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安的尾声(二十) 汉中鏖兵。战争末期双方国力衰竭,粮道的控制与破坏是决胜的关键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08-08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前文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1-6章)

建安的尾声(七)湘水之盟

建安的尾声(八)逍遥津之战(上)孙权为什么如此热衷攻打合肥

建安的尾声(九)逍遥津之战(中)曹操为何让素有间隙的将领携手作战?其实是高明的领导艺术。

建安的尾声(十)逍遥津之战(下)孙权是如何被张辽揍成孙十万的

建安的尾声(十一)得陇不望蜀,曹操班师返邺之谜

建安的尾声(十二)巴西之战。张飞大战瓦口的真实地点探秘,张郃败战升迁之谜。

建安的尾声(十三)崔琰之死,曹操称王后为何逼死老臣?

建安的尾声(十四)立储之争,大名鼎鼎的曹植为何输给貌似平庸的曹丕?

建安的尾声(十五)下辩之战。汉中三策奠定天下大势,曹家千里驹一战成名。

建安的尾声(十六)马鸣阁、广石之战。大名鼎鼎的阳平关究竟在哪?

建安的尾声(十七)许昌、南阳之乱。曹操西征为何到了长安就停滞不前了?

建安的尾声(十八)定军山之战(上) 一代名将夏侯渊是如何走上绝路的

建安的尾声(十九)定军山之战(下)夏侯渊轻身殒命,郭伯济力挽狂澜




219年三月,曹操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褒斜道南下,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后,于四月份左右抵达汉中。


中途曹操在各险要之处分兵把守,非常谨慎,一切准备妥当后才进军阳平关下,与张郃等人兵合一处。


之前夏侯渊虽然兵败身死,但由于郭淮和张郃的努力,曹军损失并不算太大,仍然有数万之多。


另一方面这次曹操亲自南下,中途的各个要地也有驻军,总兵力自然不会少,预计至少要在十万人左右。


这么多的军队发起八百里的远征,后勤压力可想而知。之前在南阳之乱时我们曾论证过这一点。


建安的尾声(十七)许昌、南阳之乱。曹操西征为何到了长安就停滞不前了?


曹操四处分兵防守,为的就是保护粮道。粮道实在太重要了,一旦有失就会万劫不复,对于经历过官渡之战的曹操来说,真是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对于刘备来说,这次曹操是来真格的了,对方在兵力上占据优势,此时主动出击并不明智。


另一方面,曹军虽多,但相应的后勤压力也会更大,因此希望凭借兵力优势速战速决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


于是刘备决定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坚守定军山,决不出战。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其实刘备的后勤压力也不小,甚至补给线的长度要超过曹操,整个金牛道长达千里以上,为了供应数万大军的远征,益州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人力资源接近枯竭。


所以说双方都有说不出的苦。现在这样继续僵持,拼的就是综合国力,根本不需要在战场上分出胜负,谁先断粮谁就得被迫放弃汉中。


不过明显还是曹操这边压力更大,毕竟之前已经到了叛乱四起的地步了,虽然能暂时镇压下去,但是拖得久了难免再次生乱,因此曹操决定尝试打开局面。


之前曹操一直驻扎在阳平关以东的平原地带,目的就是这一点。倘若他打定主意和刘备拼消耗的话,那明显应该向东撤退,这样可以缩短补给线,减轻自己的压力。

然而曹操一直呆在阳平关附近,那肯定是对阳平关有想法了,如果能夺下阳平关的话,就能严重威胁刘备的粮道,让他不得不撤出汉中。


曹操立刻展开行动,上一次援救武都曹操选择曹休承担重任,这次他把任务交给了曹家二代另一位后起之秀曹真。


曹真是统率过虎豹骑的名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这一次曹操把徐晃给他做副手,让他以征蜀护军这个实权官职的身份攻打阳平关,可见信任之深。


此时阳平关守将高详兵力并不多,而且对手还是曹军名将,因此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形势非常危急。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真在阳平关大获全胜,那么按理说他应该顺势截断刘备粮道,逼迫刘备撤兵才是,为何刘备还能继续坚持呢?

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平。(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我认为事情的真相是曹真虽然取胜,但是并未攻占阳平关,因为刘备闻讯后发兵支援了,这才让曹真功败垂成。

这一推断可以从法正的传记中印证一二。


根据法正传记中引用裴松之注的记载,在汉中大战期间,有一次形势不利,而刘备又身先士卒,暴露于曹军弓弩之下,可他坚持不肯后退,谁劝也不听。


这时候法正走上前来挡在刘备面前,对漫天箭雨视若无睹。


刘备让他下去躲避,但法正却回答说:“主公亲临险境,在下岂能先走?”

