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老朋友刘勋拥兵数万,却被孙策随手击溃,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这里
百年东吴(十八)智取庐江
袁术之死让东南局势更为明朗,这一集团很快分崩离析,最终为孙曹两家所瓜分,它的尸体成为两棵参天大树成长所需的养料。
而作为袁术余部,这些人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决断,尽快选边站队。
相比起来,曹操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天子在他手里,他占据着大义名分,第二他的实力也比孙策更强大。
因此那些有名望的人,比如张范、张承兄弟,他们肯定是回归朝廷,而不会投奔孙策。
而袁术的亲信部下则有着不同的立场,虽然孙策也是敌人,但毕竟从前是同僚。孙策和袁术交恶的直接原因是袁术称帝,如今袁术已死,双方就没什么解不开的仇恨了。
但曹操却是袁术长期的敌人,倘若投靠曹操,难保不会遭到清算。毕竟桥蕤等人已经被曹操干掉了。因此这些人是更倾向孙策的。
另一方面,孙策也对他们释放着善意,他一直没有着急北上进攻,就是不想把他们逼到曹操那边去。
这一对策最终起到了效果,以长史杨弘、大将张勋为首的袁术亲信准备投靠孙策。
这些人带着袁术多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上了路,可他们还没来得及渡江就被人给劫了。
这个人就是庐江太守刘勋。
说起来,这个刘勋可是孙策的老冤家了。当初孙策拼死拼活进攻庐江,为的就是袁术许诺的那个庐江太守一职。然而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袁术还是把这个职位给了亲信刘勋。
这回刘勋又跳出来跟孙策作对,几乎到了嘴边的肥肉被抢走了,他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不过现在却不宜直接和刘勋开战,因为此时刘勋的势力已经扩张到孙策也不得不正视起来的地步了。
刘勋本来只是一郡太守,实力有限,但是他在短时间内先后接收了三支人马,实力大幅膨胀。
第一支就是前文所说的杨弘、张勋等人以及他们的部曲。
第二支则是袁术家族的核心力量。袁术死后,曹操立刻任命荀彧推荐给他的严象为扬州刺史,准备接收袁术的遗产。
袁术的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不敢和曹操对抗,于是放弃了寿春,带着袁术灵柩及其家人、部曲等,投奔刘勋去了。而寿春则落入曹操手中。
而第三支人马的归顺则更加离奇,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般。
在庐江本地,有张多、许乾等豪强,而郑宝则是其中实力最强的,拥兵万余人。
这个郑宝本身倒是没什么,但他手下却有个人才,那就是被大名士许劭称赞为有佐世之才的刘晔。
刘晔最初是愿意辅佐郑宝的,还邀请好友鲁肃前来,但是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郑宝失望透顶。
或许是畏惧势力日益强大的刘勋,郑宝想要带着部众渡江南下,还强迫颇有名望的刘晔去办这件事。
这是刘晔绝对不能接受的。南下自然而然是去投靠孙策了,以刘晔的眼光,他肯定能看出孙曹两家关系即将破裂,在这个时候,作为汉室宗亲的他只有投效许昌汉廷一个选择,而不可能去为孙策效力。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曹操的使者到了,刘晔和他会面后,又邀请他在自己家住了几天,在这期间他坚定了归顺朝廷的决心。
其实有了许劭的宣传,刘晔的名声肯定也传到了曹操耳中,这次派使者来,大概率就是来拉拢他的。
此时郑宝的心中也是疑惑不已,天天和曹操使者混在一起,这个刘晔到底想干什么?于是他以问候使者为名前去一探究竟,为了保险起见,郑宝带了好几百人。
不过到了刘晔家后,郑宝还是大意了,最终被刘晔骗入内室中当场斩杀。
郑宝死后,刘晔割下他的首级并走出大门,对郑宝的部下说:“曹公有令,谁敢轻举妄动,与郑宝同罪。”
这些人看老大死了,很快一哄而散,逃回军营。
刘晔马上跟过去,找到其中的军官,与他们陈述利害并加以安慰,最终让他们心悦诚服,都愿意遵从刘晔的号令。
就这样,刘晔收服了郑宝的部众,足有数千人。
然而之后刘晔却没有直接归顺曹操,而是投靠了刘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勋并不单纯是袁术旧将,他和曹操也有交情。
大约十年前,在汉灵帝中平末年,刘勋曾担任沛国建平县长。而曹操的老家就是沛国谯县,和建平县挨得很近,也就是这时候,刘勋和曹操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后来曹操招了四千多丹阳兵,当北上走到沛国龙亢时士卒哗变,形势一度危急,好不容易才在铚县和建平县收拢了一千多人。在这一过程中,想必刘勋又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凭借和曹操的这层关系,刘勋在曹操和孙策之间做出什么选择想必是没有悬念的,正因为如此,刘晔才会去辅佐他,帮助他就等于帮助朝廷。
总之,在得到了三支人马的加入后,刘勋已经颇具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孙策只能暂时掩饰自己对庐江的野心,从而徐徐图之。
