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吴(十)庐江之战。陶谦为什么和孙家反目成仇?孙策又是如何与袁术渐行渐远的?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序言) 谁才能代表江东?东吴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百年东吴(三)孙坚和董卓的恩怨情仇。群雄讨董并非二人第一次交手,早在五年前就已结下梁子。
百年东吴(四)荆州大火并。刘表为何最终能摘得荆州这个大桃?只因为孙坚一次冲动的“下克上”。
百年东吴(五)阳人之战。历史上斩杀华雄的并非关羽,孙坚才是最大的功臣。
百年东吴(六)玉玺之谜。孙坚到底有没有私藏传国玉玺?玉玺又是怎么到袁术手中的。
百年东吴(七)豫州争锋。汉末三国的代理人战争,其实孙坚和周家兄弟都是大佬斗争背后的牺牲品。
百年东吴(八)将星陨落。孙坚到底是何时战死的?他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遗产?
百年东吴(九)孙策的谋划。孙坚死后孙策如何抉择?他也有深谋远虑的一面。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抵达寿春。
望着高大巍峨的寿春城,孙策感慨万千。当年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这次终于轮到他大显身手了。
不过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讨回父亲当初留下的部曲才行,孙策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去求见袁术。
见到袁术,孙策先打感情牌,他哭着对袁术说:“当年先父与使君结盟,共讨董卓,却不幸罹难。可我忘不了您对先父的旧恩,愿继续为您效力。”
其实要说孙策是虚情假意,只为要回孙家部曲而进行表演,那倒也不尽然,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一开始他并没想和袁术决裂。
一方面两家之前有过合作基础,再加上目前他还比较弱小,也需要袁术的庇护。这时孙策想要的和当初孙坚一样,只是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即可。
然而袁术却找了个理由推脱说:“丹阳郡出精兵,现在你舅舅吴景是丹阳太守,你堂兄孙贲是丹阳都尉,不如你去丹阳募兵吧。”
其实不用袁术说,孙策也早把丹阳定为目标了,而且孙家内部也对此达成了共识,孙贲担任丹阳都尉这个军事长官就是明证,现在丹阳郡的军政大权已经被孙家掌控了,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
虽说之前孙贲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比一个郡尉级别高得多,但豫州并不是孙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随着袁术在中原的失败,豫州大部也并不在他手中,因此这基本算是个虚职。
这时孙贲转到丹阳郡去,不仅能得到一个实权官职,还可以把孙家的力量合于一处,这是符合家族利益的。
由此可见孙家内部基本上是铁板一块的,几个重要人物孙贲和吴景等都以家族利益为重,愿意支持孙策,而没有因为争权夺利而陷入内讧。
此时的孙策并没有任何功勋,但他能得到族人的支持,除了孙坚嫡长子的身份之外,也是与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
而对于孙家所表现出的凝聚力,袁术也看在眼里,他不希望孙家在自己眼皮底下做大,尤其是丹阳郡现在几乎成了孙家的天下,这自然会引起他的警惕。
因此他虽然同意孙贲去丹阳,但却把孙家部曲给截留了,相当于对孙家进行变相削弱。这样一来,袁术自然不愿意轻易归还孙坚旧部。
孙策没有办法,虽然既定目标没有实现,但毕竟得到了去丹阳募兵的许可,也算退而求其次吧。
不过在临走之前,孙策必须先把家人安顿好才行,虽然之前托付了张纮,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当初去江都,图的是徐州安宁,可是随着曹操对徐州的屠戮,这片乐土也被战火摧毁了,而笮融对广陵的破坏已经威胁到长江边的江都了,这里已经不算安全。
不过孙家和陶谦也有些交情。当初孙坚和陶谦一同在张温手下做参军,算是有同僚之谊。
后来孙坚还不远千里派朱治带兵去帮陶谦征缴黄巾军余党,要知道当时孙坚尚处于与董卓的交战中,因此这让陶谦欠了孙家一份大大的人情,于情于理也该保护孙家的家眷。
然而陶谦却在巨大的打击下变得疑神疑鬼起来,对孙策很是忌惮,并产生了一定的敌意两家最终反目成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中有两点原因,首先就是孙策已经投靠了袁术,而袁术又一直觊觎徐州。
当初袁术刚到九江后就自称徐州伯,赤裸裸地表达了对徐州的野心。
而后来袁术看曹操一直进攻徐州,自己也想分一杯羹,为此还跟庐江太守陆康起了冲突。
虽然陶谦在世的时候袁术并没有把进攻计划付诸行动,但袁术确实是有这个想法的,陶谦倒是没冤枉他。而这就导致陶谦也把孙策视为其帮凶。
而第二点就更严重了,因为孙家在丹阳郡的发展触碰了陶谦的核心利益。
