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綝在淮南三叛中一系列迷之操作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七十二)兵败寿春
太平三年(257年)五月,建业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他们来自淮南,其中以朱成为首,献上了曹魏扬州都督诸葛诞的降表。为表示诚意,诸葛诞声称愿将儿子诸葛靓以及长史吴纲等将佐子弟送往江东做人质。
原来就在东吴朝堂上的斗争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曹魏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大将军司马昭对坐镇淮南的诸葛诞产生了猜忌,于是趁着司空卢毓病逝的档口,下令徵诸葛诞入朝接任。
这是一个无解的阳谋,如果诸葛诞答应了,他将失去一切权力,如果不答应,那就是抗命,朝廷就有合理的借口讨伐他了。
接到诏书的诸葛诞立刻陷入了恐慌,几年前被召回朝廷的好友夏侯玄没过多久就死于非命,他岂能不怕?
况且这道任命名义上是从二品征东将军升为一品司空,但三公只是个虚名,如何比得了掌控一州的生杀大权?
诸葛诞坐拥近二十万大军,粮草堆积如山,他不甘心将命运交给别人,遂起兵作乱,这也是淮南三叛中的最后一叛。
作为一个个实用主义者,诸葛诞吸取了之前毌丘俭孤军奋战惨遭失败的教训,他第一时间联络东吴作为外援,这便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诸葛诞起兵的消息传到东吴,这令朝野上下跃跃欲试。要知道东吴曾在淮南方向发起过许多次北伐,却几乎次次都铩羽而归,因此只有当曹魏出现内乱的时候东吴才有可能趁势取得突破。
之前毌丘俭起兵时,东吴本想趁火打劫一番,无奈毌丘俭败亡太快,东吴军队又有些拖沓,最终错失良机。而这次诸葛诞并未主动出击,而是固守寿春,凭此坚城,想必他可以支持很久,因此东吴介入此次战争的余地就很大了。
目前派兵参战已经成了定局,但具体如何操作就有讲究了,而孙綝恰好从中发现了一个“好机会”,而这便是他在此次战争中做出一系列迷之操作的根本原因。
如今孙綝的首要目的是打倒全公主,一统宗室力量,其次则是继续压制士族,最终达到一人独大的目的。为次,他将不择手段,最终把战争变成了争权的工具。
对孙綝来说,目前威胁最大的便是掌握一定兵权的全氏家族,因为如果没有全家的支持,全公主的势力将大打折扣,于是孙綝策划了一个阴谋。
六月份,孙綝命文钦、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众将,率领第一批援军三万人先行出发援救寿春。
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全家军自然欣然领命,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战争讲究集中兵力,在局部取得优势才是王道,目前淮南战场上集结了四十多万大军,这三万人加入战局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
吴军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集结一支十万人以上的大部队,然后缓缓赶到寿春外围,与诸葛诞的淮南军形成掎角之势,如此便可以对司马昭的包围圈造成巨大威胁。可孙綝却仅仅派了三万人便急匆匆地出发了,这和让他们送死有何分别?
