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5 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情况,关注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Visa 公司(以下简称 Visa)在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在中国贫困地区通过采取研究、金融教育、能力建设等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助力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Visa 于 2018 年 3 月签署研究合作备忘录,就“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扶贫攻坚的助推作用”开展合作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扶贫攻坚战》是双方2018-2019 年度的合作研究项目。
作者丨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柯如龙(Visa 公司联合课题组 )
一、引言
在中国扶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之际,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9 年的中央 1 号文件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总抓手,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要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金融扶贫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举措,要求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从农业保险、涉农信贷、期货期权等方面完善服务,结合政策激励,使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在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重要抓手的原因在于五个方面:
1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与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人群重叠程度高。普惠金融服务旨在使金融服务向弱势群体渗透,而农村贫困户是关键目标。
2 普惠金融服务按商业可持续原则,在政策激励下运作,各类商业机构可以充分参与,有利于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战。
3 金融服务不足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4 普惠金融服务与弱势群体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5 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获得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有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成本,节省开支,提高生活质量。
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现实挑战
总体而言,中国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成效明显,但信贷仍是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难点,需要克服成本和风险防控两方面障碍。
只有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形成收益基本覆盖成本和风险的模式,才能在政府政策激励下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其中,风险防控是关键,必须把信贷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然而,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仍存在很大局限性,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管理都面临现实障碍。
在需求侧,贫困户的财务信息缺乏,生产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也缺乏合格的抵押物以及担保人,同时贫困户依赖的传统农业易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这些因素事实上阻碍了农村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尤其是信贷业务发展。
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服务既存在覆盖率问题,基本金融服务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也存在质量提升需求,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便利性、信贷可获得性等关键指标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信息不对称是普惠金融服务风险管控的关键难点,依赖人工服务则是导致成本约束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走创新之路,形成新的业务模式。
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风控管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即使不要求抵质押或担保,也必须要有信用记录,这种业务模式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匹配。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广泛收集、分析客户信用相关信息,更有效判断客户的真实还款能力和意愿,包括进行反欺诈筛选,同时还可以与农村客户的上下游商户直接衔接业务流程,改善贷后管理绩效,在风控方面独具优势。通过线上收集数据和线下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可以通过交叉检验,达到更好效果。目前,已经有一些农村信贷机构基于微贷技术原理,通过研发建设或与外部合作方式改进风控模式,取得新进展。
三、相关国际经验及国内的探索创新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国际社会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诸多探索,推动形成《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英国通过“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为企业提供安全空间测试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支付机制,确保消费者得到保护。
澳大利亚等地围绕防范和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立法结合监管分工,对金融市场交易和政府等公共部门相关信息进行汇集、共享。
过度鼓励消费融资、透明度不够和追责机制不完善导致小额在线借贷违约率居高不下。坦桑尼亚的违约率高达 31%,肯尼亚的违约比例为 12%
中国金融机构的实践探索案例
海南等部分省市农信社系统聘用农业专业人才担任信贷员,结合微贷技术实地采集客户信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个人品行等关键数据,后台信息系统提供信贷决策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研发数字化信贷服务产品,多渠道采集农户家庭的信用状况、资产状况、经营行业的年限信息,综合分析后进行自动授信。
中国建设银行整合内外部数据、供应链等信息资源,面向小微企业开展“互联网开放获客+全线上信贷服务”,面向农户等普惠客户群通过“惠懂你”APP。
四、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扶贫攻坚作用的对策建议
1. 加快推进金融信用信息汇集与共享
提高协调层次,发挥核心部门促进作用
完善配套法规,理顺信息采集机制
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拓展服务功能
2. 推动服务网点功能融合
可以通过促进服务场地、数据、人力、客户等资源共享,实现不同机构功能互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使金融机构通过增值服务吸引农村客户,利用农户交易数据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3. 沿产业链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
完善“三位一体”深度合作的金融服务机制
完善龙头企业带动机制
鼓励有实力的第三方市场主体探索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4. 进一步加强协同机制
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生产经营能力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有机结合
鼓励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与农业技术和农机推广、农
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营销等有机结合
促进金融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政策落实与金融机构的产品推广、服务渗透相结合
5. 推广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汇集共享信用信息的经验
推广金融教育培训的做法
推广农村服务的多站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推广农村供销、生产、信用“三位一体”深度合作的经验
推广微贷技术以及客户信用分析的计算机建模等手段,应面向中小型银行普及相关技术,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以下为部分报告截图
……
获取完整动态报告
请后台回复“数字普惠”
获取下载链接
END
编辑/黄兹睿
责编/詹钥凇 齐庆武
【延伸阅读】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 “研究所”),英文名“FinTech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RUC FinTech Institute” ,是专注于金融科技理论、应用与政策的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也是人民大学金融科技学科“双一流”建设的延伸科研平台。研究所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在金融、经济、管理、统计、法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跨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交叉融合,不断推进金融科技的前沿研究。研究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界、业界和政策部门的良性互动,重点打造一个“产学研政”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为推动金融科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研究所建立了金融科技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进群参与。
入群方法:后台回复“加群”,加小助手为微信好友,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
扫码关注我们
Research portal for all FinTech trends and policies.