陶谦本身就是丹阳人,他手下拥有一支丹阳精兵,而这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丹阳郡成了孙策的地盘,以后他就无法从家乡补充兵员了。
另外陶谦还把丹阳视为自己最后的退路,在他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也曾打算放弃徐州逃回家乡。
因此丹阳就是陶谦的禁脔,他无法容许别人染指。
在这种情况下,将家眷从江都接走就是不得已的事了。这些年来孙家一直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而家乡吴郡富春周边仇人也多,想来想去还是曲阿稳妥些。
而至于执行这一任务的人选,孙策想到了一个刚刚结识不久的新朋友。
这个人就是吕范。吕范是豫州汝南人,他出身平平,跟孙坚一样也是从县吏做起。
不过运气来了真是什么也挡不住,他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本地大族刘家小姐的青睐,很快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后来豫州战乱,吕范带着家人前往寿春避难,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刚来不久的孙策,结果和周瑜一样,他也被孙策的魅力折服了,于是将数百名门客家丁都送给孙策指挥。
为表示信任,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家人,算是投桃报李。
孙策一贯用人不疑,之前对他张纮就是这样,只有一面之缘就敢托母献弟。而这种特质也正是孙策的魅力所在,让这么多人抛家舍业誓死追随。
不过吕范一出发就被敏感的陶谦盯上了,他可不认为吕范是来接孙策母亲的,而认为他是袁术的密探。
于是陶谦下令各县通缉吕范,将其抓住后进行拷打,所幸被手下门客救了出来。从此孙策对吕范更加信任,与族弟孙河一并成为他早期的两大心腹人物。
如今诸事已毕,该南下丹阳募兵了,然而孙策在汉末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便遭到了当头一棒。
当时孙策带着吕范以及孙河去找舅舅吴景,结果刚招了几百人,就遭到了泾县宗帅祖郎的袭击。想想这也很正常,在人家的地盘招兵,对方岂能无动于衷呢?
孙策吃了个大亏,只好再去找袁术。这回袁术没话说了,不给兵解决不了问题,再加上他本身也很看好孙策,于是就将孙坚留下的一千多部曲还了回去。
当然,袁术私吞了一些人是肯定的,因为孙坚当初虽然意外身亡,但他所统率的部队却没有遭遇大败,他不可能只剩下一千多人。
但袁术交给孙策的这一千多人都是其中的精华,只要根基还在,孙家军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结果孙策凭借这支人马再下江南,顺利击溃了祖郎,报了一箭之仇。
这次胜利让孙策名声大噪,当时身在寿春的太傅马日磾征辟孙策为怀义校尉,而袁术手下大将乔蕤、张勋也都对他表示佩服。
这件事有些不正常,因为孙策这次的战绩也算不上多么惊人,按理说不该闹出这么大动静,因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袁术在为他造势。
之前在荆州和兖州连战连败,这让袁术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手下能战之将太少了,自从孙坚战死后,他就没怎么打过胜仗。
这次发现孙策有乃父之风,自然要加以支持,让他尽快成长起来,成为自己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因此无论是被软禁起来的马日磾还是手下将领桥蕤和张勋,他们对孙策的推崇应该都是袁术授意的。
此外袁术还公开表示:“要是能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都值了。”简直把他夸上了天。
后来孙策追捕犯罪的士兵,并在袁术的军营中将其当场斩首,袁术也没有怪罪,这一系列事件让孙策在军中威望大增。
然而孙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之前袁术许诺让他做九江太守,但最后却食言了,转而把这个职位给了自己的心腹陈纪。
由此也可以看出袁术只是利用孙策而已,让他帮自己打仗,而不愿意给他实权。
不过袁术为了安抚孙策,又对他进行了许诺。
当时袁术虽然名义上控制着扬州,但是实际控制地区基本只局限在九江一个郡,旁边的庐江太守陆康有相当的独立性,根本不鸟袁术而江南的丹阳郡正在开拓中,局势还不明朗,至于更远的吴郡、豫章郡和会稽郡他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首先盯上了庐江郡。
开始庐江并不是袁术的第一目标,他的首选是对被曹操打得半死的陶谦进行趁火打劫,于是他就去找陆康索取兵器粮米。
袁术的算盘打得很好,如果陆康不答应,正好以此为由和他开战。如果他答应了,那也无所谓,先用这批物资攻打徐州就是了,以后再找机会对付陆康。其实这和当初做掉南阳太守张咨是一个套路。
不过陆康也不是个蠢人,他之前和袁术见过一面,早就看出他居心不良。
当初陆康带着儿子陆绩去寿春拜会袁术,留下了名传千古的“怀桔遗亲”的故事。
但这次会面不仅让陆康的儿子出了名,他在交谈中也看清了袁术的真面目。因此这次陆康对袁术的无理要求严词拒绝,并加紧备战。你一个自封的扬州牧,凭什么命令我?