结果刘备恍然大悟,这才答应后退。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这一纪录仔细推敲起来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刘备始终死守定军山不下去交战,那么曹军的弓弩怎么可能威胁得到他呢?


要知道定军山虽然不算什么高山,但是高度跟下面的盆地相比也有三百多米的落差,就算是养由基再世也不可能把弓箭射到山上去。


另一方面,之前跟夏侯渊对峙时期,也没有刘备带兵下山交战的记录。而且由于夏侯渊始终被牵制,那肯定不会发生刘备形势不利的局面。


因此这场战斗一定不是发生在定军山。


我认为这场战斗发生的地点很有可能是在阳平关,刘备是听闻阳平关危急后亲自领兵回去支援了。


这样一来,双方展开近距离交战,才有可能出现刘备身先士卒从而被曹军箭雨笼罩的情景。另一方面,之前高详为曹真所败也与“势有不便”的记录相吻合。


总而言之,如果刘备没有回救阳平关的话,等到粮道被断之时,就是彻底告别汉中之日。但他的果断最终还是挽救了一度危急的局面。


奇袭阳平关是曹操逆转不利局面唯一的机会,现在虽然获胜但并未达到作战目的,他只能被迫重新回到拼消耗的老路上来。


不过对于曹操来说,不好的消息还不止这一个,因为不光是他知道要截断对方粮道,在这件事上,刘备也没有对他客气。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曹操既然不惜拉长补给线也要主动进攻,那他就必须承担粮道被袭扰的风险。


在古代,运粮能走水路肯定是尽量走水路,因此曹操的粮道大概率是从长安出发后沿着渭水向西,过了眉县后往南转入斜水(武功水),之后在今天宝鸡市太白县一带走一段陆运,之后再转入褒水,向南直达沔水,之后逆流而上,即可抵达阳平关。

这条路线看似还算通畅,中间只有一小段是陆运,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之前曹操分兵把守各险要之处,就是为了维护粮道畅通,可惜他虽然准备充分,但还是百密一疏,有一个战略要地落到了刘备手里。


之前我们介绍了定军山诸峰的十二连珠,这十二座山的最后一座称为元山,比起三百多米高的定军山要矮得多,大概只有一百米左右,后来诸葛亮在这座山上修建了汉中防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汉城,也叫西乐城。


汉城以东又有山谷名为容裘谷,谷中有容裘溪水(今漾家河),也叫洛水,这条小河向东北方向注入沔水。


就在容裘溪水与干流沔水的河口以东不远处有一座险峻的小山,它俯视着沔水,是一处绝佳的设防地点,而此山上正好有一座故城可以驻军。当然,故城虽说名字叫做城,但并非那种坚固的城池,按照史料描述,应该就是一座营寨。

城东容裘,溪水注之,俗谓之洛水也。水南导巴岭山,东北流。水左有故城,凭山即险,四面阻绝。昔先主遣黄忠据之,以拒曹公。(水经注)

故城和定军山距离并不远,也就二十多里路,走快一点半天就能赶到,而且两地还有容裘溪水相连,分兵故城的话,支援起来也是比较快的。


其实在曹操南下期间,刘备就已经开始布局了,他派黄忠和赵云率兵据守故城,占据了主动。


这下曹操算是吃到了补给线过长的亏,虽然尽力布防,但终究还是迟了一步,结果他的粮道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这样一来,在黄忠和赵云的眼皮底下,曹军就很难利用沔水水路运粮了,在粮道的最后一段,他们只能选择成本比较高的陆运。


不过黄忠却对此仍不太满意,之前斩杀夏侯渊立下的旷世奇功让这位老将自信心爆棚,他打算再玩一把大的。


当时曹军在汉中的粮草集散地位于北山,此地足足囤积了数千万袋粮草,黄忠提出带兵去袭击,如果能成功,曹军必将遭遇灭顶之灾。


这个北山位于哪里呢?其实北山指的就是秦岭,相对汉中而言,秦岭在北所以叫做北山。后出师表中写道曹操“几败北山”,指的就是这个。


在容裘溪水以东十里左右是度口,即沔水与支流度水(今黄沙河)的河口,据说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的地方。


度水发源于秦岭群山中,它流入汉中盆地处的秦岭余脉就是曹操囤粮的具体位置了,将粮草集中在这里可以远离敌军的骚扰。

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阳平北山。(水经注)

