生机会的“安徽人”。


改革开放后,哪怕最近几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七普”数据发现,上海、江苏、浙江这三个省份的第一外来人口来源地都是安徽。换言之,安徽在江浙沪谋生的非常多,在长三角扮演着“人口腹地”的角色,源源不断地为兄弟省份提供着年轻的劳动力。


7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列举了安徽十年间的四个变化,将人们对安徽的刻板印象击得粉碎:


一是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十年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大台阶,2021年达4.3万亿元,这10年增量超过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1年这62年增量的总和。


在江浙沪等“尖子生”也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安徽经济总量占长三角一市三省的比重,已从十年前的14.4%提升至15.6%,实属不易。


同时,安徽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也超过了1万美元,达7.04万元人民币。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这个数字目前可以排到全国第13位。要知道,在2005年,安徽人均GDP还排在全国第28位。


二是实现了从“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均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也在安徽落地,布局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


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已建成的2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中,“霸都”合肥非常霸气地独占了6个。国内曾经只有3个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一个是北京怀柔,一个是上海张江,另一个就是安徽合肥。



第三个转变,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正如上文开头所提到,全国和全球的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冰箱、洗衣机、空调、汽车,很多都是安徽造。制造业逐渐形成了“徽字号”品牌。


以前,安徽是专注粮和铁的农业大省。现在,安徽是“光与电”的省份,目光投向微机、VCD、芯片屏幕、人工智能、人造太阳、量子通信等高大上的未来产业。


第四个转变,是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星光璀璨的东南沿海经济带,正是得益于联通全球的区位优势。身居中部的省份,反而略显边缘。但这一局面正在生变,安徽目前是国内高铁里程最长的省份,多达2400多公里,东西南北的高铁都要经过安徽,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安徽不靠海的区位劣势。安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翻一番。


当一些邻近省份的省会城市(比如南京)还在努力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时,安徽省会合肥已在瞄准成为“时钟型”枢纽了,也就是向多个方向放射。





以“新生”自居,不怕“求人” 



尽管发展势头很猛,但安徽的姿态依然放得很低。


正如王清宪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中,如果说上海是“模范生”,江浙是“尖子生”或“优等生”,安徽就像是一个充满了朝气、自信和紧迫感,刻苦努力追赶的“新生”。






作为“新生”,一个重要姿态就是,明确自己的定位,苦练内功,迎难而上,不怕“求人”。


王清宪说,做工作、干事业,不能怕求人、不愿意求人,“这不是自己的私事、家事,要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义不容辞地去跑、去争取。这是一份职责,也是一份光荣!”


正是这样“厚脸皮”地到处联络、拜访、邀约,愿意了解安徽、考察安徽,并最终选择扎根安徽发展的企业才越来越多。


车企巨头比亚迪的创始人、也是其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是安徽芜湖人,但创业这些年来,王传福始终没有在老家安徽进行坚决地布局。也难怪,干事创业嘛,当然首选北上广深或者沿海省份,这并没有错,也符合理性决策和市场逻辑。


当然,家乡安徽这两年步入发展快车道,王传福也看在了眼里,放在了心上。一次,汽车行业的峰会上,王传福忍不住拉住在合肥起家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问道,“你在安徽到底怎么样?”


李斌把安徽的营商环境和王传福说了说,又围绕公司的效率提升和经营改善简要说了几个数字,王传福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


2021年8月份,比亚迪在合肥的园区正式破土动工。事后证明,李斌并没有骗他。比亚迪合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前后仅用了42天,从开工到整车下线仅用时10个月。


这只是安徽尊重企业、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郑栅洁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后,放出的“第一把火”就是,召开“新春首会”——“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


实际上,郑栅洁履新安徽不久,就抽出半天时间,专门在宿州埇桥区接访中心接待群众来访。在接访前,他要求地方政府至少提前三天公告领导接访信息,并且做到“三不”——不阻拦企业预约登记,不筛选企业反映问题,不限时企业提出意见。