之前让孙权进攻广陵,不仅是要消除下邳陈氏的威胁,同时也是在麻痹曹操和刘勋,让他们以为自己并没有惦记着庐江,同时暗中等待机会。
孙策这一手是否骗过曹操不得而知,但根据刘勋后来的表现,他肯定是被骗过了。
不过即使曹操没有上当也不要紧,因为在建安四年(199年)年底,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就已经迫在眉睫,他已经没有精力再来管淮南的事了。
其实按照孙策长期以来的规划,在拿下江东后的对外扩张中,首要目标是荆州,而并不是江北的袁术故地。具体目标则是江夏的黄祖。
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裴注)
孙策始终对江北兴趣不大,在他临死前对张昭等人的遗言中,也表示要以江东为基础,不要渡江北上。
然而西征江夏必须以水军为基础溯江而上,这样一来则不可避免地与庐江郡产生接触。
在刘勋担任庐江太守期间,孙策和袁术已经决裂,他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来自孙策的威胁,因此将郡治从舒县迁移到皖县(今安徽潜山市)。目的就是防备孙策。
皖县位于皖水之畔,皖水向东汇入长江,其河口被称为皖口,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金陵屏障安庆。
也就是说,刘勋可以很容易地从大本营皖县出兵封锁皖口,截断长江。即使孙策勉强冲过去,后面的补给线也要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倘若不解决庐江的问题,西征便无从谈起。
如今孙策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到了,曹操已经无暇顾及淮南,因此这次势必要拿下庐江。
不过孙策却没想和刘勋硬碰硬,他虽然作战勇猛,但用计也是他的一大特长。这次他就给刘勋来了个连环计。
首先,孙策宣称要征讨黄祖,让刘勋放松警惕。同时又派人携带大量礼物,并给刘勋送了一封信,信上说豫章郡海昏县的上缭很富裕,建议他去攻打。
为什么孙策有把握刘勋会听信这个建议呢?
原来刘勋手下人太多,而庐江郡经过之前的战乱略显凋敝,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之前刘勋让从弟刘偕去豫章买粮,他发现海昏上缭这个地方很富裕,当地豪强宗帅可以拿出三万斛大米。不过他们却不太配合,刘偕折腾了一个月才买回去几千斛。
于是刘偕建议刘勋干脆别买了,出兵抢他的!
这时候正巧孙策也给出了相同的建议,还送了一大堆礼物,再加上手下人一通吹捧,刘勋一下就飘飘然了,准备欣然接受。
此时唯一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就是刘晔,当初郑宝想要投孙策他就极力反对,因为他早就看出了孙策的野心。如果贸然出兵导致大本营空虚,到时候孙策来个长驱直入,那就万事皆休。
刘晔苦苦相劝,奈何刘勋根本听不进去,悲剧就此铸成。
刘勋亲自率军进至上缭,到了以后却发现当地豪强早就躲起来了,人家来了个坚壁清野,刘勋什么也没抢到。
此时孙策已到达石城(今马鞍山市附近)。这次孙策大军阵容极盛,宗室成员有孙贲、孙辅、孙权,其他将领有周瑜、韩当、程普、董袭等,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他听到刘勋已经出兵的消息后,将全军兵分两路,让孙贲、孙辅领兵八千,埋伏在刘勋回师的必经之路彭泽。他和周瑜则率领两万主力部队直捣刘勋的大本营皖县。
这疾风迅雷一般的奇袭打得刘勋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皖县迅速沦陷,连同刘勋和袁术家眷在内的三万多人,全成了孙策的俘虏。
此次不仅得到一座重镇,孙策和周瑜还各自抱得美人归,成了连襟,可谓是双喜临门。
拿下皖县后,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给他留下三千人马防守,其余部队则继续对刘勋进行打击。
刘勋听说后院失火,大惊失色,他连忙回师,结果在彭泽中了埋伏,遭到惨败。
见此路不通,刘勋只好另找出路,他率军西撤,在寻阳县登陆,试图回救皖县。可当他走到置马亭的时候,却得到一个噩耗,皖县已经丢了。
这下老家彻底回不去了,而北面就是大别山,连投奔曹操的路也没有了,如今除了往西逃跑投奔江夏黄祖之外已经别无出路。
刘勋带着残余部队向西进入江夏郡境内,在西塞山下筑垒,同时向黄祖求救。
若是刘勋逃之夭夭也就罢了,可他却和死敌黄祖走到了一起,那就肯定不能放过他了。
此时黄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庐江刘勋本来是他的屏障,双方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现在刘勋已经濒临败亡,如果不拉他一把,接下来自己也危险了。于是他命儿子黄射领兵五千支援刘勋。
黄射是个文人,跟祢衡一起研究碑文书法他在行,打仗可就不行了,何况对手还是孙策。一番交战过后,黄射大败而逃。
而刘勋和刘偕也丢下部属,借着江夏郡的陆路北上投奔曹操去了,剩下的两千士卒和一千多艘船则全成了孙策的战利品。
至此所有的障碍已经扫清,通向荆州的大门已经被彻底打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如今西征大军气势如虹,当年襄阳岘山上的那笔血债,到了该讨回来的时候了。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