黄忠提出的建议值得一试,毕竟目前曹军粮道已经远离故城,继续在故城驻军意义已经小了很多,因此不如主动出击。

不过曹操肯定会对北山的防御极其重视,进攻兵力少了自然不行,于是黄忠就把赵云的部队也带走了,毕竟他才是主将,赵云是要受节制的。


可是黄忠一走就没了消息,到了约定的时间还不回来,赵云一想要出事,别是中了曹操的埋伏了吧。


可是他的部队都让黄忠带走了,想支援也是力不从心,最后赵云没办法,干脆带着几十名骑兵就去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曹操的圈套,对于北山粮仓,他肯定是高度重视,黄忠不会有什么机会,因此大概率是在该处陷入了苦战,这才导致逾期不归。


而另一方面,曹操也算准会有人来支援黄忠,因此在路上埋伏了重兵,专门为了打援,赵云就这么被堵了个正着。


不过赵云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的故事那自然是艺术加工,而取材的来源应该就是这一次。


赵云带兵对曹军先锋发起冲击,小胜一阵后且战且走,待曹军重新集结后,赵云已经撤回故城了。


曹军紧追不舍,赵云手下将领张著受伤陷入敌阵,赵云发现后回身杀出一条血路把他救了出来,这才安全回营。


当时留守故城的张翼提出应该紧闭寨门死守,不过智勇双全的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空城计,他下令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军恐有伏兵,不敢冒进,只好撤军。

赵云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曹军刚一掉头折返,就听见身后擂鼓震天,万箭齐发,于是立刻陷入混乱,自相践踏并落入沔水溺死者甚多。


当然赵云也没追击,毕竟他没多少人,一出击就露馅儿了。


故城之战是赵云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他以极少的兵力粉碎了曹操围点打援的计划,战后刘备来战场巡视,对赵云大加褒扬,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


至于黄忠那一路,我认为应该并没有得手,否则这绝对是奇功一件,不会在史料中完全没有记载。


不过他应该也没有战败,毕竟乐进和文聘对关羽打出的那两次无关紧要的小胜都有记录,黄忠若是战败绝对没道理会漏掉。


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曹操在北山防备严密,黄忠发起进攻后迟迟没有进展,于是引兵撤退,双方不分胜负。


就这样,在曹操抵达汉中后,双方先后爆发了阳平关之战和故城之战两次小规模战役,其作战目的都是为了摧毁对方粮道,不过最终都未能实现,双方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来。


其实这时候曹操的局面相对更加恶劣,虽然刘备的粮道更长,但几乎全部都是安全的大后方,只要阳平关不失就可保粮道通畅。


而曹操虽然粮道较短,但需要防备的地方更多,从褒谷口到阳平关,所有的险要之处都要分兵驻守。


这样一来,为了在前线保持和刘备至少势均力敌的兵力,他所需要的总兵力就要更多,否则就会陷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窘境。


另一方面,此时刘备的大后方也要更稳定一些,因为至少暂时还没出现叛乱,而曹操这边已经是真的挺不住了。

数十万民夫穿梭在秦岭群山中险峻的栈道上,海量的物资运到前线往往连十分之一都剩不下。战争旷日持久,粮草供应也越来越紧张,曹军士卒怨声载道,终于在四月底五月初这段时间开始出现大规模逃亡。


曹操的困境刘备是一清二楚,他趁机派刘封下山去向曹操挑战,当然这只是诱敌之计。


这一挑衅之举让曹操恼羞成怒,之前心腹将领夏侯渊阵亡,如今自己亲统大军前来也是连连受挫,这一系列打击终于让他连魏王的风度都顾不上了。


曹操对着山上破口大骂:“你这卖草鞋的匹夫,派个养子就能对付我了?等我派亲儿子来!于是曹操立刻遣人招曹彰前来助战。


不过很快曹操就冷静下来了,他知道汉中已经没救了,再耗下去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国内也会生变。


之前我们分析过,这么多年来,曹操离开朝廷外出作战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可是这一次他在218年7月发兵西征,到现在已经十个月左右了,他除了撤兵别无选择。


219年五月,曹操正式放弃汉中,班师北上。而曹彰此时刚到长安,真儿子和假儿子最终还是没能分个高下。


至此,持续一年半左右的汉中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为此曹刘两家几乎拼尽了全力。

对于刘备来说,虽然几乎耗尽了国力,但成果也是喜人的。


没有汉中的益州不是完整的益州,隆中对的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完成了,起兵三十多年后,刘备终于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


然而对于曹操来说却恰恰相反,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不仅颗粒无收,反而还折损了心腹爱将,这个打击实在是沉重。


不过这就完了吗?并不是,仅仅三个月后,又一次重大打击将会落在他身上,而那也基本宣告了曹操此生将与帝位无缘。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