袁术闻讯大怒,立刻发兵,执行作战任务的自然是他寄予厚望的孙策。
临行前,袁术忽悠孙策说:“之前让陈纪当九江太守是个错误,我也后悔啊,那不是我的本意。这次只要干掉陆康,庐江太守就是你的!”
对孙策来说,庐江太守比之前的九江太守吸引力更大,因为袁术自己就在九江郡,即使孙策做了九江太守,也难免受到约束。而庐江太守就不同了,相当于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孙策跟陆康的关系本身也相当紧张,这让他对此战更加积极。
其实这个事也怪陆康,早先孙坚做长沙太守的时候,曾经领兵去帮助豫章郡宜春县讨贼,而时任宜春县长的正是陆康的从子,因此孙陆两家算是有交情的。
孙策大概就是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才去拜见陆康。
或许是陆康太过势力,看孙家式微,而孙策只是个毛头小子,因此不愿理会;又或许是陆康因为鄙夷袁术的关系才迁怒于孙策,总之最后没有见他,而是派了个主簿应付。
这件事让孙策感到很没面子,凭自己的魅力以前搞社交都是无往不利,这次却吃了闭门羹,而且对方还欠父亲一个人情,于是他开始对陆康心生怨恨。趁着这次机会他非得跟陆康算算总账。
再说陆康,他出身于吴郡陆氏,是江东大族。在陆康担任庐江太守后,陆家有一部分人跟着他迁往庐江郡。或许假以时日,会衍生出一个吴郡陆氏的分支庐江陆氏也说不定。
然而一切都被这场战争改变了。开战前,陆康为了保险起见,让一部分人回老家去了,这也是为了避免全家被一锅端。从后续发展来看,这确实是明智之举。
在这批人中有一位大人物,他就是日后声名赫赫的陆逊。不过此时的陆逊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他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
虽然孙策领兵将庐江郡治舒县围得水泄不通,但是陆康在当地很得人心,有些士兵外出休假,闻讯后都悄悄回来,乘夜色掩护爬进城墙协助防守。
如此顽强的抵抗让孙策很是苦恼,虽然他在舒县住过几年,对当地比较熟悉,但仍然难以取得进展。
想必此时周瑜并不在城内吧,否则的话以他们的交情,完全可以让当地豪门周家做内应。
战争旷日持久,直到第二年,舒县城才被孙策攻下。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留在城内的陆氏宗族一百余人有将近一半死于战乱和饥荒。在这样巨大的打击下,年已古稀的陆康在一个多月后郁郁而终。
庐江之战是孙策出道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得胜归来的路上,他满心欢喜地期盼着庐江太守的任命。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他回到寿春复命时,发现自己又上当了,袁术把这个职位给了自己的心腹故吏刘勋。
连续被欺骗了两次以后,孙策对袁术已经彻底失望了。他终于明白了,对方只是利用自己,同时也会防备自己,在袁术这里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发展。
想想当年父亲孙坚,他为袁术出了那么大力,然而又得到了什么?在这个乱世里,终究还是得有自己的一份基业才行。
从这一刻起,年轻的孙策彻底醒悟了,他的认识比父亲又向前迈近了一步,江东的广阔天地在等着他。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