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RR高达71%!再生元公布靶向BCMA/CD3双抗Linvoseltamab在重度多发性骨髓瘤2期研究最新进展

凯莱英医药 凯莱英药闻 2023-06-22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2023年5月25日,再生元(“Regeneron”)公布了在研药物linvoseltamab (REGN5458)对经过大量预处理的复发/难治性 (R/R)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

(1)在 200 mg 队列中,

  • 中位随访 6 个月后,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71%;

  • 59% 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 (VGPR) 或更好,30% 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 (CR) 或严格的完全缓解 (sCR)。

  • 反应开始的中位时间少于 1 个月。

  • 根据 Kaplan-Meier 估计,在 6 个月和 12 个月时维持反应的概率分别为 84% 和 79%。

  • 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 多个亚组均观察到良好的ORR。

(2)在50 mg 和 200 mg 队列中,获得 CR 或sCR;且具有可用的微小残留病 (MRD) 数据的患者中,54% 的 MRD 在 10-5 时为阴性。

此外,与此前公开的数据相比,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详细结果将在 2023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的口头会议上分享。



关于1/2 期试验

LINKER-MM1开放标签多中心1/2 期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试验,正在评估linvoseltamab 在 R/R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作用。在登记的 282 名患者中,所有人都接受过至少三种先前的治疗或三种联合治疗。

该试验的第 1 阶段剂量递增部分现已完成,主要评估 linvoseltamab 9 个剂量水平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剂量限制毒性,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案。

该试验的2 期剂量扩展部分已完成入组,正在进一步评估 linvoseltamab 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主要终点是 ORR;关键的次要目标包括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微小残留病阴性状态率和总生存期。


关于Linvoseltamab

Linvoseltamab(REGN5458)是一种在研的靶向BCMAxCD3 的双特异性抗体,旨在桥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的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 )与表达CD3 的 T 细胞,以促进 T 细胞活化和癌细胞杀伤。公司已在疾病早期阶段启动linvoseltamab的3期临床,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向FDA提交LINKER-MM1 试验数据。此前,FDA已授予linvoseltama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快速通道资格。

根据2022 ASH公布的关键II期初步数据显示:

  • 在200mg组的87名患者中,有58人被评估为有效。

  • 随访的中位数为3个月(0-30个月),200 mg或以上剂量水平的linvoseltamab治疗ORR达到75%,较低剂量组的ORR为40.8%,总ORR为64%,其中45%为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或更好。

  • 根据Kaplan-Meier估计,6个月后维持反应的概率为79%(95%CI:50%-92%)。

  • 安全性方面,95%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66%≥3级。≥20%的患者中发生的最常见的AE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37%)、疲劳(32%)、贫血(28%)、腹泻、咳嗽、头痛(各2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6%的患者因AE而停药。CRS患者中无4级或5级。

  • 此外,该试验患者群体的疾病负担高于参加类似试验的患者群体,37%的患者骨髓浆细胞≥50%,中位可溶性 BCMA 为 0.43 mg/L


关于靶向BCMA/CD3双抗

BCMA/CD3双抗具有双重抗原特异性,能够促进患者自身T细胞和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恶性细胞之间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其中,BCMA (B细胞成熟抗原) 广泛存在于MM细胞表面,近年来已成为MM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非常热门的免疫治疗靶点,之所以设计成BCMA/CD 3双抗,目的应该是一边结合T细胞上的CD3受体,一边结合MM细胞表面高表达的BCMA,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募集到肿瘤细胞附近以达到杀灭作用。

图片来源:InvivoGen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的靶向BCMA/CD3双抗有25种,仅强生的teclistamab获FDA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关于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的第二常见恶性肿瘤,血液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目前它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血液癌症,几乎所有患者会出现复发并且需要接受后续治疗。随着疾病的进展,每次复发的侵袭性增强,而新疗法获得的缓解期逐渐缩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从发病年龄上看,MM 属于老年病,在美国的诊断中位年龄为70 岁,在中国的诊断中位年龄为60 岁;从发病人群看,MM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发病率高于中国。MM 确诊后生存时长与确诊时年龄呈反比,根据美国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当确诊年龄在65 至75 之间时,近半数患者可存活至五线治疗;70%以上确诊年龄65 岁及以下的患者群体可存活至经历五线及以上治疗。MM 治疗线数及对应mPFS目前MM 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 (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 (PI) 及CD38 单抗;其中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 (CD38) 的获批适应症已经涵盖全线MM,然而达雷妥尤单抗用于后线。此外已获批的两款CAR-T,BMS/蓝鸟生物的 Abecma与强生/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 ,也为MM患者带来曙光,尤其西达基奥仑赛,97.9% 的 ORR 和 82.5% 的 sCR 是靶向治疗难以超越的数字,但鉴于目前CAR-T高昂的费用与可能的不稳定性,MM 的临床主要治疗方案仍为靶向治疗。据统计,全球MM 患病人数由2016 年的41.2 万人增长至44.1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1%。预计患病人数至2024 年将增加至52.7 万人,至2030 年增加至66.3万人。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我国MM患者人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MM 患病人数由2016 年的6.9 万人增长至2019 年的10.2 万人,预计到2024年MM 患者人数将达到16.7 万人,到2030 年进一步增至26.6 万人。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