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做蓝领,送外卖,年轻人脱下长衫又如何? | 二湘空间
做蓝领,送外卖,年轻的孔乙己们脱下长衫又如何?
文/河岸
今天看到“人物”的一篇文章《当名校毕业生主动成为蓝领》,说的是“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正在投身各种各样的”蓝领”工作。他们更多地依靠动手技能、体力来劳动。工作的场所是在厂区、店铺等地。“文章采访的五位高学历年轻人从事的是宠物美容师、保洁员、收纳师和咖啡师,还有人在猪场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成千头猪。
而就在前不久,有一段话登上热搜:“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类似的言论被冠之以“孔乙己文化”的称呼,说的是年轻人不愿意拉下身段做体力活。某外语学院的女生发言:”如果自己没有读过大学,早就可以去做美甲师这份工作了,可自己读了研,即使自己再喜欢这行业,父母都会觉得,你这就是浪费大好才华。“某媒体发出评论:“孔乙己陷入穷困,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的枷锁。” 怎么说呢,脱下长衫和穿上长衫是辩证的,都需要。
我相信不愿意拉下身段的年轻人肯定有,但多乎哉?不多也。除了这些主动去做蓝领的名校生,我们还看到硕士生在送外卖,大学生在做保安,做保姆,这样的视频有不少。据说广州美团有大学文凭的高达30%,外卖已经成了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
有人说,送外卖怎么了?送外卖当然没有任何问题,行行出状元,能在自己行业做到顶尖的都是佼佼者,但你得承认很多人并不是把送外卖做为自己的首选,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人能在各种物种中脱颖而出,的确是因为人的脑力,如果有选择,多数人会选择脑力劳动。而且人的天性是追求安逸,劳累奔波的体力劳动,一般人是希望能不做则不做。
年轻人真的脱下长衫做体力活又如何?前不久看到董明珠批评去卖米粉的北大毕业生是浪费资源,应该去做更高端的工作。还看到有评论批评年轻人“缺乏理想和激情,目标过度矮化和功利。” 这一届年轻人真心不容易,脱不脱长衫都遭骂。然而,这难道都是年轻人的错吗?现在的工作有多难找,年轻人最有发言权。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年夏天985大学文科硕士毕业,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他说班上找到工作的只有20%。有评论说孔乙己们错在只想内卷做孔雀,不想做飞鸟,关键是也得有给他们飞翔的天空是不是?
与其批评年轻人,不如反省一下大环境。我们这一代,真是赶上了好时候,那时候到处是工作机会,留在国内和留学国外的同学毕业后都能迅速找到工作,迅速进入中产阶层。而现在呢,据中公教育的数据,今年全国共计划招收168476名公务员,近17万的位置会有多少人来竞争呢,据称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比去年增加82万人,再加上去年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的,企业倒闭失去工作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自己算一下。
造成这样的大环境有很多原因,除了经济形势,就业市场,外资撤退等各种因素,还有全球性的因素。比如智能机器人的开发,AI替代人工已经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切切实实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次ChatGPT强势来袭,周围朋友讨论最多的就是哪个工种会最先被替代,哪种人会最后被淘汰。
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困境?昨天“二湘的十一维空间”发的北大教授张维迎的文章《如果天黑就出发,越走天越亮,谁都会有信心 》特别有启发。他认为就业的希望在市场经济。“只有让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自由地创业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市场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读者凡夫的评论特别好,他说“民营经济占了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才会有创造财富的动力,正如文中所说的把蛋糕做大。企业家精神才会有所创新,人类历史上没有那一个发明创新是通过规划出来的,是要有自由创新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来。而且很多创新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现在资本家、企业家的名声并不好,看看B站马云的视频后面的弹幕就知道了,都是骂他恶心,说要打倒资本家:
所以有人说年轻人现在就业难都是自找的,比如今天11维就有这样一个评论,“现在的年轻人都在骂资本家,这下好,把资本家骂跑了,骂哑了,现在找不到工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维迎文章中还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有共鸣:”本来像北大清华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大家都往商界走,这就是国家的幸运。如果他们都直接削尖了脑袋往体制内钻,这就是国家的不幸。经济生机勃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想创造、创业的时候,机会就很多。“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堂弟,他是985高校毕业的计算机硕士,当年我鼓励他去外企,去沿海城市闯一番天地。但堂弟选择去考公,为了进到那个部门,他选择了去一个小县城从最底层的公务员做起。他是个聪明人,在这个小县城机关单位脱颖而出,他有技术,有能力,提升很快,过了几年就上调到省城同一个系统的总局。他进了省城,分了房子,娶了省城的姑娘。他的父母都觉得他做对了,也庆幸没有听我的建议去沿海城市打工。
但我一直认为年轻人应该去冒一点险的,那么早就进入稳定工作并不是一件好事。行为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认知偏差叫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人们在面对等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更加难以忍受损失,也就是说,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如果你一开始就有一个安稳的工作,一般就不愿意再去创业,因为怕失去已经到手的丰厚工资和安逸生活,但你同时也失去了赚更多钱的机会。但如果一开始就去小公司,没什么可损失的,就更愿意到处跳槽去闯荡,去冒险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做公务员对于有才华的年轻人就是一个潜在的机会成本损失的过程,虽然工作安稳,但失去了很多机会。
企业家恰恰是一群最具有冒险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只有在市场经济里才能如鱼得水,才能迸发最强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最多的工作机会。而如果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就会更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就像张维迎说的”优秀的人都去分配财富,不如优秀的人都去创造财富。“这样,我们社会财富的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关于财富分配的话题,我马上会发一篇文章,谈一谈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和诺齐克对分蛋糕截然不同的态度。同时讨论一下贫富分化、贫穷的起源以及仇富问题,读者里高人很多,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最后,还是想说一下我的那个堂弟的现状。他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安稳,只可惜他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贪污罪进了监狱,现在的他正在服刑,所幸他懂电脑,监狱看守人员电脑有问题,软件不会用都去找他,对他也很不错,所以他一直还没遭什么大罪。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更多往期精粹
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如果天黑就出发,越走天越亮,谁都会有信心
河岸:ChatGPT正在应验这位数学天才三十年前的预言,人类沦为智能机器里的一个齿轮
欢迎大家关注“河岸的左岸”和“我们的天空之城”以防失联。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