郑栅洁在蚌埠开展现场接访办公(图源:安徽发布)


“我到安徽工作后,……发现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背后不少是干部作风问题。”郑栅洁说,群众和企业家最反感的是反映问题后,党委政府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他要求各级干重点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企业反映的每一件事,都必须重视起来,不能推、不能拖,解决一个是一个,这样以点带面、积少成多,就能形成面、聚成量。”


于是,才有了外界所看到的,在安徽各设区的市委书记、市长参加的二季度工作会议上,郑栅洁批评个别干部存在的“虚、躲、冷、粗、假”等作风问题。(可参阅文章《面对16市书记市长,省委书记痛批这5类干部》


把人和企业吸引过来之后,该怎么做好服务,把人和企业真正留下来?安徽也早有思考。


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在几乎每周召开一次的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上,安徽省长王清宪多次提到,政府要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下放权力、配置资源,从“尊重和成全企业”的立场出发,瞄准企业发展痛点、阻点,同时,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让每条政策都能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安徽省级政府甚至不惜自我削权,把原本属于省级政府审批的一些事项,委托下放给市县级政府来审批。据郑栅洁介绍,省级政府透明度安徽居全国第3,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






“四链”合一,培育产业生态


抢商,亲商,爱商,一切围绕企业来转。


2022年初,各省公布年度投资计划,安徽的举动是令人意外的——设定年度计划投资16572.4亿元,这目标远超经济强省广东、江苏,排在全国首位。



傲视群雄的投资目标,侧面反映出安徽产业发展真的起势了。


过去十年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居全国第3位。去年,哪怕受疫情影响,安徽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力度,安徽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18户,为近十年来以来最多的一年。


目前,安徽产值超千亿的工业行业达到14个,国家首批战略性信心产业集群达到4个;每天日增市场主体3000多户,每天新增近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放在过去,安徽在江浙沪面前是不怎么抬不起头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安徽人会选择去江浙沪寻求机会。


而如今,一些新兴产业在安徽异军突起,在全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比如,去年,安徽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局全国第一;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居全国第5;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面板产能约占全球的10%……


目前,安徽正在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制造等十大产业,并用“四链合一”的方式(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本链)加以培育整个产业生态。


善于用市场的逻辑来谋事,用资本的力量来干事”,这已成为省长王清宪的“口头禅”和开会时的高频词。



比如,在运用资本的力量方面,安徽已开展了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进行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迄今已培训了1.6万名以上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企业高管。


王清宪说,很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太大,其实融资渠道是多方面的。京东方、蔚来,这几个传奇故事的引进,都源于政府通过基金的一种投资行为。这样,不仅扶持了产业,基金还赚了大钱,而政府收回的钱又能用来支持后面投入和引进更多好的产业项目。


同时,安徽还针对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逐一编织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路线图,并分别成立了“产业专班”,每个专班都由一位省领导来牵头担当“链长”,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家学者、社会基金聚到一起,共同研究这一年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面临的形势做出研判。


王清宪打比方称,假设以前做件事可能需要5个部门协同,那么企业负责人就要分头去拜访,可能要找三到五个分管副省长、市长或者厅长,时间成本很高。有了“链长”之后,“链长”只要把有关部门叫来一起研究下这件事,“当场一个会,就解决了”。


图源:安徽新闻联播


甚至,政府出台的一些惠企政策也都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精准出台的。据介绍,目前安徽很多产业发展规划或推进方案,初稿都是由龙头企业和商业协会所草拟的,而不是单纯由政府来“闭门造车”。


今年上半年,安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在长三角也处于前列。


可以预见,只要持续坚持下去,不久的将来,安徽的产业将有望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生机勃勃的繁茂局面。





作者为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新闻多一点

《安徽正在起变化!郑栅洁履新省委书记这半年》


 《农业大省“变轨”工业强省,安徽省长王清宪揭秘“逆袭密码”》





排版 | 杨雨桐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