这里便可以看出孙綝的阴险之处,几名将领中,王祚情况不详,我们不做讨论,但另外四个人的选择就很有目的性了。
其中文钦和唐咨是降将,在江东没什么背景,牺牲掉也无所谓。而全怿、全端则是全氏一族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全怿,他是全公主的亲生儿子,一旦出了问题,必将对全公主造成重大打击。如果全怿战死沙场,全公主将失一臂助;若兵败被俘,全公主则颜面扫地,无论如何都会有大麻烦。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有些出人意料,预期中的交战并没有发生。
当时王基率领司马昭征讨大军的先锋率先抵达寿春外围,可能或许是因为兵力不足,包围圈不够严密,而寿春城北的八公山正是其薄弱之处。
在扬州混了多年的老油条文钦很快注意到这一点,他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于是趁机带队翻山越岭进入寿春城,和诸葛诞会合。只不过自以为得计的文钦却不知他已经落入了死局,这是后话。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王基有意而为之,这三万人虽然不多,却可以加速了寿春城粮草的消耗。本来够二十万人吃一年的粮草,现在只够二十三万人吃十个半月了。
同时也可以避免这支吴军和后续部队会合,把第一批援军先放进城,等后续部队赶到时,魏军的包围圈已经完成,吴军便会陷入无法集中兵力的窘境。
然而孙綝对此却毫不在乎,从后来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孙綝根本就没有想要打赢这场战争,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接着战争铲除异己。
现在全家军虽然暂时无恙,但已经陷入重围,前景不容乐观,接下来孙綝开始准备对付下一个目标了。
孙綝的第二目标是压制江东士族,而此时士族的代表人物便是朱异。
在之前的吕据、滕胤之乱中,几位参与北伐的将领纷纷领命讨伐吕据,唯有朱异没有表态,这令心胸狭隘的孙綝心生怨恨,从此朱异便成了他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趁着这次外出作战的机会,孙綝给朱异挖了一个大坑。
在出征寿春之前,孙綝曾命朱异去讨伐驻扎在夏口的孙壹。这位孙壹同样出自孙静一系,他的父亲是孙静的第四子孙奂,因此论起来孙壹还是孙綝的从父。
然而孙壹的身份却有点特殊,因为之前发起叛乱的滕胤和吕据都是他的妹夫。
此时孙壹的弟弟孙封已经因恐惧而自杀,孙壹正惶惶不可终日,而朱异的讨伐军已经在前往夏口的路上了。
孙綝之所以在孙壹并未有明确的反心时就先对他动手,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孙宪的事让他产生了忌惮。以孙壹的身份背景,实在是被全公主拉拢的不二人选,与其等他叛乱时再出兵镇压,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免得到时更加被动。
孙壹见东吴已无自己的容身之处,只好带领亲属和部曲一千多人逃亡曹魏去了。
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有些奇怪了,按说朱异完成任务后应该回归北伐军主力,可孙綝却命他以三万人单独驻扎在寿春以南的安丰城,并未与主力部队合兵一处。
这是一个不合常规的安排,如果说第一波援军属于仓促集结,人数不多尚可理解,但第二波援军明明有集中兵力的条件却硬要分兵,我想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指挥官都不会做这样的事。
兵法有言:“倍则分之”,也就是说只有兵力达到对方的两倍时才有分兵的条件,否则就将被对手各个击破。
孙綝这样的添油战术面对司马昭的二十多万大军如同以卵击石,因此可以断定他就是故意要朱异去送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异便在阳渊为曹魏兖州刺史州泰所败,损兵两千人,而兵败南撤的朱异这才得以在巢湖北岸的镬里和孙綝的主力军会合。
见到孙綝后,吃了败仗的朱异自然是低人一头,接下来失去了话语权的他只能任由孙綝摆布了。
其实对比当时双方的形势,淮南军和东吴一方并不占劣势,他们不仅总兵力更多,而且吴军近十万的主力在外,威胁性是很大的,因为围城的魏军也不知道东吴援军什么时候会出现。
吴军最正确的做法不是急于进攻,而是依托江淮之间的水道进行补给,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他们只需要按兵不动就可以了。只要吴军不主动挑衅,魏军就不会主动进攻,因为这必然会导致寿春包围圈的崩溃,给淮南军宝贵的战机。
等到淮南军因粮尽突围,或者魏军发起总攻之日,就是吴军加入战局之时。
然而孙綝却令朱异都督丁奉、黎斐等,领五万兵马再次出击,这摆明就是要为难他,最终朱异也不出意外地在寿春以南不远处的黎浆水北岸和五木城连续两次被魏将石苞击败。
不过这还不算完,很快一次更为重大的打击即将到来。
朱异大军的粮草辎重囤积在黎浆水以南不远处的都陆。这个安排本身倒没什么问题,但是东吴的北伐毕竟很少深入到寿春一带,对当地的山川地理形势不甚了解,而唯一熟悉地形的文钦还不在军中,因此被魏军抓住了漏洞。
为了这一天,时任泰山太守的胡烈已经等了很久了,几年前他的父亲车骑将军胡遵在东兴之战中为东吴所败,这次胡烈终于得到了为父亲雪耻的机会。他率五千人为奇兵,躲过吴军的监视迂回到其背后,对都陆发动奇袭,将吴军的粮草辎重焚烧殆尽。
这下朱异彻底打不下去了,于是只好班师返回大军驻地镬里,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孙綝见朱异归来后,又命他领兵三万出战。
这个命令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可理解的,吴军已经连败四场,士气低迷,绝没有再贸然开战的理由了。就算要继续打,那也得孙綝亲自带队全军出击才有一点机会。
之前五万人都战败了,这次派三万人顶什么用呢吗?因此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孙綝其实已经放弃援救寿春了,他真正要的就是朱异的命。
这一次孙綝就是要让朱异两难,接受命令则必败无疑,那么就以军法处斩;若是朱异拒绝就直接以抗命为由处斩,左右都难逃一死。
之前陆抗看出情况不对劲,同时江东士族成员,他不愿见朱异去送死,于是劝他别去见孙綝,可惜朱异不听,最终因拒绝孙綝的无理命令而惨遭杀害。
朱异死后,孙綝很快就返回建业去了。他只留下弟弟孙恩摆摆样子,鼓舞一下淮南军的士气,但直到寿春城破也没有发挥什么直接作用。
孙綝之所以急于回京,是出于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连续作战不利,击退魏军已经不可能,因此不必再浪费精力。
其次,他借着这次战争打压以朱异为代表的的江东士族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至于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因为这是他针对全氏家族阴谋的最后一步。
这次救援寿春的行动,全家出了很大力气,全怿、全静(全琮孙)以及全端、全翩、全缉(全琮从子)等几名宗族将领都带兵出征了。
可偏偏在太平三年(257年)十二月,全怿两个留在建业的侄子全辉和全仪因为与家人发生争执,最后竟闹到公堂上,而且之后他们竟然携带家眷和部曲投奔曹魏了。
这件事极不寻常,因为这本身不是什么大官司,不可能会闹到逃亡敌国的地步,因此这必然是一个针对全家的阴谋。而根据谁获利谁有动机的原则,其背后的主使者则不言自明。
孙綝极为阴险,他不仅要政敌在战场上失败,还要将他们整个家族彻底钉在耻辱柱上。因此他暗中迫害全辉和全仪,逼迫他们逃亡,而这则对寿春城中的全氏将领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很快这件事就被司马昭的智囊钟会利用了,他献计让全辉和全仪给寿春城内的全氏将领们写了一封密信,就说东吴朝廷怪罪他们久战不利,要诛杀全氏家眷。
其实这并非什么多么高明的计策,但它却准确地抓住了全氏诸将的心理弱点。本来被围几个月,已经人心惶惶,偏偏又得到家族将被清算的消息,这便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他们顿时战意全无。很快,全端和全怿就率领几千名部下出城投降了。
这次成建制的投诚对淮南军的士气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不久之后,寿春城内又发生内讧,文钦被害。至此,诸葛诞失败的命运已成定局。
诸葛诞之乱本是东吴破局一次绝佳的机会,若能和诸葛诞精诚合作,击退司马昭的讨伐军并非不可能,到时候诸葛诞降吴,淮南大片土地唾手可得,这可是孙权梦寐以求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孙綝的一己私欲被葬送了,他为了争权夺利,打击异己,不仅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还导致吴军的巨大损失。
其中寿春城内的三万精兵竟然被打包送给了曹魏,岂能不令人心痛?如此行为与资敌叛国无异,此等卑劣可耻之人真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他已经成了东吴上下的公敌。
然而志得意满的孙綝却毫不自知,他以为打击了政敌,可以唯我独尊,殊不知自己已经走上了绝路。
如今无论宗室和士族都走到了他的对立面,不久前死于非命的诸葛恪已经在地狱里等着他了。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